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几瓶牛奶课标内容:9 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目标: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出计算 9 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 9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9 加几的口算。 2.形成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用具: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牛奶 15 瓶,2 只箱子,小棒 18 根。 学具:每组 15 瓶牛奶,2 只箱子,每人小棒 18 根。 教学过程: 一、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笑笑很喜欢喝牛奶,有一天爸爸给她买了一箱,妈妈又给她买了一箱,没过几天,笑笑就喝了好几瓶,然后投影牛奶图。2. 观察牛奶图你想对笑笑说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从情境入手,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 通过解决“还有几瓶牛奶”的问题,体现 9 加几算法的多样性。(1)以故事形式说明图中的笑笑为什么想知道“还有几瓶牛奶。”并请小朋友帮助笑笑算一算。(2)分组操作。(一箱有 9 牛奶,另一箱有 5 瓶牛奶)组内同学边操作边相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操作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
3、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A.数数法:1、2、3、413、14,一共有 14 瓶。 B.接数法:箱子里有 9 盒,然后再接着数 10、11、12、13、14, 一共有 14 瓶。C.凑十法。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9 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2.动手操作,学习凑十法。(用小棒摆一摆 9+5 的凑十过程。) (1)要算还有多少瓶牛奶怎样列式?(板书 95) (2)9+5 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同桌相互交流摆的过程。 教师指导操作:左边摆 9 根小棒代表第一只箱里的
4、9 牛奶,右边摆 5 根小棒代表第二只箱子里的 4 瓶牛奶。 (3)根据学生的叙述摆的过程教师板书如下: 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 3. 试一试。(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摆一摆,算一算)9+3= 7+9=通过试一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意义。三、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 1 题 )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 2 题
5、 )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 9 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 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 9 加几,计算 9 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五、数学游戏:“找朋友”播放儿童歌曲找朋友,全班同学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动作表演。表演结束后,根据前面同学戴的头饰,(9+2、1、3、4、5、10、9、8、7、6)用抢答的方式计算 9 加几。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