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医学发展启示录,概述,纵观当代医学史,这些伟大的医学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做出这一系列造福于人类的光辉业绩,我认为无不与重视实践、思考和知识的结合有关吧。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实践是第一重要的,它是一切经验和知识的来源。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思考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思考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要解决一个问题,就要找出事物各个方面的联系,从一些表面现象去探讨它的内部本质,摸清事物的客观规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同等实践机会和条件的人,其能力和成就却大不相同。我认为,是否勤于思考,是否自觉地把实践和思考密切地结合起来,是造成这一差别的重要原因。做实践中的“有心人”,在实践的前、中、后认真
2、地思考。是是使实践卓有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艰辛的道路、巨额的耗费、丰硕的成果 关于丘脑下部3种激素的发现(P100),1977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大厅里掌声雷动 ,美国的两位内分泌学家罗杰 吉尔曼(Roger Guillemin)和安德鲁沙利(Andaw Schally)在一片欢呼声中走上了领奖台,从瑞典国王手里接过来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章及证书。吉尔曼和沙利激动不已,与会代表们也激动不已。因为他们对下丘脑三种激素的发现,是有多学科一流科学家们的精诚合作,经历了漫长而有艰辛的奋斗历程,并耗费数百万美元之巨资的情况下获得的。其奋斗历史之漫长,耗费资金之巨大,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史上
3、是少有的。,P(104),下丘脑激素的发现还告诉我们,在科学昌明的当今时代,任何一项基础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和发明,都不是一次或几次实验即可获得成功的。最后的胜利往往是经历了实验失败再实验.十几次乃至几百次的长期的艰苦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题的主持者既要学会用微小的胜利激励大家,又要顶住实验失败带来悲观情绪和同行与新闻界给予的种种讽刺和嘲笑;既要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又要向人们指出光明的前途;既要有自己的主见,又要从善如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这就是说,作为一名科学家,如果没有机敏的头脑,没有百折不挠的气质,没有深沉而又民主作风,没有鼓励大家一道工作的领导风度与技巧,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不仅是
4、学术上的带头人,而且要做一个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而要做到这些,仅仅要求自己具有学者风度是不够的,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气质。,一项充满传奇色彩划时代的科学发现青霉素(P220),青霉素是人类最先发现的抗生素,但它的降生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分娩过程,这一过程所包含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将永远给后人以希望和启迪。 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一种能杀灭白喉杆菌、链球菌等多种凶狠的细菌青霉素(可能是一种适用于注射的杀菌剂。)但由多种原因对青霉素的研究被搁浅。 1939年钱恩和弗洛里在查阅大量青霉素文献后集中力量研究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和分离纯化技术 1940年青霉素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1943年青霉素问世 1
5、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获诺贝尔奖,P(281),内镜前端的机械手机器人 NOTES用超声刀,观察思考 异想天开 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 坚持不懈 精益求精,心导管术和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诞生与成长(P340),1956年,安德烈 费雷德里克 库南德(Ander Frederic Cournand)在其获得诺贝尔奖的演讲中指出:“心导管是一把开锁的钥匙”。的确,随着这把“钥匙的转动,库南德及其同事将我们带进了心血管研究和治疗的新纪元。它改变了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传统状况,促进心血管生理的研究和临床心血管疾病研究的发展。现在心导管技术已超越诊断范畴,进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早在1844年克
6、劳德 伯纳德(Claude Bernard)曾将一根导管通过马颈部血管插入左右心室,并将其命名为心导管。后来又有人利用心导管对实验动物进行了心内压力和心输出量的测定。 1929年德国医生维尔纳 西奥多 奥托 福斯曼(Werner Theodor Otto Forssman) 第一个将心导管应用于人体。1904年8月29日福斯曼出生于德国柏林一个律师家庭,1922年10月进入柏林大学医学院学习,1929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是一名外科住院医生。1929年,25岁的福斯曼决定在自己身上试验心导管术,他这种“疯狂”的想法受到了他的上司赫尔(Heer)教授的严厉禁止。但他设法说服了一位年轻的同事帮助他进行
7、这项“秘密实验”。第一次试验当导管进入肘静脉35cm时,他的同伴胆怯了,试验只好中断。第二次,他决定由自己充当“手术者”。他请一位护士拿一面镜子站在X线荧光屏前面,在镜子反射的荧光屏监视下,他将一条长65cm的导管插入他的左肘静脉,经上腔静脉,最后将导管前端插入右心房,然后爬了两段楼梯到放射科拍下了人类第一张心导管的X光片,从而证实心导管对人体并无害,在随后2年时间里,他继续进行心导管研究,包括在他自己身上又进行了6次导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心导管术不仅可以测量心脏各腔室的压力、血氧含量和心排血量,而且可以进行心脏造影。,然而,限于当时人们对心血管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条件,最重要是习惯势力的偏见和
8、保守势力的阻挠,他的这项新技术被讽刺为“马戏场上的技术”,最后他迫不得已放弃了自己的科研工作,离开医院,改行从事泌尿外科专业。 美国医生安德烈 弗雷德里克 库南德和小狄金森 武德茹夫 里查兹(Dicknson Woodruff) 二人合作以右心导管术为主要方法,先后对外伤休克、先心病诊断、心脏用药含量的测定、心力衰竭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右心导管检查方法日趋完善并成为诊断心血管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了心脏血管疾病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 1948年齐莫尔曼人体动脉逆行左心导管术,诊断主动脉关闭不全 1953年赛尔丁格首创经皮血管穿刺导管检查术 1958年索尼斯发明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1959
9、年罗斯和考普经房间隔穿刺左心导管术,P344,在科学征途上,向自然挑战,固然需要勇气,而向世俗的偏见、权威的教条、名人的威望挑战,有时需要更大的勇气。有人为了追求捍卫真理,虽然身陷于抨击和辱骂的声浪之中,仍然特立独行,义无反顾,最后或成为胜利者,或成为殉道者。然而“积毁销骨、众口铄金”,能够在四面楚歌的压力下坚韧初衷,不屈不挠的人毕竟是少数。福斯曼用自己的身体进行实验,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不曾有过半点犹豫和畏惧。但他的研究得不到同事、上司、世俗社会、甚至自己的妻子的理解,当他四处碰壁,甚至被人视为“科学怪物”时,他退缩了,妥协了,做了“人言可畏”的俘虏和牺牲品,使得心导管的研究在德国停滞不前
10、。这是福斯曼的悲剧,也是医学史上的悲剧。因此,做为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科学家,除了具有献身精神,还要有坚定的自信和向传统、权威、世俗,甚至科学共同挑战的勇气。心导管术的问世和成长给我们的启示正在于此。,医学影像学的高新技术核磁共振的问世(P541-542),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时算起不过90年间,然而它的发展却非常迅速令人叹为观止 电子计算机横断体层摄影(CT)的诞生: 1979年英国电气工程师菲尔德(G.N.Hounsfield)和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A.M.Cormack)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1963年马克研制成第一台CT原型,但由于当时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他的
11、那台CT原型所使用的只不过是一台简单的台式计算机而已。 从1895年X线发现到1969年X线电子计算机横断扫描技术的发明 ,在这长达70余年的时间里,尽管众多的先驱者,为改进X线的使用方法和技术和技术曾做出了许多努力和奉献,但都没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这并非是先辈无能,而是历史条件还不具备。,50-60年代,电子工业的发展,为CT的发明提供了技术前提,但发明CT的两位学者都不是学医学的,也不是学生物学的,道理何在?原因之一:CT作为一种应用于人体扫描的由物理学、数学与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技术,本身就决定了只有那些既懂得物理学、又懂得数学与电子计算机,并且熟悉X线摄影技术或核医学的人,才有可能进行研制工作 。原因之二:科马克和豪斯菲尔德除了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完成这一任务的知识结构,还有超出他人的敏锐的科学洞察力。豪斯菲尔德性格内向,彬彬有礼、沉默寡言,但在学术上却是才华横溢。在获得诺贝尔奖以前,他已是硕果累累,获得奖项不下25项,并且大多是在70年代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