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猫,郑振铎,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家、学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作者介绍,读准字音:污涩 怂恿 婢女 蜷伏惩戒 怅然 诅骂 红绫忧郁 郁闷 居然 安详,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整体把握,问题探究,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
2、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猫,忧郁,不活泼懒惰,宠物喜欢,若有若无不太喜欢,隔壁家要来的,从舅舅家要来,捡来的,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黄色的小猫,花白的毛,很瘦,活泼,更喜欢,更有趣,更活泼,病死,亡失,冤死,酸辛,怅然愤恨诅骂,难过,2、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3、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
3、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4、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5、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
4、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6、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7、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8、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9、对第三只猫的厌
5、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10、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11、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
6、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1、文章结构严谨、情节生动。2、采用第一人称 叙述的方法。借我之口,抒发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中心,收到强烈得艺书效果 。3、在材料安排上有详有略。4、语言朴素,鲜明、生动,贴切,引发读者想象。,写作特点,课堂小结: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的 借物抒情,曲折的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思想感情。在组织材料上,前后连贯、首尾呼应,结构上严谨、条理清晰,情节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