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会计循环,1.分析经济业务,编制分录; 2.过账; 3.编制试算平衡表 4.做调整分录 5.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 6.编制财务报表 7.做结账分录 8.编制结账后试算平衡表; 9.做转回分录,期中工作,期末工作,因此,所谓会计循环就是指这些依次继起的帐务处理方法。,第一节 权责发生制与账项调整,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accrual versus cash accounting) 账项调整,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accrual basis of accounting):以权利和责任发生与否确认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cash basis of accounting
2、):以现金(广义)收支与否确认收入和费用。 例如:p116。 实际工作中,一般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虽然权责发生制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权利与责任发生与否的含义较为模糊,这给会计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因此,权责发生制是一把双刃剑,盈余操纵:都是权责发生制惹得祸。 权责发生制决定了企业必须在期末对某些事项进行账项调整,账项调整时编制的会计分录即为调整分录。 通常的账项调整包括四类:应计收入、应计费用、预收收入、预付费用。,二、应计收入的记录,所谓应计收入是指收入已经赚取,但尚未收到现金(广义)时所产生的债权。 因此,应计收入是资产而非收入。 典型的应计收入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租金、
3、应计利息收入,其中,应收租金和应计利息收入需要在期末进行调整。 应收租金:书p118。,应计利息收入,例:书p119。 (1)12月18日,票据发行时,凯旋公司应做以下会计分录:应收票据 6 000主营业务收入 6 000 注意:票据发行时只记录票据的本金,票据的利息在以后记录(权责发生制:票据发行时并不具有收取利息的权利)。 (2)12月31日,应做调整分录:应收利息 17.33财务费用 17.33 其中,利息6 0008(13/360) 对应收票据和财务费用的解释。,应计利息收入,(3)1月31日,做调整分录:应收利息 41.33财务费用 41.33 (4)2月16日:应收利息 21.34
4、财务费用 21.34银行存款 6 080应收票据 6 000应收利息 80 也可以对两笔会计分录进行合并:银行存款 6 080应收票据 6 000应收利息 58.66财务费用 21.34 又如:书p119。,三、应计费用的记录,应计费用是指费用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现金而形成的债务。 因此,应计费用是负债而非费用。 应计费用举例:应付服务费,书p119。销售费用 5 000其他应付款 5 000,应计利息费用,例:书p119,以通达公司作为记账主体。 (1) 12月18日:库存商品 6 000应付票据 6 000 (2)12月31日,调整分录:财务费用 17.33应付利息 17.33,应计利息费
5、用,(3)1月31日,做调整分录:财务费用 41.33应付利息 41.33 (4)2月16日:财务费用 21.34应付利息 21.34应付票据 6 000应付利息 80银行存款 6 080,应计利息费用,如企业12月31日向银行借入期限为一年、利率为12的款项10 000元。 (1)借款时:银行存款 10 000短期借款 10 000 (2)每月月末时:财务费用 100应付利息 100 (3)偿还本息时:短期借款 10 000应付利息 1 200银行存款 11 200,四、预收收入的分配,预收收入是指已经收到现金,但尚未交付商品或提供服务所形成的债务。 同样预收收入不是收入而是债务,预收收入一
6、般用“预收账款”科目。 例1:书p121,这个例子不甚恰当。,预收收入的分配,例2:书p121,设租金于7月1日一次支付。 方法一: (1)7月1日:银行存款 24 000预收账款 24 000 由此可见,虽然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存在对应关系,但预收账款与预付账款并不存在对应关系。 (2)7月31日及以后每月月末,做调整分录:预收账款 2 000其他业务收入 2 000,预收收入的分配,方法二: (1)7月1日,由于企业按月编制报表,且可以预期到本月收入为2 000元,为简化核算,可以在7月1日收到租金时直接确认本月收入:银行存款 24 000预收账款 22 000其他业务收入 2 000 (2
7、)7月31日不作调整分录,以后每月月末做调整分录如下:预收账款 2 000其他业务收入 2 000 总结:两种方法都可以,但由于方法二简化了核算,因此较为常用。,五、预付费用的摊销,预付费用是指现金已经支付,但费用尚未发生而形成的资产。 预付费用是资产而非费用,预付费用使用“待摊费用”(摊销期限小于等于1年)或“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期限大于1年)科目。 例如:书p122。 待摊费用与预付账款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一种预付款项。 区别:待摊费用最终会转化为企业的费用,预付账款最终会转化为企业的资产。,六、折旧的账项调整,例:书p123。 总结:什么样的经济业务需要在期末进行账项调整呢? 当经
8、济业务涉及的金额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增加或减少时,需要进行账项调整。如利息、折旧和租金等。 因为对于这些经济业务,权利和责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或减少,严格地按照权责发生制,时间每过去一点,都应该对金额的变化进行确认,但这样做显然不可行,可行的办法是在每个会计期末,对这些经济业务按权责发生制进行调整。因此,可以说,没有权责发生制就没有账项调整,二者存在必然的联系,在收付实现制下,是不存在账项调整的。,第二节 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基本财务报表,会计循环的基本环节。 上节讲账项调整,本节讲调整后试算平衡和编制报表。 在实务中,为了简化工作量和避免出错,从调整前试算平衡到编制报表这四个环节通常在一
9、张称为“工作底稿”的纸上进行。 工作底稿的编制:略。,第三节 结账与会计循环的结束,一、结账与结账分录 这里的结账不是指结计出本期发生额和余额的过程。要了解什么是结账,首先明确两个概念: 实账户与虚账户 实账户:期末有余额的账户,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虚账户:期末无余额的账户,如收入、费用类账户。,一、结账与结账分录,为什么实账户期末一定有余额,虚账户期末一定无余额? 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考察企业价值运动某一时点的情况,本期期末余额必然对下期的金额产生影响,因此其余额必须保留到下期;而收入、费用是考察企业价值运动某一时段的情况,本期收入、费用的金额只与本期有关,与下期无关,
10、下期的收入、费用需要从0重新开始累计。为了不影响下期收入、费用的正确计算,本期收入、费用的期末余额不能保留到下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进行一定的会计处理,使期末余额本来不为0的收入、费用变为0,这个过程就叫“结账”。,一、结账与结账分录,因此,这里的结账是指结平虚账户的过程(“结平”是指使虚账户余额为0)。 结平虚账户所做的会计分录就称为结账分录。 结账本来是指结清本期的账务记录,以便为下期的记账做准备,因此完整的结账工作实际上包含三点:(1)计算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2)结平虚账户;(3)结转实账户。 这三项工作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可称为“结账”,实际工作中,到底结账是何含义,要结合具体环
11、境,比如,我们在讲会计循环的“结账”过程,实际上主要指结平虚账户。,二、结账业务举例,结账业务需要使用“本年利润”账户,本年利润表示企业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贷方登记本年利润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本年利润的减少额。,二、结账业务举例,例如,书p134,五月花商场收入、费用类账户余额如下:主营业务收入246 100、其他业务收入2 000、主营业务成本201 200、管理费用8 400、销售费用11 650、财务费用180(与书上不同)。 结账业务包括三步: 结(1):结平费用类账户。本年利润 221 430主营业务成本 201 200销售费用 11 650管理费用 8 400财务费用 180 理解:要
12、使费用类账户余额为0,必须贷相关科目;费用的发生将减少本年利润,因此要借“本年利润”。,二、结账业务举例,结(2):结平收入类账户。主营业务收入 246 100其他业务收入 2 000本年利润 248 100 理解:要使收入类账户余额为0,必须借相关科目;收入发生的结果是增加本年利润,因此要贷“本年利润”。 这两个结账分录做过以后,本年利润的余额即为本年实现的净利润。,二、结账业务举例,结(3):结平本年利润账户。本年利润 26 67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6 670 理解:(1)本年利润与收入、费用类账户一样,也是虚账户(因为本年利润与收入、费用一样是期间概念),需要进行结平,若企业利润为正
13、,则要借“本年利润”才能结平。 (2)所有者权益包括四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前三个名称与其账户是一致的,而未分配利润所使用的账户为“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这里的明细账户一定要写,至于为什么这样用,以后再说。,二、结账业务举例,本年利润 26 67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6 670 理解:(3)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赚取的利润而没有分配给所有者而增加的所有者权益。具体到这个分录,本期实现的净利润26 670将增加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因此应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第二章在讲“记账规则”时,我们曾经指出,收入的实质是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费用的实质
14、是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但为了方便核算企业的收入、费用情况,在发生收入、费用类经济业务时,我们并没有记录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而是记录收入的增加或费用的增加。但收入、费用对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情况最终需要体现在企业的账簿记录中,而结账分录实际上就记录了收入、费用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情况。,二、结账业务举例,本年利润 26 67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6 670 理解:(5)因此,结账业务的目的可归纳为:结平收入和费用类账户,并使收入、费用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情况得到体现。 (6)为什么结账分录不能如此做: 结(1):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21 430主营业务成本 201 200销售费用 11 6
15、50管理费用 8 400财务费用 180 结(2):主营业务收入 246 100其他业务收入 2 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48 100,二、结账业务举例,因为本年利润与未分配利润具有不同的含义,本年利润在未结平之前,其余额表示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余额表示企业过去所有年度累计已实现、但尚未分配给所有者的净利润之和,为了了解企业本年实现的净利润,需要设置“本年利润”账户,为了了解过去历年累计实现而未分配的利润,需要设置“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因此,不能用后者取代前者;同时,本年实现的净利润也是历年实现的未分配利润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把“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二、结账业务举,结账的方法有两种:账结法和表结法。 账结法:一个会计年度结束时,通过编制结账分录结平虚账户以计算本年实现净利润的方法。 表结法:一个会计年度的111月的每个月末,需要计算每个月的净利润,但这时并不编制结账分录,只是在工作底稿中结转收入、费用类账户,以计算当月净利润的方法(书135)。 结账后试算平衡后,在西方国家还需要转回,编制转回分录,但转回在我国实务中很少见,这里不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