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历史第五分册辅导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方平一、教材概述 按照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简称 课标 )确定的基本框架,采取中外混编的体例。 全书设 9个单元, 32课。其中,中国史 4单元, 18课;世界史 5单元, 14课。每课安排 2至 3个子目。 中国史部分:上至鸦片战争,下迄红军长征。世界史部分:从第一世界大战爆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编写指导思想 1、 严格遵循 课标 的规定。 课标 中关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内容要求以及具体目标等各项规定,是编写本册教材的基本依据。2、根据 课标 要求,认真设计课文内容和子目 ,以解决好与初中教材的衔接,以及主要知识点与初中教材
2、存在着较多重复的问题。 3、 认真学习掌握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论述,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注意展现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和基本面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4、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注意采取多种手段呈现历史内容。三、编写思路 1、努力体现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风貌,突出近代中国在劫难中抗争与探索的重要特点。 2、用中心问题来安排叙述结构,适时提供富有思辨色彩的概括性叙述,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通观。3、注意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研究动态,吸收已为学界广泛认可的新研究成果。4、辩证评估有关历史进程、历史事件、历史
3、现象,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5、 尽量引入新史料、新图片,发掘寓意深刻的史实或人物个案,充分挖掘中国近代史的思想教育功能。6、 依据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三维目标、学习水平以及每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多种教习栏目和练习测评。7、文史结合,图文并茂,增加历史的直观性和审美情趣,强化教材的读本功能。 四、不足与遗憾1、虽然采取中外混编的编写体例,但在框架设计、单元安排、内容选择等方面不够完善。2、受 课标 的限制,教材的基本架构偏重于政治史、事件史,对于近代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叙述不多。3、限于篇幅,有些历史内
4、容未能充分展开。4、虽然尽量避免与初中教材的简单雷同,但在内容安排上仍有重复之处。 五、课文分析第一单元 天朝的危机单元主线:内忧与外患内容要点: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第 1课 鸦片战争与 南京条约 虎门销烟战前的中外大势:英国殖民扩张清政府闭关锁国战前的中英贸易:出超鸦片走私的危害:社会问题、经济问题 南京条约 条约危害与影响( 1)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条约体系的开端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历史任务的变化 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五口通商:外国商品的输入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殖民体系之中) 社会变化 经济方面: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经世思潮
5、的兴起“师夷制夷 ”主张的提出第 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修约 ”交涉“修约 ”的目的:扩大市场和侵略权益“修约 ”的内容:“约 ”指什么?主要要求“修约 ”的法律依据交涉状况:四处碰壁 天津条约 与 北京条约 “换约 ”问题:战争的扩大条约内容与影响:九龙司地方一区外国势力从沿海进入腹地条约体系的形成 沙俄趁火打劫“趁火打劫 ”的含义在近代历史上,沙俄是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第 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拜上帝会 ”:以宗教为旗帜永安建制:奠定太平天国的立国规模 天朝田亩制度 :绝对平均主义 北伐与西征目的:卫护天京结果:北伐失败、西征胜利影响: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天京陷落天京变乱:原因
6、、影响清政府 “借师助剿 ” 资政新篇 的内容与评价第 4课 洋务运动 总理衙门的设立洋务思潮的兴起洋务论者的共识:师夷制夷 借法自强自强的双重内涵王朝振兴与民族自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总理衙门的职掌与地位 从 “自强 ”到 “求富 ”洋务活动重心的变化:“求强 ” 练兵制器 “求富 ” 民用制造 京师同文馆洋务学堂的创办派遣留学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争洋务运动的总体评价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单元主线:劫难中抗争与探索内容要点: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第 5课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 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民族资本产生的历史背景民族资本
7、的两重性:革命性、妥协性 西学传播何谓 “西学 ”?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办学兴教、翻译西书留学生与外交人员、寓华西人西学传播的影响 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对洋务运动的批判基本主张:政治上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文化上废科举、兴学校早期维新思想家的历史地位第 6课 甲午战争与 马关条约 黄海海战日本侵华野心战争爆发海战结果与影响 马关条约 条约危害分析:承认日本对控制割地、赔款开放新口岸允许外资设厂三国干涉还辽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大大加深 反割台斗争历史上的台湾台湾军民抗敌“文献选读 ” 台湾行 第 7课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甲午战后的民族觉醒康有为的变法活动公车上书的影响 时务报 与 天演论 维新思潮的鼓荡:报刊、学会、学堂变法运动的三个中心:北京、上海、长沙梁启超与 变法通议 严复与 天演论 变法理据:公羊三世说、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