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导入技能培训(导入类型).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4851830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入技能培训(导入类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导入技能培训(导入类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导入技能培训(导入类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导入技能培训(导入类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导入技能培训(导入类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培训导入方法分类之一课堂导入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但要注意导入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方法手段力求多变化、多样化,让学生常有新鲜感;导人必须为课堂的主题部分服务,不司喧宾夺主。(一)直接导入直接导入,也叫开门见山式,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人方法。不用借助其他材料,教师只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直接导入有多种方式:(1)交代新课学习内容导入。(2)交代学习新课的目的与现实意义导入。如一位教师上课伊始便单刀直入地向学生指出:“今天我们学习

2、的新课题是英国工业革命” , 。(板书课题)“学好这一课,可以帮助我们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点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等问题加深理解。所以学好这节课具有不寻常的现实意义。 ”这样导人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更增强了学习这堂课的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3)直接解题导入。教师可以直接解释题目,直截了当点明课题基本特征及重要概念。如历史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讲课时可先就该标题简要点明什么是“贞观” ,什么是“开元” ;什么是“贞观之治” ,什么是“开元盛世”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直接导入,

3、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主题,节省教学时间 。但它过于笼统、概括,也过于刻板、枯燥,缺乏更强烈的感染力,因而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法在高中使用尚好。这种导人法如果把握不好,容易平铺直叙,流于平淡,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还可能造成“导而不入”的情况,效果不尽人意。(二)温故导入温故导人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它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人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教学例案如下:师:“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小蝌蚪找妈妈和龟兔第二次赛跑 ,其中有一个同样的小动物

4、是”生:“乌龟。 ”师:“谁记得乌龟长的什么样?”生:“四条腿,宽嘴巴,背上背着个壳,会游泳”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乌龟的一位亲戚(出示投影)你们看,它的形状跟乌龟像不像?”生:“像。 ”师:“但和乌龟有什么区别?”生:“比乌龟大。 ”师:“它比乌龟大很多,身长可达 1 米多,轻的三四百斤,重的则有七八百斤,因为它生活在海里,所以称作海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龟下蛋这篇课文。学习后,相信大家一定会大开眼界。 ”这种导人方法能够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自然地进入未知的领域,从而使学生回顾旧知识,获取新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旧知识不一定是指前一节课的知识,而是指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联系的知识

5、。回顾旧知识应简明扼要,不应占用太多时间,并且教师切勿喧宾夺主,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来复习,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一位语文教师在执教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时,就是先给学生讲述这样一个布满疑团的故事。教师:“李白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可是他上过一次当,受过一次骗。 ”(悬念已成。)学生:“上的什么当?他还会受骗吗?”教师:“这个骗他上当的就是汪伦。 ”(同学们面面相觑,悬念更悬。)2教师:“汪伦是安徽泾县的一位隐者,他非常喜欢李白的诗,崇拜李白的为人,知道李白爱饮酒, 李白斗酒诗百篇”还了解李白三山五岳寻芳遍,一生爱把名山游”于是写信给李白,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千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6、。 ”,(师将“ 桃花”和“万”字写在黑板上。)教师:“李白和汪伦素不相识,接信后,连忙赶到汪伦那里,汪伦解释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没有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一万家酒店, 。 ”教师在黑板上“桃花”后加一“潭”字,在“万”前加一“姓”字,这里就反转突变了。 教师:“后来,李白与汪伦谈论得很投机,李白离开时,汪伦送了马和布,还同村里人一同送行,李白很受感动,就写了这首诗。诗末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要是不上当,就没有这首好诗了。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故事听懂了,诗也记得了。创设悬念要恰当适度,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设置,不悬则无念可思,太悬则望而不

7、思。只有巧妙而适度的创设悬念,才能使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去思、去探、去说,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五)经验导入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地导人新课,鼓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案例如下: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老师:冬天,同学们的手被冻得发疼,这时候就会搓搓手,搓手有什么效果呢?学生:手发热,暖和。老师:为什么搓搓手会暖和?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做功和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六)实验导入实验导入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中常用的一种导人方法。根据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

8、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可由老师演示一系列实验。设计演示实验可从已知实验人手,向本章涉及的未知实验过渡,尽量挖掘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通过大量的声、光、电、味等使学生在学习之始便在感官上承受大量刺激,获得大量感性信息,同时提出若干思考题,在一系列的是什么、为什么的启发下,促使学生有条理地思索问题。这样在某些章节学习开始时,巧布疑阵、设置悬念,就会使学习明确目的、增强动机,起到“激其情、引其疑”的作用。(七)歌曲导入在课堂开头让学生欣赏英文歌曲或童谣,颇受学生喜爱。它既能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又能使学生在歌词中发现该课教学重点所在,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如教 Birthday

9、 一课时,先让学生听听唱唱“Happy birthday to you”,自然而然进入了角色。(八)故事导入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各学科的发现史和发明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中外史实中,妙趣横生的典故更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寓教于趣之效。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幽默、诙谐的故事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教学案例如下:讲授不求甚解时,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太太做寿,满堂儿孙、亲戚朋友都纷纷送礼、问候。但有位客人没有买礼物,觉得不好意思,就提议做一首诗来祝贺。众人都很高兴,客人便吟诵起来:“这个婆娘不是人!”大家听

10、了很震惊,都斥责这个人胡言乱语。客人说:“别急,请听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好!好!众人转过了神,夸赞起来。客人又道:“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老太太的儿孙可不干了,围过来要揍他。客人又说:“别忙盗得仙桃庆寿辰!”儿孙一听又乐了,众人都赞扬这首诗得好。这个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如果只看到第一句或第三句就认为是在骂人,便会误解。只有四句一起看,才发现是好诗。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根据只言片语就妄加判断,而应该3“不求甚解”(即把握大意和梗概)。下面就来学习课文不求甚解 。(九)事例导入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人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

11、、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人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十)直观导入包括两类:实物导人与电教媒体导人。利用实物、教具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分析,引出新知识的导入方法。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例如,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导人,可以让学生观察模型及其侧面展开图,进而引导学生导出计算公式。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既有声又有像,形象、直观、生动、新颖、有趣,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录音机教学,先放录音让学生听,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很好的效果。运用投影仪、多媒体既能节约时间,又形象直观,并且还有

12、动态功能。(十一)问题导入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导入是指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人方法。问题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由教师提问,也可以由学生提问;可以单刀直人,直接提出问题,也可以从侧面提问设置悬疑;可以由直接问句形式来呈现,也可以由“谜语”等形式来呈现。教学案例如下:教师:同学们,咱们班最近参加了拔河比赛,你们说,拔河,从拉绳来看,赢方一端的拉力大,还是输方一端的拉力大?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争先恐后地回答:赢方一端的拉力大!教师:不对!拉绳上两端的拉力一样大!学生:为什么?为什么?(同学们睁大眼睛惊奇地问道。)教

13、师:因为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一定律。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使学生暂时处于一种“愤、悱”状态,并且要以疑激思,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十二)情景导入法情境导入是指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或者满怀激情的语言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教学案例如下黑板正中挂着周总理的遗像,上面披着黑纱,下面配一朵白花,两边挂满了 1976 年清明节前后人们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图片。教师一改往日的

14、着装,身穿白衬衫、黑色西服。录音机里播放着低沉、凝重的背景音乐。教师双眼噙满泪水,用震颤并且略带沙哑的声音说:“1976 年 1 月 8 日,是亿万人民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一位伟人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东方天空中一颗巨星陨落了。噩耗传遍全国。神州悲歌恸地。1 月 11 日,人民群众涌向天安门,涌上十里长街。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一辆灵车过,数十里泪水洒,亿万颗心拽住车轮的感人场面吧!”此情此景使同学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十里长街,个个悲痛万分,潸然泪下,唤起了学生对周总理的深切缅怀和无尽思念。情境导入以“情”为纽带,给学生以情感的体验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效

15、果。此外,情境导入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素养。(十三)诗文导入当然这些话说得有些偏激,但是也真实地反映了某种不良现象。比如我们今天要学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如此。杜十娘是何等多情和痴情!李甲又是多么无情和绝情(十四)练习导入练习导人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练习题,让学生解答,通过练习找出问题,进入新课。教学案例如下:教师:“大家先完成黑板上的几个题目,同学们要用竖式来计算。 ”4学生们开始做,一段时间后,教师问同学们结果,大家一起回答,可是第五题大家都有问题,说不会做。此时,教师导出新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 ”练习导入选择的习题要有一定难度,

16、并与新课内容紧密相关,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十五)笑话导入每个人对笑话都是不会抗拒的,利用笑话,必将使课堂沉浸于融洽的气氛中。教学案例如下:一位老师上药时这样开头给大家讲个笑话:从前有对父子极其迷信,每天早晨都要翻翻老皇历,看适宜做何事,忌讳做什么。一天,老头要出去办事,习惯性地翻开黄历不好!上面说今天“不宜出门” ,这可急坏了他。但他灵机一动:不宜出“门” ,我翻墙头不行么?于是就去翻墙,由于土墙年久失修,塌了,把老头压在下面起不来。他大喊:“儿子救命!”儿子听到后说:“别急,我来翻翻黄历不好!上面说今天不宜动土 ,所以我不能救你!”结果老头活活被压死了。(学生笑)我们在

17、笑的时候,也感到悲哀多么迷信、多么愚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药 ,讲的事也很愚昧:竟然有人认为人血馒头可以治病!(十六)谜语、歇后语导入谜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重要成员。猜谜语、说歇后语本身就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娱乐。将它们引入课堂,很有必要。教学案例如下:在学习老舍的作品时首先要介绍作家老舍,若一上来就介绍他的生卒年代,重要作品等,这样势必让学生觉得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可以这样开场:我出两个谜语给大家猜,看谁先能猜出来:第一, “挑嫩的” ;第二, “晚年离婚” 。(生笑)两则谜语谜底相同,打一作家名。有学生反应很快,答道:“老舍。 ”其他同学恍然大悟。老师接着说:猜得很对!大家很聪明嘛!

18、好,现在我们就来走近老舍(十七)观念冲突导入观念冲突导入是指针对某一自然或社会现象,教师在一开始上课时就向学生呈现相互矛盾的观点,使学生产生激烈的思想冲突,萌发探索事物的强烈愿望的一种导人方法。教学案例如下:(上课前,教师点燃酒精灯,对烧杯里的液体进行加热,直至沸腾,冒泡。)教师:“谁敢把手指放进这个烧杯?”学生:“怎么可能?”(学生们议论纷纷,谁也不敢试。)教师看没人来尝试,说:“同学们都不敢啊?那老师来试试。(老师把食指放进烧杯。)教师:“看老师可以做到,真的没有危险,现在有没有人想试一试?”(同学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老师:“液体是醋和油的混合物,醋沉在油下面,醋的沸点比水和油

19、都低很多。加热后醋很快就开始沸腾。不知道醋的沸点的人是不敢尝试的,其实里面的温度只有 60 度。 ”教师利用学生以往的经验:沸腾的液体一定会烫伤人,亲自尝试后,使学生们立即产生疑问,萌生探索的欲望。在实验导人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变教具为学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十八)板书导入板书导人是指教师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板书来使学生集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揭示教学内容的主题,引导学生进人学习情境的一种导人方法。板书导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1变化字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字体,如宋体、楷体、仿宋体、隶书、篆书

20、、美术字(实心、空心)等。2变化字的大小教师通过故意放大或缩小某个字、词来改变字与字之间的比例,增加字与字之间的对比效果,突出主5要内容。3变化书写顺序及格式教师改变以往的书写顺序及格式,吸引学生注意并起到突出主题的效果。如采用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或波浪型等书写格式。如教授赵州桥一课时,教师故意把赵州桥三个字写成拱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采用不同颜色进行书写,增加字与字之间的色彩对比,增强视觉效果。4采用绘画等形式教师使用简笔画、一笔画、漫画、速写、素描等手法,寥寥数笔,勾勒出生动的形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5故意写错别字在板书时,教师通过故意写错某个字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例如,魏书生在写爱莲

21、说这一课的板书时,故意将作者周敦颐的“颐”写错,同学们便议论纷纷,有的学生甚至大声指出教师的错误,魏书生随即请学生起来纠正。(十九)板画导入开课时,老师先在黑板上画,或者出示已经准备好的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一幅画,这样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如讲宇宙里有什么时,先在黑板上画两少年乘火箭在星空上飞翔的简笔画,而后配以语言,导人新课。总之,导人方法很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每个人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自己的特长,灵活机动地设计不同的导人方法,做到以情人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切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实打动学生的心灵。导入方法分类之二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师个人的素质不同,因

22、而导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较为常用的导入法。1、 复习旧知识导入法这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其特点是以复习已经学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各学科的教学内容,章节之间、课文与课文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由已知到未知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一条规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应考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好地利用与新课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的知识,以此设计导入语,引出新的内容。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易于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和重点,而且

23、也易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一位历史课教师在讲解三国鼎立一课时,首先问学生“黄巾大起义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导入新课:“黄巾大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大小地方实力派和豪强拥兵自立,进行分裂割据。至于具体情况,就是今天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位烹饪课教师在讲“挂糊与上浆”一节时,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了挂糊和上浆概念、意义和作用;在讲第二课时首先提问前节课讲过的内容,接着导入新课。其导入语是:“同学们,现在回答几个问题什么是挂糊和上浆?它们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接着说:“好,既然我们掌握了上述问题,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糊、浆的调制

24、与使用。”复习旧知识的导入重在恰到好处地选用与新授课内容关系密切的知识。这种导入有 4 种具体的方法:(1)、从检查提问旧课入手,导入新课。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几个前节课学过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全班学生的回忆思考,再找几个学生(一般找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回答问题,在个别学生回答、教师作出订正和补充的基础上,带动全班学生复习旧课,进而导入新课。(2)、从总结旧课入手导入新课。又称为归纳导入式。其运作方法与要求是:教师提出要讲授的新课题之后,首先对上课新讲的内容概括地小结一下,扼要复述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考。这样既能起到承上启下

25、的作用,又能较好地巩固已学过的知识。6(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听、写、练等活动,导入新课。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在讲授新课之前,先让学生以听、写、板书、朗读、翻译、练习等活动方式复习旧课,使学生再现已学过的知识,然后导入新课。(4)、向学生提示问题,引导回忆旧课或者有关知识、事情导入新课。该方式又称联想式导入。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提示学生回忆前节课讲过的几个问题,或让学生提出与新课有关的事情、知识。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在头脑中再现提问的内容,不经由学生直接回答即转入新课。如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海底世界时的导入是:提到大海,同学们都会联想到蔚蓝的海水,一望无际的海面,还有那点点白帆,

26、振翅翻飞的海鸥。然而说到海底,我们了解得并不多。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海底世界一文,将使大家对海底世界有一个鲜明深刻的了解。无论采用哪种具体方法,都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精选复习、提问。要根据当前所学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处编排习题、提问,使之与新的知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并把握好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支点”,从复习到授新课过渡得连贯自然;二是要提示学生或明确告诉学生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支点”,引导他们思考,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2、衔接导入法这也是一种较常见的导入方法。它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结点,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过渡,自然引出新知识。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导入

27、方法。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感知新知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学生会感到亲切,能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新知识,使新旧知识连贯。例如,有位教师讲茶花赋时这样说:“同学们,现代散文作家杨朔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可以说,每个学期我们都见一次面,第一册他奉献给我们北京红叶;第二册他请我们品尝了广东天甜香的荔枝蜜,也许现在我们还能回忆起它的甜味呢;今天他又将捧给我们春城昆明的一丛鲜艳茶花,大家喜欢不?”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这时学生的情绪已开始兴奋。老师接着说:“香山红叶作者借红叶比喻老向导,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荔枝蜜作者借蜜蜂赞美辛勤的劳动人民,写茶花又象征什么呢?”此时学生已产生了强烈的求和欲,想了解个

28、究竟。再如,有位老师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先让学生背诵王安石在泊船瓜洲和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中是怎样写春的?当学生得意洋洋地温习旧知识时,他顺势导新课:“以上背诵的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平时你注意到没有?细读课文,领路大好春光,可以寻找到与作者观察的差距。”又如学老山界一文后再讲草地晚餐,教师可以用下列语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老山界一文中我们领略了红军当年爬雪山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再

29、来看一下红军过草地的壮举。”(板书:草地晚餐)运用此法要注意三点:(1)、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而联结点的确定又建立在对教材认真分析和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2)、搭桥铺路、巧设契机。复习、练习、提问等都只是手段,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又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设置难点和疑问,使学生思维暂时出现困惑或受到阻碍,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造成传授新知的契机。(3)、因课施教,方式多样。学科不同、内容不同,衔接的方式也应有所变化。如音乐、美术、体育一般多采用练习、演示的方式,先让学生练习一下上节课的动作或技巧,看其是否掌握和熟练,再进行矫正和指导,然后

30、传授新的内容。而语文、政治、历史、哲学、外语等课则常借助提问、讲述、引证来进行。物理、化学、数学则以练习、实验、演示为主,或复习、巩固、印证前面所学的知识,或以此为基础展示新的矛盾和问题,让学生思考。2、 设疑导入法根据课堂要讲授的内容,设计有关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学生急欲所知的好奇心和求和欲。如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每到春天我们就会看到姹紫嫣红的桃花、杏花、芍药花,那么,这些花儿为什么呈现出红色呢?”接下去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自然能抓住学生的思维。73、 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

31、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技法。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学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情境儔入法如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运用此法应注意两点:一是善于创设情境。教师虽然可以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通过引喻、阐释导入新课,但是,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二是加强诱导,激发思维。教师设置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或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因之引发学生的思维,或籍此陶冶学生的性情等。创设情境不

32、能单纯为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应以激发思维为主。但是,情境本身有时并不能启人深思或内涵比较隐蔽,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4、 布障导入法在讲授新知识前有意设立小小的障碍,使学生“愤”、“悱”的心理状态。如有位教师讲用配方法分解因式,先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分解 6。剔除相同的因式()(),剩下的因式形式上不同。那么同一个因式用不同的方法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我们还有没有办法使它们变得相同?适度的障碍自然能激发学生探求真谛的欲望。6、激疑导入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问题,产生疑惑,激发思维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

33、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如讲失街亭一文,教师先就提出“究竟谁失街厅?”这样就问得有点出乎意料而且新奇。此外,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出现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设疑质疑还只是激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7、 目的的导入法讲课前先把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说清楚,以求得大家的配合。目前进行的目标教学法大都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8、 提问导入法也是最常见的导入方法。

34、它通过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学生业已了解的有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鲸时,上课第一句话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学生回答“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鲸”。教师:“对。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二课鲸。”(板书课题)再如一位物理老师在讲授“压强”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们都背书包上学。大家可能有这样一些体验:同样重的书包,当用细带子背的时候,就觉得勒得紧、痛;当用宽带子背的时候,就感觉不到紧痛。这是什么原因呢?当学生发表一些看法后,这位教师接着说:为了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今天我们学习“压强”。(板书课题)提问导入法的要求是:所提问必须

35、科学、有趣味、有意义,具有激发兴趣、发人深思的作用。9、 作用导入法讲课前先把所要讲的知识的作用介绍给大家,以激发起大家的学习欲望。如讲解比例应用题时,有位教师开头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谁能不爬树就能测出我们教室门前这棵大树的高?(学生沉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用比例解应用题。”10、典故导入法通过寓言、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一种情境引入新课,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科学性、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更受学生的8欢迎。 在各学科的发现和发展中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从中选取一些恰当的片断作为启讲的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6、,同时还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方法。例如,有位数学教师在讲“等比级数求和”这部分知识时,先给同学们讲了“锡塔和锡拉”的故事:锡拉是印度的皇帝,锡塔是传说中 64 格国际象棋的发明者。有一天,为了奖励的发明,皇帝问锡塔希望得到些什么?锡塔想了想说:“想要些麦子。”“要多少呢?”锡塔说:“棋盘 64 格,第一格要放 1 粒,第二格放 2 粒,第三格放 4 粒,第四格放 8 粒依次增加下去,希望能得到 64 格里麦粒的总和。”皇帝听了哈哈大笑,说:“这要求太低了。”讲到这里,老师转向学生问道,这要求是不是太低了?学生议论开了,有的说要求是低了,有的预习过教材,说可能数目很大

37、。后来老师在黑板上写下“18446744073709551615”这个 20 位的数字,说这就是锡塔要的麦粒的总数,这些麦粒如果用仓库装起来,这个仓库高 5 米、宽 8 米,长相当于地球到太阳间距离的两倍。听到这里,学生们很惊讶,大家纷纷议论,说皇帝不懂数学吃了大亏。这时教师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等比级数求和”上,学习气氛相当活跃。再如,钱梦龙老师讲知识短文词义时是这样导入的:今天先给大家讲个故事:阿凡提当了理发师,当地主持伊斯兰教教义的大阿訇经常去理发,但从不付钱。有一天,阿凡提先给他剃光了头,刮脸时问:“你的眉毛要不要?”“当然要。”阿凡提唰唰两刀把他的眉毛剃了,说:“给您。”大阿訇气

38、得说不出话来,阿凡提又问:“你的胡子要不要?”“不要,不要!”那人忙说。唰唰,又是两刀,阿凡提把那人漂亮的大胡子给剃掉了。这时,阿訇用镜子一照,见自己像个剥光了的鸡蛋,暴跳如雷,气势汹汹地责问阿凡提,阿凡提却从从容容地说:“我是遵照你的吩咐做的呀!”同学们想想看,聪明的阿凡提戏弄阿訇的凭据是什么?学生们立即领悟到阿凡提是运用“要”这个词的多义性来戏弄阿訇的。于是课堂教学自然引到了对于词义的理解上了。又如讲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以从“和氏璧”的故事入手,过渡到秦始皇向赵国索璧、蔺相如奉璧西秦而不辱使命。11、直接导入法开头直接点出课。如有位教师讲玻璃一课,一上讲台就出示玻璃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

39、回答:“玻璃。”教师板书课题:玻璃,接着说:“你知道玻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吗?它是怎样制成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玻璃的一些知识。”12、演示导入法演示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的技法。此法有利于形成学生生动的表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故此,在小学各年级和中学理科教学中运用较广。运用此法应当注意:第一,直观演示的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密切的联系并能为讲授新教材服务。第二,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掌握观察的方法。第三,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13、间接导入法由相关的问题导

40、入新知识的学习。如一位教师讲写作的素材问题,她先给学生一支没有墨水的钢笔,让他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句子。那位学生左划右划就是写不出字,着急地说:“老师,钢笔没有墨水怎么写?”“是啊!”那位教师点点头,“钢笔里没水写不出字,我们没有素材也写不出好文章。如何积累写作的素材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接下去讲课,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14、实验导入法上课伊始,教师巧设实验,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去发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推导出结论,来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在中学生物、理化教学中运用较广泛,因为这些科目中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如分子、电子的运动,物质的化合与分解,细胞的分裂和新陈代谢,神经的传导等,不通过形

41、象的实验和演示,一般很难理解。而运用实验导入新课,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自觉地去分析问题、探索规律。运用此法主要注意两点:首先,实验的设计要巧妙、新9颖、有针对性。其次,要善于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来提问和启发,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究。15、审题导入法这是指新课开始时,教师先板书课题或标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来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因此也是各学科导入常用的技法。运用此法的关键,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此外还要

42、善于引导,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16、实例导入法学生的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而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一般比较抽象和概括,因此,从生产、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事例进行引入和佐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理解知识。这种方法,各科教学都可以采用,但运用时须要注意:选材要典型、生动、浅近、具体,并且紧扣教材、引证准确。17、切入导入法抓住要学内容的某一重点或难点,单刀直入,直插课文精彩部分。如讲授卖油翁,可由文章中心“熟能生巧”单刀直入。先让学生画圆,连叫了三位同学都画不圆,然后教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很圆的圆圈,并问:“同样画圆,为什

43、么有的同学画不圆,我却画得很圆?”从而引入“熟能生巧”的中心议题。18、激情导入法激情导入法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学效果也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教育技巧的核心。”情境导入法如果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获得知识。例如有位教师在讲雨中登泰山时,就是以这种方式开讲的:“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

44、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溢心头。那具有拔地通天、擎天捧日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一座山,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律望月就是其中之一。杜诗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请作者当向导,带领我们去攀登、游览那高耸雄伟的泰山吧。”这位老师的讲解包含着浓郁炽热的感情,对学生极具感染力。学生的心随着这生动形象、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言,紧紧地与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了。19、迂回导入法先解决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孔乙己一文,开头的三段写的不是孔乙己,而是咸亨

45、酒店,这是为什么?如果直接问学生,恐怕难以回答。如果教师用一段类似的小说描写,说明这是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描写,学生就能理解了。20、引趣导入法以引发学生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头。这种导入法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和欲来导课,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我国教师对这种导入方法极为重视,并总结了一个口诀,可供学习参考:“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如教蜘蛛一文时,教师首先设问:“你们知道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丝织品是件什么东西吗?(稍停片刻)那是一副用蜘蛛丝织成的手套,现在珍藏在法国巴黎博物馆。”这不禁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去学习蜘

46、蛛,效果自然很好。又如有位教师在导入念如娇赤壁怀古时,她面带笑容地讲述了一段趣事:音乐家想选一首歌咏长江的古诗词作歌词,作为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曲,大家不约而同地选上了气势豪放的念如娇赤壁怀古,但词太长,有人建议压缩一半。当和几位诗人商量时,诗人哈哈大笑:“什么?把词缩短?这是千古绝唱,别说减一半,谁改得一个字?谁又感改一个字?”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听着,求知动机油然而生。于是,下面的课顺利地进行了。21、铺路导入法10所谓铺路,即根据所学内容,先回顾、复习学过的旧知识,并将此化作一个个的铺路石(也有的叫做架桥),然后过渡到所授知识的讲解上。如有的教师教“两步计算应用题”,先出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

47、:“某班第一天栽树 50 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栽 20 棵,第二天栽树多少棵?两天共栽树多少棵?这样导入,可分散难点,降低坡度,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22、比较导入法所谓比较,就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导入新课。有的可同类相比,如数学课教分式,可通过分数导入,教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可通过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导入;有的可正反对比,如物理课的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化学课的合成与分解等,均可用正反对比导入法。23、归纳导入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导入新课。如有位教师讲游褒禅山记一文时,先把文言“其”等词的多种解法归纳在一起,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看本文中的“其”等词各

48、作什么解释。复习课最适宜采用这种方法。24、观察导入法教学新知识前,先让学生观察有关的事物。如教授长方形,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东西哪些属于长方形。有的也可课前观察,如讲授中国石拱桥时,可让学生提前观察学校附近有哪些石拱桥。小学自然课、中学生物课、物理课可多采用这种方法。25、幽默导入法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情境,教师有时可以用很幽默的话或姿势来导入新课,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有位教师被请去给少年犯们做报告,由于紧张,在走进教室时被门槛绊了一下,当时就摔倒在地。全体少年犯哄堂大笑。这位教师很沉着地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走向讲台,说了这样几句话:“一个人可以跌倒,但仍然可以再站起来。

49、这就是我今天给你们上的第一课。”少年犯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位老师用幽默、机智的话把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自然也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26、作业导入法先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和目标,布置一定的作业,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者使学生产生压力感,让他们急于听教师讲解。语文、数学等课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有笔答的,也可有口答的。27、讨论导入法上课伊始就组织学生讨论,以启发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有位政治教师教人生观一课,首先让学生讨论人生究竟意味着什么?它的奥秘何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在学生初步体会的基础上再导入新课,学生接受起来比较亲切、自然。28、摘录导入法讲课前先让学生摘录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然后过渡到全文的讲授,这样可使重点、难点突出。如讲授谈骨气,可先让学生摘录文中文天祥的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重点语句,在启发学生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简明教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