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二) 学案一、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认识元素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3) 、通过“实验探究” , “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会以理论来指导后续学习(2)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形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3. 情感态
2、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律,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 、 “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结构规律” 、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 通过思考、对比、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二、教学内容梳理(一)接上次课知识,核对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是否话正确2(二)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教材 P14-15 页给出的数据,分析随着原子序数的变化,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主要化合价及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主要化合价 原子半径12 +10 310 +1+5-4-10 0.152nm-0.072nm 1118
3、+1+7-4-10 0.186nm-0.099nm 结论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 呈现周期性变化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 呈现周期性变化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 呈现周期性变化(注:(1) 最高正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2) 最外层电子数4 时出现负价(3) 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绝对值和为 8(4) 无负化合价, 无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负化合价通常会形成 )4、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 与 呈现周期性变化(注:金属性:元素原子 的性质;非金属性:元素原子 的性质。 )(三)原子半径大小判断的规律3核 电荷数(影响半径次重要的因素)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影响半径最关键的
4、因素(1)电子层数: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2)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的不同粒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3)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趋势【总结】同一周期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_。同一主族,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_。(四)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判断的方法1、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单质跟 H2O 或 H+ 置换出 H 的难易程度(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金属性就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 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
5、弱2、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单质跟 H2 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跟 H2 化合,生成氢化物越稳定,说明非金属性就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说明非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五)填写下列各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原子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气态氢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 4(六)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实验演示一】Mg、Al 和水的反应:分
6、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中,加入 23 ml 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两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要求:填写课本 16 页的表格。【实验演示二】取铝片和镁带,擦去氧化膜,分别和 2mL 1mol/L 稀硫酸反应。要求:填写课本 16 页的表格。小结:1、金属性:2、碱性:Si P S Cl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高温 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加热 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H2SiO3弱酸H3PO4中强酸H2SO4强酸HClO4强酸(比 H2SO4酸性强)结论 1、非金属性: 2
7、、氢化物稳定性:3、水化物酸性:结论: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随堂练习】1、下列事实能说明金属性 NaMg 的是:( )A、Na 最外层有一个电子,Mg 最外层有 2 个电子; B、Na 能与冷水反应,而 Mg 不能;C、碱性 NaOH M g(OH)2 D、 Na 能从 MgCl2 的溶液中把 Mg 置换出来;2.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非金属性 Cl S 的是:( )A、Cl 2比 S 易与 H2 化合 B、HCl 比 H2S 稳定C、酸性 HCl H 2S D、Cl 的最高正价为+7,S 的最高正价为+63、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Na Mg、Al 还原性依次减弱 BI 2 、B r2 、Cl 2氧化性依次增强CC、N、O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P、S、Cl 最高正价依次升高4、.碱性强弱介于 KOH 和 Mg(OH)2 之间的氢氧化物是 ( ) ANaOH BA l(OH)3 CC a(OH)2 DRbOH5、已知 X、Y、Z 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按 X、Y、Z 依次增大 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 X、Y、Z 顺序增强C、单质的氧化性按 X、Y、Z 顺序增强 D、氢化物的稳定性按 X、Y、Z 顺序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