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课件:5.25杜甫诗三首2.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6041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课件:5.25杜甫诗三首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课件:5.25杜甫诗三首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课件:5.25杜甫诗三首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课件:5.25杜甫诗三首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课件:5.25杜甫诗三首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资料卡片一:知人论诗,诗歌鉴赏中要真的读懂一个诗人蕴藏于诗中的感情是很不容易的。除了诗的字句意思之外,还要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风格,甚至是他生活的时代、所处的境地等,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诗,知时论诗。这是欣赏诗歌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所选的三首诗这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而也体现了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创作风格。 今天我们就以这三首诗为研究对象,探究一下杜甫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及其变化原因。,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

2、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作者简介:,熟读望岳、春望两首诗,读准以下字音:岱(di)宗 决眦(z) 簪(zn),资料卡片二:“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开元盛世”开元(公元713741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的年号。从太宗李世民贞观初年到开元末年,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唐朝出现了全面繁荣的景象,历史上叫做“开元盛世”。望岳就写于这个时期。此时诗人年方24岁,正过着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公元755763年)是唐朝一次地方割

3、据视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所以史称“安史之乱”。这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人民遭受了空前的浩劫,经济受到很大的破坏,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景。叛军攻下唐都长安的第二年三月,诗人劫后余生写下了春望。此时的诗人人到中年,战乱使得他穷愁潦倒,与家人聚少离多。,找出诗中的难懂词句,借助注释理解它们的意思。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绝眦入飞鸟。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读懂诗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吗?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地。(远望所见),指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

4、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两百公里。诗末的“绝顶”才是指泰山的主峰玉皇顶。,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它那里,泰山之大啊,使山南山北昏晓不同。(近望所见),荡胸生层云,绝眦入飞鸟 看峰峦层云迭起让我心胸摇荡,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细望所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终要有一天我登上那绝顶,放眼望去众山是那样小。,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

5、,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资料卡片三:望岳、春望译诗,望岳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吗?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地。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看峰峦层云迭起让我心胸摇荡,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终要有一天我登上那绝顶,放眼望去众山是那样小。,资料卡片三:望岳、春望译诗,春望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离别,闻鸟鸣每每惊心。开春以来战火越烧越炽,珍重那远方家信甚于万金。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以“望”为切入点比较两首诗:,高大连绵的泰山,它神奇

6、秀丽、巍峨高大,国都沦陷后的残破城池和遍地荒草,一脉青色横亘于齐鲁之间,无尽无了,泰山雄伟壮大,令人心神激荡,豪情满怀,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洋溢着盛唐的浪漫精神,满城破败,凄凉荒芜,使人黯然神伤,抒发了在战火中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深沉抑郁,山南山北分昏晓,细看峰峦层云,决眦目送归鸟,城池残破,花鸟仿佛也在感伤,满城荒草丛生,荒凉一片,这两首诗风格迥异的原因是什么?,从写作背景来说:从写作题材来说:从思想感情来说:,望岳写于社会繁荣的开元盛世,诗人生活优越,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笔端自然洋溢着蓬勃的朝气;,春望写于战乱之中,诗人颠沛流离,字里行间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又有对家人的牵挂,

7、怎能不沉重?,望岳以五岳之首泰山为写作对象,它巍峨、高大、秀丽、神奇给人以振奋与昂扬;,春望着眼于沦陷后的国都,荒凉破败的城池、杂乱森郁的草木,让人内心忧戚愁苦。,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的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气概;,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因为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所以离乱伤痛。,探究,由此可见,诗人的个人境遇、诗歌的写作题材、主题思想都可以影响诗歌的风格。,你能把这两首诗背诵下来吗?,作业,预习石壕吏要求:(1) 熟读课文(2)查找诗歌的写作背景,石壕吏,石壕吏 杜甫,暮投石壕( )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 )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

8、妇前致词:三男邺( )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朗读,ho,y,y,sh,qn,yng,y,y,暮投( )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 )墙走( ),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 )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 )致词(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9、( )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 )与老翁别。,字词:,投宿,越过,跑,多么,上前,说话,最近,苟且的活着,吃奶的孩子,老妇,应征,能够,断绝,只,资料卡片四:石壕吏写作背景,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此时郭子仪等的六十万大军被史思明打得全军涣散,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的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三吏,三 别,1.从内容上看,这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类似的诗歌我们还学习过什么?,叙事诗,木兰诗,2. “有吏

10、夜捉人”中的“夜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已经到了无兵可用的地步,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石壕吏中写老妇和县吏的对话时,运用了藏问于答的方法,只写了老妇的语言,而略去了县吏说的话,请你运用想象将县吏说的话补写出来。,吏:_ 妇:“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吏:_ 妇:“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吏:_ 妇:“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6、课文题目为石壕吏,为什么全文却以老妇人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作者以老妇人的悲苦来反衬差吏的凶暴,这样写不仅节省笔墨,而且更真切感人。并

11、且带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表现了诗歌的含蓄性特点。,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家和万事兴,石壕吏:,态度蛮横,如狼似虎,奸诈刁蛮。,老妪:,危急之下挺身而出,勇于承担苦难以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人。,诗中有主要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诗人虽然没有一个字的评论,但是他的情感倾向全表现在字里行间。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诗 风:,诗人之心,与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息息相通。正因为忧国忧民之心,最终形成了杜甫的“沉郁顿挫”的诗风。,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小试身手,运用学到的方法判断一下以下几首诗的写作时代,并说说你对它有什么新的

12、体会。,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背景】作于763年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头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汴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由此结束。正流寓梓州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释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水中的小沙洲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萧萧:风吹落的响声 万里:指远离故乡 长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一生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繁霜鬓:形容白发多。 潦倒:衰老多病,志不得伸。,【背景】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深秋登高有感而作的一首七律诗,后人赞之为“古今七律第一”。,作业,完成知识能力训练相关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