1、1, 人口与城市(课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 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3,分析:指把某一件地理事物、一种地理现象、一个地理概念分成各个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原因结果 、辩证思维。,4,5,6,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7,(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 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 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 通过案例
2、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8,(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 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9,(四) 教学的重点: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五)难点: 1.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2.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
3、慢的决定因素。 (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法: 1.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 2.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10,11,大学生招聘会现场,拥挤的列车车厢,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12,1.阅读教材中的“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请你简要说明人类不同文明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 2.根据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请你举例说明计算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方法。 3.请你阅读教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并分别举例说明它们怎样影响人口增长。 4. 仔细阅读教材,请你列表整理人口增长模式的特
4、点及其产生原因、分布地区。 5.根据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人口增长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基础把握,自主学习 独立完成,13,2011年10月31日,第7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70亿人口日” 。在过去的200年里,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在19 世纪初全球仅有10 亿人,125年后达到了20亿;在1957年世界人口突破了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 50亿;1999年10月12日达到60亿,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突破70亿。,14,思考,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有何特点?,2. 从历史角度看,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差异?世
5、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3. 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趋势如何?,“J”曲线,4. 如何衡量人口自然增长速度?,15,自然增长率,16,右面图形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练一练,17,读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的人口统计资料,回答:,1、计算两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2、计算两国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3、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多,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少,这句话对吗?,探究,1.85,0.12,118万,15万,4、为什么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埃及低呢?,取决于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率,19,活动:根
6、据下表资料计算我国1949年-199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并绘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要求分别绘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20,1.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各阶段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加速增长,负增长,高速增长,减速增长,波动增长,低速增长,21,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有哪些?导致我国人口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率的波动。,“大跃进”政策失误和自然灾害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22,3.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始于哪年?1970年代以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3,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在
7、同一地区或国家,不同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存在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探究,24,材料1:从20世纪60年代起,俄罗斯人口数量逐年减少。从1993年至今,俄罗斯人口总数从1.49亿减少到1.43亿。造成俄罗斯人口减少的因素很多,其根本原因是苏联解体后国家经济状况严重恶化,居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以及生育观念的变化,很多俄罗斯人不愿生孩子或选择少生孩子。此外,心血管疾病、结核病、艾滋病等疾病的蔓延以及酗酒、毒品泛滥导致居民死亡率,特别是青壮年死亡率直线上升,免费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废除更是加剧了这种形势。专家认为,如果俄罗斯不对人口政策作出重大调整,该国人口将在本世纪中期
8、减少到1.2亿甚至9000万。,请从材料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25,材料2:我国自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波动起伏。在建国初期,战争减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死亡率迅速降低,而此时并没有相应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因此出生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在1958-1961年,我国不仅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还受到国内经济政策和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出现了负增长;60年代以后,经济的恢复和人口增长惯性的影响,出现了两次小的增长高峰;而8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出生率较低,但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增长的老年人口对环境和社会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请从材料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人口自然增
9、长率的影响因素:,26,27,思考: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影响?,28,人口政策,瑞典:夫妇双方均有 18个月产假,若育有三名 子女,每月可获约3400元 人民币补贴。法国:基本享有16周 产假,生第三胎产假增至 一年,每月更可获约1万 元人民币补贴。俄罗斯:三十岁以下 夫妇生首胎可获约4000元 人民币的奖金,生第三胎 则获8000元人民币的奖金,中国:自上个世 纪70年代就开始实 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已从1980年的1.82%下降到2004年的1.23%.,29,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人口少生了3个多亿,人口总和生育
10、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1.8左右,进入到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30,31,婚姻生育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养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32,十多岁,本该是无忧无虑花一般的年纪,但在印度一些偏远村庄,女孩到了这个年纪就可能被迫出嫁,由此开始儿童新娘的悲惨命运。印度2005-2006年进行的一次全国家庭健康调查显示,22.6%的女性16岁以前结婚,44.5%的女性16-17岁间结婚,2.6%的女性不到13岁结婚。印度婚姻习俗迄今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如摩奴法典 明确写道:“30岁的男人应同12岁的幼女结婚 ,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 让女孩子在发育之前结婚,父母死后
11、可以升天。因而,童婚在印度早就成为宗教教义的一部分。此外童婚盛行原因还是在于农民经济困难。眼下在印度,姑娘出嫁时女方仍然要付给男方一笔价值不菲的嫁妆。按印度的规矩,女孩越小,男方要的嫁妆就越少;而男孩越小,举行仪式的费用也越少。印度父母希望通过让女儿提前出嫁免去昂贵的嫁妆,而男方也乐得早早给幼子定下终身,省下将来操持排场婚礼的大笔花销。,风俗习惯,33,医疗卫生水平,34,新华网消息:据美联社报道,自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已有65.5万伊拉克人死亡。伊拉克战争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伊拉克总人口的2.5%,也就是说伊拉克战争以来,每3分钟就有1个伊拉克人死亡,每40个伊拉克人中就有1人死
12、亡。同时,美国在伊拉克阵亡的士兵总数为3863人,平均每天2.4人。,war,35,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探究,出生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36,2001年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欧洲、北美和大洋洲较低。,思考: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7,人口增长具有阶段性特点,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 率下降开始的;到 率的下降而最终实现。,死亡,出生,38,老人教: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新人教: 图中:原始型、传统型(相当于原传统
13、型和过渡型)、现代型 文中: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增长的原始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增长率的传统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说明,39,人教版增长模式的划分,40,中图版:高高低、过渡模式(高增长和增长下降两个阶段)、三低模式。广大发展中国家目前还处于这个阶段中。(过渡模式)。 鲁教版: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 湘教版:高高低模式(又分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4
14、1,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三种模式高高低 模式高低高 模式低低低 模式,42,1、“高高低”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时间: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即工业革命以前,分布:目前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的某些落后地区,43,2、“高低高”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国家。美洲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基本结束。20世纪50年代起,成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的模式。 世界各国主要的增长模式。,探究,为什么当前的绝大多数
15、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呈现“高低高”模式?其死亡率下降的原因有哪些?,时间:欧洲工业革命之后,44,3、“低低低”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目前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韩国、新加坡、古巴、中国),探究,上述国家进入此模式,源于出生率的下降,请同学们思考其出生率降低的原因有哪些?,45,探究,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高高低”人口增长模式能够满足农业社会时期对劳动力增长的需求,但也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或过剩,从而影响经济发展。,“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的“利”是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利于经济发展;弊在于人口增长过多、过
16、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人口持续增长,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有利于经济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往往伴随着人口的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问题。,46,案例研究 中国人口变化模式,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低低低”模式,47,分析1970年至今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的原因。,社会经济因素: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 制度因素:生育率下降 计划生
17、育政策:少生、优生、优育政策,探究,中国人口变化数据,48,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增长分别属于哪种模式?,探究,49,从17501940年,世界发达与不发达两类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1)两类地区的“三率”高低有什么区别?属于什么增长模式? (2)两类地区“三率”的变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50,51,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一般表现为“低低低型”,但其内部差异较大。如欧洲的德国、匈牙利、德国和俄罗斯人口表现为负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出现零增长,而日本人口增长率很低,为0.2,美国、加拿大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5-0.8之间。 2.发展中国家一般
18、为“高低高型”,国家间差异更大,非洲自然增长率还是很高,亚洲、拉美也很高,而新加坡、韩国、古巴、乌拉圭则为现代型。我国已经接近“现代型”。,52,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东部包括(按199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向高排列,下同)上海、北京、山东、天津、江苏、湖南、浙江、辽宁、吉林、河北、黑龙江、河南等12个省、市、区,其中上海市已于1993年率先进入负(自然)增长阶段,1995年自然增长率为-1.3;北京市也已接近零增长,其余均在3.48.1之间,属典型的低增长类型。该类型合计占全国总人口46.6。中部包括湖北、福建、陕西、安徽、四川、山西、内蒙古等7个省、区,其自然增长率在9.310.5之
19、间,其自然增长率较低。该类型占全国总人口29.3。 西部包括广西、江西、广东、新疆、云南、宁夏、甘肃、贵州、海南、青海、西藏等11个省、区,其自然增长率在11.016.1之间,属增长率偏高类型。其人口占全国24.1。,53,思考:试分析形成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人口再生产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思考:19891990年度,宁夏的死亡率在全国各省、区中是最低的,比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都低得多,为什么?,主要是因为年龄结构原因造成。,54,1.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会带来不同的人口问题,你能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措施吗? 2.请同学们收集中国第六
20、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总结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并归纳目前中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课后查找当地(乡、镇、县、市、省皆可)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判断目前本地属于那一种人口增长模式,并分析影响当地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迁移应用,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55,人口增长过快 少儿比重过大 人口压力大,实行计划 生育政策 大力发展 教育事业,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56,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一、总人口:1370536875人 二、人口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
21、0人 四、性别构成:总人口性别比为105.20出生人口的性别比118.06 五、年龄构成:0-14岁人口占16.60%;15-59岁人口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六、城乡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50.32%。 七、人口的流动: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81.03%。,57,未来几十年我国人口面临五大难点四大压力 http:/ 2005-01-06 20:20:51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 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再一次敲响人口问题的警钟。未来几十年,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
22、相继到来,我国人口面临五大难点和四大压力。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在中国13亿人口日全国电视电话会上说, 在今后几十年,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贫困人口脱贫困难、艾滋病及其它传染性疾病滋长蔓延等五大难点将相互叠加。同时还要面对四大压力,即就业人口对经济承载的压力,贫富差距对社会承载的压力,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承载的压力,人口总量对环境承载的压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既面临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艰巨任务,又要统筹解决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58,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是形象地表示某一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图形。水平条代表每一年龄组男性和
23、女性的数字或比例。金字塔中各个年龄性别组相加构成了总人口。人口金字塔可以用1岁年龄组的数据绘制。,59,1.扩张型(年轻型),60,2.静止型(成年型),61,3.收缩型(老年型),62,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对应哪种人口年龄结构?,A,B,C,1,2,3,作业,63,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给经济、教育、就业、医疗、住房、交通、资源、环境等带来问题,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影响人口质量的提高,同时也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劳动力不足、社会福利开支增加、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64,65,学用常见统计图,66,67,68,如何从图中读取自然增长率的数据?,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