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专题十一 实验探究,一、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二、化学实验方案包括的内容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仪器、药品及规格);实验步骤(包括实验仪器的装配和操作);实验现象的记录及结果的处理;问题和讨论。三、设计化学实验的一般思路 实验原理所需药品和仪器整体规划出实验基本步骤分段设计(包括每个细节),首尾呼应。四、实验方案的评价方法 从原理是否正确,操作是否简便,是否经济合理,是否安全,是否有利于环保,推理是否严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1(2015孝感)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
2、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一种物质。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硫酸)两种物质。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 【查阅资料】 Na2SO4溶液显中性。 Al与强碱NaOH溶液和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H2。,【实验验证】,红,【总结反思】 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1)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丁同学认为猜想(2)也不成立,他的理由
3、是 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 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知识拓展】 (1)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 (填“能”或“不能”)。 (2)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 溶液发生了反应,请写出铝与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2NaAlO23H2。,不能,NaOH(氢氧化钠),沉淀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2)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
4、以证明猜想成立,理由是 。(3)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滴加的稀盐酸不足量,取样品加水溶解并滴加酚酞,溶液变红,取样品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思考】 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 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难溶的碳酸钙。,3(2015资阳)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
5、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想: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 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 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的原子个数为1,而标签中为2(或碳酸氢根和硝酸根化合价为1价,而标签中显示推断酸根为2价)。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氯化钠(NaCl),【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碳酸钠(Na2CO3),Na2CO3BaCl2=BaCO32NaCl,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