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将军列传 学案学习目标:1、 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2、 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3、 了解史记 “贵乎真”的史家传统。4、 了解李广,并探讨李广的个性缺陷及人生悲剧的原因。课时安排:2 教时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研习文本,分析探讨思考以下问题,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1、本文在材料选择上,有怎样的取向标准?重点叙述了哪几件事?2、李广具有怎样的个性特点,又有哪些个性缺点?3、分析本文几处细节描写及作用。4、在司马迁看来,李广一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5、结合我们已经学过的文章,举例说说史记的“实录”精神。二、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 题。匈奴大入上郡,天子
2、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
3、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1、下列各句中有关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将:带领B.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生:活捉C. 吾去大军数十里 去:距离、离开D.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从:跟从2、下列各句加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是必射雕者也 是时会暮B. 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C.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李广乃归其大军D.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大军不
4、知广所之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 今如此以百骑走A. 与相同,与相同 B. 与相同,与不同C. 与 不同, 与不同 D. 与不同,与相同4、下列句子中, “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会天大雨 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会征促织 会不相从许 俱会大道口 会其怒A. B. C. D. 5、下列句式与“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相同的一项是( )A. 石之铿然有声者 B. 磔磔云霄间 C.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 古之人不余欺也6、下列叙述不符
5、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B. 那三个人属于匈奴的侦察兵,因为出来射雕而与汉军巧遇了,但他们的身份还是被李广识别了。C. 李广看到少量的匈奴骑兵应当要想到可能有大量的骑兵离得不远,但他还是不多考虑,以至后来差点出事,这也反映他侍勇轻敌的个性。D. 汉军常常设伏兵攻击匈奴,因而这次他们也误解汉军用诱骑迷惑他们上钩,又想趁夜偷袭他们,所以匈奴就领兵撤离了。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是必射雕者也。(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4)彼虏以我为走
6、,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课后作业】1.整理本文文言知识点2.完成练习题,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参考答案:第二课时一、1.第一问:抓住主要特点,突出人物形象。第二问:第一件事是追捕射雕人,突然遇敌,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他从容自若,指挥战士佯装“诱骑” ,使敌方上当受骗,终于化险为夷,安全回师,表现出他的临危不惧和沉着机智,写作角度重在“智慧”上;第二件事是受伤被俘,在押送途中,他乘敌不备,飞身夺马,且战且逃,最后脱险而归,表现出他的善抓时机,勇脱困境,写作角度重在“英勇”上;第三件事是跟从卫青在围剿单于的战斗中失道而被指责,李广承担全部责任,不愿接受审讯而引刀自刭,写作角度重在“刚烈”上
7、。2.除了“智慧” 、 “英勇” 、 “刚烈”的个性特点外,还有:擅长射箭,爱好单调,口讷少言,廉洁奉公,身先士卒,爱兵如子,宽缓不苛。文中有件事就专门写了他的缺点,杀霸陵尉的事情也表现出他的心胸狭窄,公报私仇,容不得一点欺侮的报复心。3. 第一个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第二个是:“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8、 ”作用:(一)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高尚的品格和高洁的人格。 (二)暗中为以后发生的事做交代:第一个细节表现出李广力大勇猛,危急情况时的超常潜力,为后文写李广年老犹请兵作战提拱了可能;李广射虎,即表现出他有恃勇无畏的英勇豪气,又表现出他为乡邻除害的英雄侠义,为李广死后,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埋下伏笔。第二个细节的描写,还暗中补充李广的部下爱戴他的原因,以及可以让读者想像的李广死后一军皆哭的悲壮场面。4. 汉王朝用人唯私、排挤迫害有才能的人的用人政策,是李广悲剧形成的直接、客观的原因。文中卫青的私心,武帝的阴诫以及功劳由自己包揽,失败找他人顶替的卫将军的心态,直接
9、揭示了原因。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其中口呐少言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关键的时刻,李广不会讲道理,到后来以至承担全部责任而选择自刎。5. 高祖本纪中的刘邦“绐为谒曰贺钱万 ,实不持一钱”的欺诈,本文中李广的报复,卫青的用私,武帝的阴诫都不是什么光彩事,司马迁不凭自己的情感舍弃,而是照实而录,这表现出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高祖本纪中的刘邦“绐为谒曰贺钱万 ,实不持一钱”的欺诈,本文中李广的报复,卫青的用私,武帝的阴诫都不是什么光彩事,司马迁不凭自己的情感舍弃,而是照实而录,这表现出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二 1. D 接应 2. A 3. D 4. D 5. B 6. B 7. (1)译文:这几个人一定是匈奴中善于射雕的人。(2)译文:李广率领的一百多人骑兵都非常害怕,要纵马回逃。 (3)译文:敌人多而且靠近,如果情况紧急,怎么办? (4 )译文:那些敌人认为我们要逃跑,现在解下马鞍,来显示我们不逃,以此来让他们坚定自己的错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