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铃薯培训材料.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4851875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培训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马铃薯培训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马铃薯培训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马铃薯培训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马铃薯培训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马 铃 薯 及 其 栽 培 ( 培 训 教 材 )目 录一、马铃薯概述 三、马铃薯产业1、起源 1、培育企业2、品种 2、作好区划3、世界分布、产量、消费 3、耕作制度4、中国产区 4、建立良种生产基地二、马铃薯生物学特性 5、培育和扶持马铃薯协会1、植物学分类 6、种植2、形态特征 7、收获3、生物学特征 8、储藏4、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9、加工5、退化与其防止 四、与学员互动(1、2、3)一、马铃薯概述1、起源野生马铃薯原产于 南 美 洲 安 第 斯 山 一带,被当地 印 第 安 人 培2育。 16 世 纪 时 西 班 牙 殖民者将其带到 欧 洲 ,1586 年 英 国 人在加勒 比 海

2、 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 烟 草 等植物 种 子 ,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 谷 物 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1650 年 马铃薯已经成为 爱 尔 兰 的主要 粮 食 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 17 世 纪 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 粮 食 作物 。1719 年 由爱尔兰移民带回 美 国 ,开始在美国种植。17 世纪时,马铃薯传播到 中 国 ,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 莜 麦 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 河 北 、山 西 、陕西 北部普及,马铃薯和 玉 米 、番 薯 等从 美 洲 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 食 品 ,对维持中国人口的

3、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3。2、品种马铃薯共有 7 个栽培种(注意:不是品种)。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其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目 前 全 世 界 有 几 千 个 品 种 ,中 国 有 830 个 (春 、夏 、秋 、冬 各季 节 的 生 产 种 );贵 州 省 有 384 3 个 栽 培 品 种 (其 中 :冬 季 栽 培品 种 有 米 拉 、威 芋 3 号 、会 -2、Favorita、坝 薯 10 号 、合 作 88、榆薯 CA、中薯 3 号、本地农家种、渝薯 1 号、

4、川芋 4 号等);兴义市种植马铃薯主要是在春季海拔较高地区(七舍镇、捧乍镇、猪场坪乡等)和秋季中海拔地区(桔山办、坪东办、下午屯办、万屯3镇、郑屯镇等)及晚秋-初冬低海拔地区(沿南盘江流域的三江口、仓江乡等)都能种植,除本地农家种(可作为种质资源保存)外引进脱 毒 马 铃 薯 宣 薯 2 号、榆薯 CA、云薯 501 等 46 个 主 栽 品种 。3、世界分布、产量、消费马铃薯是粮食、蔬菜、饲料兼用型作物、食品工业原料、化学工业原料、医药工业原料等,在粮食生产中居于第四位(在小麦、玉米、水稻之后)。148 个国家种植马铃薯,总面积 1840 万 h,总产量 32 亿 t;中国马铃薯种植总面积

5、470 万 h;6680 万 t;贵州省马铃薯种植总面积 52 万 h,总产量 685 万 t;兴义市 马铃薯种植面积约 1万 h(全年各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种植总面积),总产量 14 万t。世界人均年食用 6080kg;中国人均年食用 1113 kg;贵州省人均年食用 2025 kg;兴义市人均年食用 2428 kg;毕节地区人均年食用 6265 kg;威宁县人均年食用 8185 kg。4、中国产区未将安徽、西藏、北京等马铃薯种植面积不到 1 万 h的省市区列入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划,中国分为四区:4北方一作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宁夏、山西大部、陕 西北部、青藏高原、甘肃、河南、山

6、东北部等)。中原二作区(贯穿秦岭、长江流域以北、黄河以南和北回归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山东西南部、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北东北部及中南部、河南、陕西南部等)。南方二作区(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北部)。西南混作区(包括长江以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重庆等)。以省市区为单位,马铃薯生产面积与总产量在前 10 位:内蒙古面积 53 万 h与 837 万 t、贵州面积 52 万 h与 685 万 t、甘肃面积 50 万 h与 708 万 t、黑龙江面积 43 万 h与 664 万 t、云南 42 万 h与 607 万 t、山西 31 万 h 与 386 万 t、四川 30 万h与 521 万

7、t、重庆 29 万 h与 375 万 t、湖北 28 万 h与 369万 t、陕西 24 万 h与 326 万 t.贵州省马铃薯主产区:毕节地区种植面积 32.5 万 h,总产量360 万 t 以上,约占全省种植面 积的一半 ; 兴义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约 1 万 h,总产量 14 万 t。大面积生产,商品马铃薯平均产量不足 15th(亩产不足 1 t),实际上,马铃薯增 产潜力大,仅兴义市就有高产纪录:2003 年5白碗窑镇大水井村的 0.4 h(6 亩)春马铃 薯产量达 13.3 t(平均亩产 2.24t)、2007 年七舍 镇马格闹村的 0.2 h(3 亩)春马铃薯产量达 7.8 t(平均亩

8、产 2.6t)、2007 年丰都 办龙塘村的 1.6 h(24亩)秋马铃薯产量达 43.2 t(平均亩产 1.8t)。随着农业科技发展和普及,马铃薯还有可能突破 40-50 th。二、马铃薯生物学特性1、植物学分类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多年生草本,多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地下茎有:圆、卵圆或长圆形。薯皮颜色有:白、黄、粉红、红、 紫 色 和 黑 色 ;薯肉颜色有:白、淡黄、黄色 、黑色、紫色及黑紫色。 地上茎呈棱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 聚伞花序顶生,花白、红或紫色。 浆果球形,绿或紫褐色。种子肾形,黄色。多用块茎繁殖。 可入药。根据营养专家

9、黎黍匀分析,马铃薯生命力指数为 8.6,证明对生命力的提高有效;防病指数为 126.67,属于高指数范围。 中文学名:马铃薯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拉丁学名:Solanum tuberosum目: 茄目 Solanales6别称: 土豆、洋芋、馍馍蛋等科: 茄科 Solanaceae界: 植物界 属: 茄属 Solanum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种:马铃薯中熟品种生育期一般是 100120 天。 2、形态特征21 根马铃薯用块茎种植和用种子种植 时,根部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的根为须根,没有直根;须根从种薯上幼芽基部发出,而后又分枝形成许多侧根。根系发育及分

10、枝情况,因品种与栽培条件不同而异。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 40 厘米,一般不超过 70 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也可达 1 米以上。早熟种的根系一般不如晚熟种发达,而且早熟种根系分布较浅,晚熟种分布广而较深。所以,种植马铃薯时要根据品种的熟性和根系的分布情况来确定株、行距,才能获得高产。 用种子种植时植株有主根(直根) 和侧 根。根的分枝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多。主根为圆锥 形深入土中,若生长条件好,实生苗的根系也很发达。有的地方实生苗当年单株产量可达 1 千克以上,这与实生苗形成的强大的根系是分不开的。 22 茎7马铃薯的茎有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和 块茎。地上茎:种植的马铃薯块茎发芽生长

11、后,在地面上着生枝叶的茎为地上茎。茎上有棱 34 条,棱角突出呈翼状。茎上节部膨大,节间分明。节处着生复叶,复叶基部有小型托叶。多数品种节处坚实,节间中空。茎色有绿、紫褐等,因品种而异。茎有直立、半直立和匍匐型 3 种。栽培种的茎,大多 为直立或半直立型。茎高多数品种在 40100 厘米之间,少数中晚熟品种在 100 厘米以上。茎上分枝的部位与品种有关,早熟品种在中上部发出,中晚熟品种大都在下部或靠近茎的基部发出。另外,茎的粗细、有无茸毛等均可作为区分品种的标志。 (2)地下茎: 块茎发 芽后埋在土壤内的茎为地下茎。地下茎的节间较短,在节的部位生出匍匐茎(枝) 。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3)

12、匍匐茎:匍匐茎又称匍匐枝,实际上是茎在土壤中的分枝。早熟品种在幼苗出土后 710 天即开始生出匍匐茎;2 周后匍匐茎的顶端膨大,逐渐形成块茎,初期还能在匍匐茎上看到鳞片状幼叶。如果播种的薯块覆土太浅或遇到土壤温度过高等不良环境条件,匍匐茎会长出地面变成普通的分枝。这就会影响结薯而减产。匍匐茎的多少和长短,因品种而异。一般早熟种较短,310厘米;晚熟种较长,有的达 10 厘米以上。匍匐茎较短的结薯集中,便于收获。通常 1 个匍匐茎上只结 1 个块茎,每株以 58 个匍匐茎并形成块茎为适宜。如果匍匐茎过多或匍匐茎又产生分枝,8则形成块茎又多又小,就失去利用价值。(4)块 茎:栽培 马铃薯的主要目的

13、就是 为了获得高产的块茎。块茎是生长在土壤中的缩短了的茎。它的作用在于贮存养分、繁殖后代。茎与根的明显区别是茎上有芽,而根上没有固定芽,只能产生不定芽。马铃薯块茎上的芽眼多少、深浅是鉴别品种的主要标志。块茎上每个芽眼通常由一个主芽、两个副芽 组成。块茎通过休眠期后,顶芽的主芽先生长,而后侧芽的主芽相继发出。主芽受损后副芽可取而代之,继续生长。块茎的形状、皮色、肉色等多种多样,都是区别品种的特征。生产上对块茎的要求除高产外,还希望形状好,芽眼浅,表皮光滑,色泽悦目等。特别是块茎形状最好是卵圆形,顶部不凹,脐部不陷,芽眼少而平,既有利于加工去皮,又便于食用清洗。这样的品种才适合市场销售和商品薯出口

14、。 23 叶 马铃薯的叶子,在幼苗期不管是用块 茎播种还是用种子播种,基本上都是单叶,到后期均为复叶。正常的马铃薯叶子为奇羽状复叶。复叶的顶部小叶一般较例小叶稍大,形状也略有不同,可根据顶小叶的特征来鉴别品种。侧小叶一般有 37 对,侧小叶9之间还有大小不等的次生裂片。顶小叶和侧小叶都有小叶柄,着生于中肋上。复叶的叶柄很发达,叶柄基部有 1 对托叶。 复叶的大小,侧小叶的形状、色泽、毛茸多少,以及小叶的排列疏密,二次小叶的多少等因品种而异。健康的叶小叶平展、色泽光润。患病毒病的叶小叶皱缩,叶面不平,复叶变小;被螨侵害的叶子小叶边缘向内卷曲,叶背光亮失常。所以了解马铃薯的生物学特征在生产上有重要

15、意义。 24 花马铃薯的花由 5 瓣连结,形成轮状花冠。花内有 5 个雄蕊、1个雌蕊。每个小花有一个花柄着生在花序上。小花柄上有一个节,落花落果都是由这里产生离层后脱落的。总花梗着生于茎的中下部叶腋处,花梗上有分枝,每个分枝着生 24 朵花。花蕾由 5 片花萼包围,花蕾形状与萼片的长短,因品种而异。马铃薯的花色有白、粉红、紫、 蓝紫等多种鲜艳色彩,少数品种的花具有清香味。无怪马铃薯引入欧洲对,最初曾作为观赏植物。每朵花开花持续时间约 5 天。一个花序持续时间为 1540 天。一般在上午 8 时左右开花,下午 5 时左右闭花。25 果实与种子马铃薯属于自花授粉作物,在没有昆虫传粉的情况下,异花1

16、0授粉率为 0.5左右。能天然结果的品种基本上全是自交结实。浆果为圆形,少数为椭圆形,前期为绿色,接近成熟时在顶部变白,逐渐转为黄绿色。有的品种浆果带褐色、紫色斑纹或白点等。有的浆果很大,直径 2 厘米以上,有的较小,品种间有很大差异。 有的浆果为伪果,没有种子。由受精情况不同,有的浆果种子多达 300 粒以上,有的种子很少。马铃薯的种子一般为扁平近圆形或卵圆形,浅褐色,种皮上密布细毛。种子很小,多数品种千粒重 0506 克,即每克种子有 16602000 粒。3、生物学特征31 块茎的休眠新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在自然条件下,有一段时间不能萌发芽,这 种现象为“ 休眠” 。休眠期的 长短与品种、

17、栽培条件、储藏条件等有密切关系。生产上,按休眠期长短可分为:无休眠期(收获后 1 月内能能萌发芽,如威拉等品种)、短休眠期(收获后 12月能能萌发芽,如丰收白、米拉等品种)、中休眠期(收获后 23月能能萌发芽,如白头翁、新芋 5 号等品种)、长休眠期(收获后 3 月以上才能萌发芽,如乌盟 801、男爵等品种)。随着科技发展和生产需要,马铃薯的休眠期是能打破的:如改善储藏温度、阳光照射、生物激素处理、切开马铃薯块茎等(打破休眠期属于马铃薯种的处理之一)。1132 块茎萌发一般地,当打破马铃薯种的休眠期后,在 45下,芽眼中的芽就能萌动。在 10以下幼芽萌发缓慢;在 12以上,出苗加速;研究与实践

18、表明:当土温在 89时,播种至出苗约 35-40 天;当土温在 1315时 ,播种至出苗约 2530 天;当土温在1618时 ,播种至出苗约 1821 天;当土温在 1820时,播种至出苗约 1215 天。马铃薯块茎上不同部位的芽眼,其萌发速度不同,顶部芽眼快于中部芽眼、中部芽眼快于下部芽眼。生产上,若只需一个种薯单芽出苗,则在休眠期将种薯置于较高温下催芽,顶芽就迅速萌发生长成苗,进而抑制其他芽眼的萌发;相反,若需要多量芽苗,则 在休眠期将种薯置于较低温下催芽,播种时,将种薯切块并打破顶端优势,几乎芽眼中的芽都较一致,能出齐芽。33 植株的生长发育与块茎的形成形态学上,马铃薯块茎是变态茎。1、

19、匍匐茎的形成:幼苗出土 7 天左右,匍匐茎即开始从植株基部节上由下至上相继发生;苗出土 15 天左右,地下匍匐茎都已发生,并逐渐横向伸长,匍匐茎基部发生匍匐根,同时,植株地上部分的茎叶生长加速,叶面积迅速增大;可以说匍匐茎决定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匍匐茎由马铃薯的品种、栽培技术、土壤性质和土层深厚、施肥水平、自然12气候等密切相关。2、块茎的形成:苗出土 2030 天,植株开始现花蕾,同时,匍匐茎顶端开始钩曲并膨大,进而分化形成块茎。这时期是马铃薯形成了基础,现花蕾 1015 天并开花,植株地上部分的茎叶生长速度最快,叶面积迅速增大,光合作用非常旺盛,茎叶形成的光合产物主要运输到地下块茎积累。马

20、铃薯生育期短、植株矮小、结薯层较一致、与土壤易分离、耐储藏、 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在平坝地区尤其平原地区,利于机械从整地、施肥、田间管理、收获、分离、储藏、运输、加工等,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获取较好经济收益。4、马铃薯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马铃薯在系统发育上形成了适应于冷凉、湿润、不耐高温、干旱等特性。41 温度马铃薯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长期间以昼夜平均温度1721为 佳。7 以下, 马铃薯植株和地下 块茎几乎停止生长;29以上, 马铃薯植株和地下块茎呼吸过强,引起生理失调至死亡。温度影响光合强度和光合产物的积累。42 光照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其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13光照

21、强度不仅影响总干物质积累量,而且影响同化产物的分配和植株的整体生长发育,生产上,马铃薯种植过密,植株相互遮阴,造成茎叶徒长,延迟块茎形成与膨大,削弱马铃薯抗病虫害的能力,进而降低马铃薯品质和产量。日照长短,对马铃薯植株和地下块茎影响大。每天日照在 15小时以上,植株茎叶生长繁茂,匍匐茎大量形成,植株系统整体失衡,块茎的形成与物质积累下降,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均下降;每天日照在 5 小时以下,马铃薯植株与匍匐茎的生长发育则与上相反。总体而言:高温、长日、弱光对马铃薯的地上部分生长发育有利;而低温、短日照、强光对马铃薯的地下部分生长发育有利;生产上要尽可能做到:马铃薯生长前期在高温、长日照下,形成强

22、大的同化器官(茎、叶)和匍匐茎,生长后期在较低温、日照渐短下,有利于块茎形成和膨大。43 水分马铃薯在整个生长期需水量较大,每形成 1干物质,约需水量 400,但主要受气候、土壤、品种、施肥水平、农业设施、栽培技术等綜合因素叠加调控,在生长期只要降雨量300400或田间持水量在 7580,同样能获得丰收。44 土壤14马铃薯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耕地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微量元素种类多且数量较足、PH5 6等为佳。实际生产中,通过人是可以改善到较适宜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45 营养马铃薯是地下块茎、富含淀粉的作物,对肥料“三要素” 以钾肥多、氮肥次之、磷肥较少。钾素对马铃薯

23、内部的生理生化过程起决定性作用,不能不足,更不能没有;氮素增强茎叶光合强度、促进茎叶和匍匐茎茂盛、提高块茎蛋白质含量,氮过量,会造成植株徒长、块茎延迟成熟、品质和产量下降;磷素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和增产作用很显著。此外各种微量元素:硼、镁等矿质营养及 CO2 也重要。5、退化与其防止生物物种在一个地区长期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应用,都有退化现象, 马铃薯也不例外,退化是绝对的,防止退化或延迟退化是可能的。51 马铃薯退化现象15马铃薯在在一个地区长期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其品质和产量逐季或逐年下降,至无收,这就是“退化现 象” 。52 影响马铃薯退化的因素因素较多,綜合概括为:病毒、生态条件(温度、光、

24、水分等)、衰老三大方面,且任何一个方面都能引起马铃薯退化。53 防止退化其一,选用和推广抗退化品种,如米拉、新芋 3 号等。其二,选择冷凉季节,实行秋播和晚播留种方法。秋播留种:长江流域春、秋二季区,如春播种收后再接着秋播种,此法可复壮种薯;晚播留种:在南方 1200m 以上高山冷凉地区,将正常播种期推迟,如春播种期推迟到初夏;三季作留种: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大部等,将三季连播种为留种。其三,利用实生苗块茎留种,利用马铃薯种子生产实生种薯(实生种薯能相对防止退化),内蒙古、云南、湖北、四川等以此法防止退化。实生子有天然子和杂交子。其四,茎尖培育无毒种薯,利用“植物组织 中病毒浓度的分布是不均

25、匀” 特性,将不 带病毒的马铃薯茎尖分生 组织进行组织培养繁殖出无病毒马铃薯种。不仅能防止退化,而且还能提供种薯来源,在南方尤其重要。16其五、改善种薯储藏条件,特别是南方,要选择干燥、凉爽、通风、透光等地方,在冬季要覆盖防冻。其六,改进栽培技术。其七,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三、马铃薯产业农业是一项非常特殊的物质生产行业。在一个区域内,马铃薯要作为一项产业,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其中必须要有一个较先进和坚实的马铃薯加工企业,作为马铃薯种植业的“泵” ,才能为马铃薯生产提供动力与市场产品。1、培育企业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支持与扶持下,培育一个较先进和坚实的马铃薯加工企业,以此形成马铃薯生产、加工、营销

26、体系,只有这样,形成一个地方的马铃薯产业化基地,为地方“三农” 工作和区域经济才能作出较大贡献。2、作好区划要建立马铃薯产业化基地,县市区地方政府组织马铃薯种植、开发、加工、市场营销等直接与间接的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该行政区进行“马铃 薯区划” ,从而进行 马铃薯种植。致力农业17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3、耕作制度马铃薯是茄科淀粉作物,马铃薯不耐连作,一般前作不宜是烟草、辣椒、西红柿、茄子等茄科作物和蔬菜。研究与实践表明:马铃薯轮作应三年以上,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与普及应用,马铃薯耕作制度应为三年。4、建立良种生产基地建立马铃薯良种生产基地,能保障当地有充足的优质良种,节

27、约大量的种薯外调资金、减少交通运输费用、种薯损伤程度低、播种期易调控、种薯适应性强等。5、培育和扶持马铃薯协会建立马铃薯协会:市、乡(镇、办)、村在符合法规与政策下,各级政府与职能部门要培育和扶持马铃薯农民协会,协会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投入到市场经济圈参加活动,推动和帮助兴义市马铃薯产业化建设。6、种植(栽培技术)61 间作、套作、 净作马铃薯生育期短、耐低温、植株矮小、前期需光性较强、中后期18需光性较弱等特性,有利于与其他高杆作物进行间作、套作(高杆作物前期苗矮小,不与马铃薯争光等);在茬口期能净作马铃薯。在兴义市海拔较高地区的小麦生产区、玉米生产区,可在小麦收获前种植春马铃薯,小麦收获后

28、种玉米,即“麦薯玉” 间作、套作;玉米收获后,种植净作秋马铃薯;在中海拔油菜生产区、水稻(玉米)地区,可在油菜收获前种植春马铃薯,马铃薯收获后种植水稻(玉米),即“ 油薯稻” 套作,水稻(玉米)收获后种植晚秋净作马铃薯;在低海拔玉米生产区或水稻地区,在蔬菜收获前后期,玉米(水稻)种植前,种植净作春马铃薯,马铃薯收获后种植玉米(水稻),玉米(水稻)收获后净作秋冬马铃薯,即“蔬薯玉(稻)薯”。62 覆盖种植兴义市种植马铃薯,应该进行覆盖作物秸秆,主要有油菜秆、小麦秸秆(麦草)、玉米秸秆(铡短,粉碎更好)、水稻秸秆(稻草)等,既保温保湿,又能秸秆还田。63 整地与施肥整地:马铃薯的根系不发达,但是也

29、有 60-70;马铃薯块茎是在土内形成和膨大,因此,整地要好(深耕 25以上、打碎大块土团、作厢、挖好排水沟等)。施肥:依据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特性、人们生产的目的、耕地土19壤肥力状况、马铃薯的品种与播种季节等綜合决定,种植马铃薯的施肥品种、数量、时间、方式等。肥料“ 三要素”中,以150020006667的马铃薯生产目标,则需吸收 N 46、P2O5 34、K 2O 810。西北地区按一般“三要素” 按“2:1:34 ”。施肥原则:重施有机肥(农家肥)为基肥(种肥),适时适量追肥。以 100015006667的马铃薯生产目标,则施基肥是:有机肥 150020006667、无机磷肥 203066

30、67、硫酸钾 1015666 7,氮肥(尿素)206667,分二次作追肥(出苗 7 天左右追肥 586667、出苗 4050 天左右追肥 1215666 7);结合实际,可在花期用磷酸二氢钾(KH2PO4)作叶面施肥。64 种植良种选用:其一是优良品种如兴义市各乡镇办已推广应用品种或将引进(按程序:引种试验 示范 推广)的品种;其二是优良薯种(按标准:无检疫对象、健壮、无损伤、年龄与大小较一致、外形好、表皮光滑、色泽鲜明、品种特征明显等)。薯种处理:消毒(常用晒种 23 天、40福尔马林、多菌灵等)、薯种较小(3050g个)为整薯种为种、对较大薯种切块(切块要纵向切、种前 12 天、按 305

31、0g块)、催芽(将薯种在200510ppm 赤霉素浸泡 1015 分钟与处理后的沙相间35 层,在 1820下 10 天左右)、练苗(当 7080的薯种有芽长 12cm 时,要 见 光练苗 12 天)等后播种。播种期:总体安排上,马铃薯生育期一般是 100120 天;在结薯与膨大期的月平均温度 1525的条件。兴义市可分为春马铃薯(高海拔冷凉地区如七舍与捧乍等)、秋马铃薯(中海拔地区如桔山与万屯等)、秋冬马铃薯(低海拔河谷地区如仓江与巴结等)。春播种时,土壤 10cm 左右的温度在 6以上。习惯上在 1-2 月播种,3 月出苗时已有较发达的根系,出苗后地上部分能迅速生长,结 薯提早与膨大期长,

32、马铃薯品质好与产量高,获得较高收益。密度与种植方式:密度由马铃薯品种、整薯、切块及大小、栽培水平与方式、自然气候、前后茬作物、地势地型等綜合决定。在兴义市中海拔平坝地区的中等肥力田,秋马铃薯品种以宣 薯 2 号、榆薯 CA、云薯 501 等 为例,密度为 60006500 窝6667(窝距行距25303540cm),每窝有 2 3 苗。种植方式:分厢(2-3m 宽)定点打窝,将基肥置于窝底,用细土12cm 后再将薯种芽倾斜向上置放(切块 薯种的切面向下为好);倡导覆盖栽培(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其中玉米秸秆应铡短,粉碎21更好);有条件可进行设施农业栽培。65 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培土:结薯层主要

33、在 1015cm 土壤层,加强中耕与培土,同时结合除草,利于匍匐茎生长发育和结薯膨大,降低杂草与马铃薯争光、争水、争肥、争气等矛盾,利于马铃薯生长发育。施肥:马铃薯生育期较短,但是有三个需肥高峰期,其一是出苗期(已有基肥)、其二是初花期(匍匐茎大量形成并处于分化期)、其三是终花期(马铃薯迅速膨大期)。因此,在生产上,已施基肥,仍然要施追肥二次。初花肥和终花期肥。灌溉:兴义市气候特点是“中秋冬春初夏 ”连旱,因此春马铃薯要加强灌溉。排水:兴义市气候特点是汛期是 6 月8 月(整个夏季),对春马铃薯、秋马铃薯和冬马铃薯均不需排水,但是,在水稻生产区,种植马铃薯,则对部分稻田,要先排水后再种。防治病

34、虫害:危害马铃薯的病害有 10 多种,分类为: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其中以晚疫病、病毒病最普遍且严重,其次是疮痂病、环腐病,这些病害因薯种处理、严格轮作、前后作不茄科为作物或蔬菜,加之加强肥水管理、中耕、除草等农艺措施, 一般22都能避免。7、收获71 时期:目的与用途:马铃薯地上部分生长停止、茎叶逐渐枯萎变黄后58 天,明显标志是:块茎与匍匐茎易分离,是食用马铃薯最佳收获期;种用马铃薯,则茎叶逐渐枯萎变黄后就收获。气候:春马铃薯在气温 25来临时收获。茬口:科学按排前季作物和后季作物的收获与种植,即“茬口”问题解决好,提高全年土地利用率,再决定马铃薯的适时收获。72 方法:一般是在晴天 3

35、5 天后收获马铃薯,以利于马铃薯与土壤分离。在收获前 12 天先割除地上部分,可为青饲料或沤肥或粉碎加石灰堆制 57 天后直接还田。收获的马铃薯要避免阳光暴晒,否则会引起芽眼老化、薯肉内形成龙葵碱等,从而降低食用和种用。8、储藏马铃薯块茎含水量与淀粉含量高,储藏中呼吸放出热和 co2,加快温度、湿度的升高,进一步促进马铃薯块茎内部代谢活动,23马铃薯品质和重量下降,甚至溃烂。储藏马铃薯,先要选除有畸形、病害和虫害及机械损伤等马铃薯,再依用途不同而不同进行储藏。81 种子马铃薯储藏:按标准分选种薯、凉干马铃薯表面水分等在干燥、内部通风、保温等的储藏窖内,控制温度在 5以内、湿度在 8085、堆高在 1m 内,经常检查 和翻堆等。82 商品或产品马铃薯储藏:与 81 大至相同,只是控制温度在 10左右、湿度在8590、堆高在 2m 内。9、加工由马铃薯加工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加工所决定。通常,马铃薯可在不同领域应用:食用、蔬菜、饲料、食品工业、化工工业、印染工业、纺织工业、医药工业等。四、与学员互动1、向学员学习2、学员提问243、探讨马铃薯产业发展严再蓉(13908594207,E-mail: )2011 年 11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简明教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