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02323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5.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市,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梳理基础知识,一、“市”在历代的发展(d),草市,夜市,空间,时间,商业街,直接,商业区,二、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c) 1.商品市场形式多样。如夜市、晓市、草市等。 2.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步增强;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3.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而衰。 4.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中期后,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 5.商人群体活跃,如明清时期的徽商、晋商等。 6.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

2、压制,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要点一 唐宋的城市布局与“市”的变迁史料,突破核心要点,识图解史 (1)图一中指固定的长安“东市”“西市”。图二中指重要街道及商业繁华地区。图示反映唐长安到宋汴京“市”怎样的发展? 提示: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且出现专门市场,商业活动繁多。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提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推动了商业都会的崛起。,要点二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认识史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读史用史 史料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

3、济有什么新特点?提示:专业化城市出现。,史料二 史载,浙江新昌县在“成化(明宪宗的年号)以前,平民不论贫富,皆遵国制,顶平定巾,衣青直身,穿皮靴,鞋极俭素。后渐侈,士夫峨冠博带;而稍知书为儒童者,亦方巾彩履色衣,富室子弟或僭服之。” 读史用史 史料中服饰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及社会信息? 提示: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素养1 历史解释古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交流的意义 1.(2017浙江11月选考)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 )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 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

4、 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 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A. B. C. D.,精练核心素养,解析 古代“丝绸之路”指从中国出发,经中亚、西亚到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和经东南亚到达印度洋沿岸及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所以与题干不符;中的日本属于东方中国文化圈。故答案为B。 答案 B,素养2 历史解释宋代城市的发展 2.(2018台州3月质评)法国汉学家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指出:“1113世纪(宋代),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与前代比较,没有任何一个领域不显示出根本变化一个新世界诞生了,其基本特点已是近代中国的特点。”符合其观点的是( )A.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B.出现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5、C.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解析 材料强调宋代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变化。A项出现在汉代,故A项错误;B项出现在唐代,故B项错误;宋代经济生活中,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夜市、早市、草市,故C项正确;D项出现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 C,素养3 历史解释唐宋商业及商人状况 3.(2016浙江10月选考)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

6、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商人结交长安权贵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商人,长安城中有“东西市”的商业区,估客结交十常侍、公卿等权贵,因此排除A、B、C,选D项。答案 D,素养4 史料实证古代对外贸易 4.(2017浙江4月选考)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解析 史

7、料反映了输往日本商船的商品情况,因此D项正确;其他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反映出来。答案 D,商业和手工业,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梳理基础知识,一、“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_的发展。 2.形成与发展:始于战国时期的_,是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3.目的:维护_的经济基础,巩固统治。,商鞅变法,专制主义国家政权,4.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2)(政治上)限制商人政治权力,堵仕途之路;(经济上)“重租税以困辱之”,发展官营工商业;(生活上)对其穿衣、建房、乘车等都有歧视性规定。(汉代具体措施) 5.影响(1)积极: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

8、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2)消极:这一政策使_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社会经济活力,二、“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_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原因: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3.表现(1)明朝建立“_”贸易体制,禁阻民间出洋贸易。(2)清朝继承并发展了_政策,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乾隆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4.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

9、_和_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限制,朝贡,闭关锁国,保守,封闭,要点一 “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目的史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读史用史 史料一反映汉高祖以怎样的措施“抑商”?提示:课以重税;人格贬低;不得入仕等。,突破核心要点,史料二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吕氏春秋上农 读史用史 史料二中指财产轻便,指不能长期安定的居住。史料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强调商人的流动性,不利于巩固国家统治。,要点二 明清(前期)时期的对外政策史料 漫画

10、: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识图解史 该漫画反映出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有何影响? 提示: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素养1 历史解释商业与商业观念 1.(2017浙江4月选考)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 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解析 材料信息盐商家庭产生大量进士,反映了盐商希望自己的后代走仕途道路,A项正确。答案

11、 A,精练核心素养,素养2 历史解释“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2.(2018嘉兴3月测试)有史家描述:西汉时“经商为富的,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商人谋求政治地位 B.工商业经济的发展C.农民地位比商人高 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解析 由材料“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可知商人希望通过子辈读书做官来提升政治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是关于商人的社会地位及商人对子辈的培养内容,与工商业经济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C项仅反映材料前一层信息,片面,

12、故C项错误;材料是关于商人的社会地位及商人对子辈的培养内容,与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素养3 史料实证重农抑商观念和政策 3.(2016浙江4月选考)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 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 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解析 材料显示明后期四民经营“工商”“三倍于前”,说明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B项应在鸦片战争后;封建政府一直奉行抑商政策,D项错误。答案 C,素

13、养4 历史解释“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4.(2018温州3月测试)明代某士人指出:“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这一言论意在说明( )A.闽省之民皆以海为生 B.闽省渔业发达的原因C.沿海贸易网络的形成 D.海禁政策的弊端所在,解析 “闽省之民皆以海为生”只是交代背景,而材料中重点在于“一旦禁止,则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与“意在说明”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重点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没有涉及沿海贸易网络,与材料中“闽省”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以海为田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表明是海禁政策,“勾连入寇”反映了弊端,故D项正确。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