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课件:星星变奏曲1.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59099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课件:星星变奏曲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课件:星星变奏曲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课件:星星变奏曲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课件:星星变奏曲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课件:星星变奏曲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星星变奏曲,作者介绍:,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升华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是指以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海子、于坚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

2、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形式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其表现形式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所以被称作“朦胧诗”。,而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度发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噩梦一般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毁灭。因此诗人

3、对“文革”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墨的年代,诗人不能自已,倾诉着他质朴的期盼。于是他写下了此诗,寄托自己美好的梦想,也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诵读诗歌,标示节奏、重音, 体会语气、语调。,赏析角度 意象、意境、情感、写法、语言,思考:,请你找出诗句中出现的一些意象,体会这些意象的意境,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把握意象 读懂诗歌 第一小节,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第二小节: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

4、,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为了希望,他愿意燃烧自己,引领他人寻找光明。,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诗歌中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找出来,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第一节:诗人向往的光明世界。 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 第二节:对现实的否定。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否定) (肯定),(否定) (肯

5、定),都表达了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暖和自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正面表达这种企盼,第二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1、由“如果”引领这一假设句,构成对黑暗现实强有力的否定,2、由“谁不愿意”开头的第一次反问,诗人借助“诗”和“蜜蜂”这两种象征光明的美好意象,构成一个富有诗意的理想世界,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6、第二次反问,构成一个夏夜般柔美的理想世界,第三次反问,构成一个春天般温馨迷人的理想世界,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反面表达,构成对现实的否定,并由正面表达对反面表达,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第三次反问,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第一,二次反问(八行),写出现实的寒冷和苦难,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曲”?

7、,变奏曲,音乐术语,即“变奏”。这首诗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都相同或相近,也具有相同的韵律.但诗歌在意象的塑造,情感的抒发上,形成强烈的对照,所以叫“星星变奏曲”。,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通感: 又叫“

8、移觉”,“通喻” ,修辞方式之一,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彼此相通。,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蕴,表现了“春天”之美, “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 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

9、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探究学习 1、“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2、“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渺茫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

10、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猖獗和冷酷无情。,主题?,表达作者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对理想(光明)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艺术特点?,含蓄朦胧,意境优美。,星星变奏曲,光明,理想,幸福,美好,星星,温馨美好,寒冷严酷,向往光明,否定现实,体验与反思:,、即使在厄运中,诗人依然向往光明、自由和美。你怎样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的呢?你会始终不渝地自我激励吗? 、你的希望是明晰的还是渺茫的?你准备怎么做?,远和近顾 城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年6月,一代人顾 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979年7月,阅读诗文,回答下列问题1、这首诗中的很多物象是有象征意义的,第一节中的蜜蜂、萤火虫、鸟、白丁香象征什么?第二小节中的冰雪、冻僵的晚上、僵硬的土地又象征什么?2、课后练习第二大题3个小题3、第2小节中“寂寞的燃烧”应怎样理解?4、“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会颤抖呢?5、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6、第1、2小节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