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国诗两首,第一课时,歌唱自然,赞美自然,诗歌的永恒主题。,田园诗,蝈蝈与蛐蛐,作者简介: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有感情的朗读:注意把握诗的语调、重音和停顿。,有感情的朗读,思考:诗歌结构上有何特点?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作者如何描写蝈蝈和蛐蛐?,这两首外国诗并不以词语的精炼见长,而是以意境深远、情感隽永出色。试着体验诗中的情感和意境。,1、 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 2、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
2、解的? 3、蝈蝈与蛐蛐一诗构思有什么特点?,3、蝈蝈与蛐蛐一诗构思有什么特点?,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点明主旨),生机勃勃的盛夏(动景),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再次点明主旨),宁寂严冬和温馨家庭(静景),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前后呼应,联想,夏冬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4、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全诗虽然只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但它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充满生机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夜,俄叶赛宁,第二课时,作者简介: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反复朗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勾勒作者
3、所描绘的画面。,说说你最欣赏的诗句,为什么?,诗歌中选择了哪些物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作者着力表现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感受。,诗人在描绘夜景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动景和静景。,静夜郭沫若,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泣珠?,比较阅读:,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比较阅读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这首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色。,同:,异:,课堂总结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