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史,时空坐标,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源头,此时儒家思想产生、发展,成为“显学”。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正统地位确立,成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理学阶段,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 4.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线索,“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
2、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阶级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3)文化基础: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 ,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士,私人讲学,2.表现 (1)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_”。 (2)代表人物,诸子百家,韩非子,老子,荀子,3.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
3、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思想解放运动,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儒学创立:孔子。 (1)思想核心:“ ”,即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 (2)政治思想:统治者要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 ”,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 (3)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2.儒学发展:孟子和荀子。 (1)思想主张,仁政,性本善,仁义,(2)历史影响: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思维
4、点拨,概念辨析,战国,“仁”与“礼”的关系 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礼”关系密切。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对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认识 (1)“仁”:主要内容:“仁者爱人”。评价:这一思想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制约统治者对民众的过度盘剥和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礼”:主要内容:“克己复礼”。评价: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它承认阶级压迫,维护等级制度,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但“礼”的思想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制约社会下层
5、的反叛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 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政治主张:“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道,无为而治,(2)庄子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 (1)代表:韩非子。 (2)主张:君主要 ,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3)评价: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易混易错,以法治国,1.老子的“无为”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统
6、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为所欲为,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其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无不为”。 2.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不能等同于今天的“法治”思想 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否定任何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子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百家争鸣”,探究点1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史料 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
7、,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思考 据史料,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提示 分封制遭到破坏,学术下移;王室衰微,旧的礼乐文化已不适应时代需要;在争霸战争中,华夏文化不断融合和吸收其他文化。,提示,探究点2 “百家争鸣”的影响 史料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
8、生的影响。,提示 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提示,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拓展提升,(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
9、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主题二 儒家思想的形成,探究点1 孔子的思想 史料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思考 史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些思想提出的合理性。,提示 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 合理性:春秋战国时期混战不断,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因此,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减轻人
10、民苦难。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中国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孔子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秩序。,提示,探究点2 孟子、荀子的思想 史料一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梁惠王上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指出,孟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为此提出了哪些具体的主张?,提示 提倡“仁政”学说。 让农民得到土地,勿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示,史料二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大略 思考 (2)史料二中荀子的思想有何特点?,提示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恩威
11、并施,其思想吸收了法家思想的特点。,提示,深化提升,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而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尊卑有序;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显著发展引起生产
12、关系的剧烈变革,导致思想界发生巨变,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D。 A、B、C都是D的具体表现,均排除。,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霸,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答案,解析,1,2,3,4,5,6,2.(2017徐州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材料体现了 A.墨家的兼爱思想 B.儒家的大同思想 C.法家的富国思想 D.道家的
13、无为思想,答案,解析,1,2,3,4,5,6,1,2,3,4,5,6,解析 墨家代表劳动群众的利益,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兼爱主张没有差别的爱,与题目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不符,故A项错误; 儒家思想强调选贤任能,各有所长,故B项正确; 题目中与法家的富国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 道家的无为思想与题目中“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符,故D项错误。,3.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这表明他主张 A.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 C.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
14、答案,解析,1,2,3,4,5,6,1,2,3,4,5,6,解析 材料中“士之仕也”表明知识分子应重视仕而非耕,故A项错误; 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与材料中“士之仕也”“士之失位”相符,故B项正确; 材料中孟子关注重点是“士”,故C项错误; 材料中孟子关注重点是“士”,没有涉及民本意识,故D项错误。,4.(2018南京学业水平模拟)“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则上尊而不侵。”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 A.以德治国,反对刑罚 B.以法治国,厉行赏罚 C.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D.兼爱非攻,提倡节
15、俭,答案,解析,1,2,3,4,5,6,1,2,3,4,5,6,解析 根据“唯治为法”等信息可知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是法家。儒家主张以德治国,故A项错误;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厉行赏罚,故B项正确;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崇尚自然,故C项错误;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故D项错误。,5.(2017宿迁高二第二学期期末)中国有“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等处世格言。这些格言体现了_思想 A.儒家的民本 B.道家的无为 C.法家的法治 D.墨家的尚贤,答案,解析,1,2,3,4,5,6,1,2,3,4,5,6,解析 材料体现了重天命轻人为的处世理念,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指统
16、治者要爱民安民,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主张明哲保身,不争不妄为,体现了道家无为思想,故B项正确; 法家的法治是主张有所为,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墨家的尚贤是关于人才选拔的政治主张,与材料中不争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解析 克己复礼是孔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 以法治国是法家的主张,故B项错误; 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主张,故C项正确;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故D项错误。,6.(2017南通学业水平模拟)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地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作为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答案,解析,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