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关于看病难1、怎样以病人为中心?在我看来,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因此,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首先,应该提高医术水平。对于病人,当然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治愈疾病,恢复健康。这就要求广大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加上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学习,从而提高医术水平。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漏诊和误诊,在治疗上对症下药,尽可能减轻病人的负担。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医德修养。尊重病人的权利,为他们保守医密,对待患者应一视同仁,态度亲切,有同情心,耐心地沟通交流,多站在病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此外,医院定期开展对出院病人的电话随访或是组织一些医学讲座,让病人了解自身所患的
2、疾病,以及如何预防和在平时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等。对于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要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深刻理解“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精髓,并在工作中付诸于实践。2、如何根据服务对象,提高服务质量?1.加强医院内部综合管理,切实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医院要不断提高行政、业务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各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性,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2.以人为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改善服务态度,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有效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3.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创建医德医风示范医院。要增强广大医务人员遵纪守法、廉洁诚信的行医意识,不断强化
3、“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将患者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上,增进医患沟通,优化服务技巧。不断简化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增设服务窗口和人员,让每个患者都能得到合理的医治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体系,降低患者医疗救治的风险。建立健全覆盖多种人群。5、强化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很重要的组成部分。6.加强药品材料的监管力度,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严格按规定程序实行药品招标定价,既可保证药品质量,又可降低医疗服务成本,还能满足老百姓的用药需求。从源头加强对药品和卫生材料的价格监管,防止虚高定价,让老百姓最终得到实惠。7.加强医疗服务全程监督,建立科学有效的反馈机制。加强对医务人员行为的监督,保障患者心
4、理及生理全面安全。3、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看病难和贵,不少人有病不敢进医院。“小病拖、大病挨,要死才往医院抬”的现象比较普遍。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1.看病难,主要原因在医疗资源配臵的不合理:医疗资源远离了以人为本,医院分布严重“两极化”,资源配臵严重的“重城轻乡”。2.看病贵,主要贵在医疗费增长过快,医院存在过度检查、过度用药和药价虚高等问题。分析问题全面,结合当前对医疗体系的改革,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见解合理独到。比如,一、设定更公正合理的医改方案;二、合理配臵城乡医疗资源、大医院和社区医院资源等;3.解决药品虚高问题,实现药品“阳光交易”;4.建立完善医疗保障和
5、求助机制等。4、一幅漫画,一个人站在一排窗口面前,分别是挂号室,门诊室,化验室,影像科,药房等等,漫画下面有三个字:路漫漫对此发表你的看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自然是好事,但把某一领域的学科分工强加到生活、工作中,可能并不会带来方便和效率。想比科学性来说,现实生活更加关注实用性。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把握住群众对实用性要求,在机构设置上尽量以群众关注点为准则,而不能脱离实际一味地求精确、求细致。这正如计算机操作系统设置一样,核心的、不易理解的层次都深藏在内部,而呈现给用户的是方便快捷、通俗易懂的操作界面。我门的机构改革也应达到这个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唯一出路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该简化的简化,该
6、合并的合并,该消除的消除,更加不可为了私利而增设环节,时刻把群众需求放到第一位。5、医院之间的检查单相互不承认,医院 A 的检查,医院 B 不承认,要重新检查,你怎么看?1、水平问题,因为各家医院的诊断水平及要求不同。其实也可理解为对患者的负责。病情的动态变化。2、风险问题,即是说一家医院根据另一家的检验报告下结论的话,若出问题,两个医院都必须负责!事实上凭什么啊,你检验的凭啥我医院要负责!当然也有一些小范围的几个医院互相认同,一般是水平,知名度相一致的医院!3、利益问题,多一次检验多一次利益!谁不想多得些劳务费啊,这也是好多医院,劳务费比工资高得多的原因。6、如何看待看病贵和看病难?当前老百
7、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多种原因长期的积累造成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目前,全国的医疗资源 80在城市,20 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2)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政府投入比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3)医疗保险发展缓慢。 2005 年,医疗保险中城镇职工数占 13 亿,再加上5000 万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约两亿的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障。农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口不多,保障能力非常有限。(4)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全国有 400
8、0 多家药品生产企业, 8000 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 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这些企业的成本都需要通过市场经营来维持,药品价格不可能不节节攀高。(5)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一方面是政府每年的拨款仅占医院总收入的78,其余90以上都是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的;另一方面,政府对医院的收支又不管,任凭医院自由收费和分配。(6)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力度缺失。7、普遍认为医生对仪器设备和药物的依赖加深,越来越不会看病了,你怎样认为?8、有些医院为了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延长接诊时间,对此你怎么看?二、关于医患沟通1、十七岁患儿急需肝移植,父亲坚持活体供肝,患儿 O 型血,母亲 A 型,
9、父亲 AB 型,如何进行医患沟通?2、一位患者家属问你患者的病情,问到一个你不会的问题,而你又无法联系到其他人,你怎么处理?3、智者说一个人要愉快,就要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做自己,把别人当做别人,把自己当做自己。请结合当前医患关系,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你理想中的医院关系是什么样子的?你会怎样去改善?5、医务工作者在工作当中,不太爱搭理人,对患者或家属的问题,惜字如金,导致患者或家属对医院的不满,你怎么看?6、希波克拉底誓言和职业道德规范告诉我们:医学保密;法律告诉我们:患者有知情权。你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7、如何看待“病人是上帝”或“以人为本”?8、病人要求医生护士一切围绕着病人转;医生
10、护士的父母生病时,却劝子女注意休息。你如何看待“视病人为亲人”?9、医德规范说: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无论其经济地位如何;医院管理要求:诊疗过程中不能跑账漏帐。你如何看待?10、 医疗事实与讲真话的关系?真题:你怎么看待 医生对患者隐瞒病情11、医生应该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谈谈你的看法。三、关于医德医风1、你如何看待收红包现象?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2、医德规范要求:不能收受病人的红包;但有人说:没有病人送礼物的医生,绝不是好医生。你如何看?四、关于医疗纠纷1、二十年前,老师告诫学生:不该做的检查坚决不做;如今,老师告诫学生:该做的检查一定要做。你如何看待?2、假如你意外发现一个重病患者的死亡可
11、能主要是某医生治疗不当造成的,此时你该如何处理?“举证倒置”是否适合处理医患纠纷?3、医学强调:生命至上;但有人说:没有治死过人的医生,绝不是好医生。你如何看?4、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怎样避免纠纷?五、关于医患紧张关系(医闹)1、媒体是把双刃剑,作为医务工作者你怎么看?单位被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给单位造成负面影响,若你作为信息宣传负责人该怎么办?2、深夜,一个病人因为你同事的轻微失误而大发雷霆,影响其他人休息,你该怎么办?3、因抢救无效死亡,病人家属到医院大闹,对此你如何看待?4、如何解决医患矛盾?上级主管医师不在的时候,你怎么处理?六、关于医院管理发展1、什么叫蝴蝶效应,结合蝴
12、蝶效应浅谈医院发展。蝴蝶效应( 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2、怎样加强和改善医患关系?医患之间相互依存,医生因患者而生存,医学因疾病而发展,患者生病也要医生救治才能摆脱病魔,恢复健康。医患之间应该成为社会上最和谐的人际关系。 高焕云老师专业讲医务礼仪能够高效的教你缓解医患之间的关系。首先,医生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医生要以尊重医学、信任法律、用智慧探索医疗侵权处理之真理为己任,建立以诚信和规则为本的现代医疗服务新理念,加强法律
13、教育与研究,诚信行医、依法行医。其次, 要善于沟通。医生掌握有专业知识,在沟通中容易被病人理解为“以专业知识搪塞病人” ,因此,医生要善于运用病人能理解的方式、方法、生活经验,让病人充分认识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并积极配合。最后,医生要重视对医疗文件规范性的重视。病历等医疗文件不只是医疗活动的记载,在发生医患纠纷时,有时是唯一、最重要的依据。医生一定要克服重视医疗、轻视医疗文件书写、保存的意识,通过提高医疗文件书写质量来促进医疗活动的规范化。收起。社会医疗纠纷成为热点话题,你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哪些?A:我认为有以下原因:社会角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上国家对医疗投入严重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
14、均,导致不同地区医疗水平有较大差别。媒体角度:对待医疗纠纷完全站在患者角度,不客观。为追求看点,有些无良媒体甚至不惜断章取义、扭曲事实,严重误导患者,对医生产生偏见。医生角度:少数医务人员因工作量大对患者态度差;与病人沟通不充分;诊疗过程不认真负责;受趋利心理影响,开大处方谋取私利,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患者角度: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及媒体误导,对医生不信任,并且缺乏一定的医疗常识,忽略了医学的局限性,认为医学是万能的,花了钱就应该治好病。医院角度:管理不完善,诊疗制度或程序存在漏洞;面对医疗纠纷,为不影响正常秩序,不能正面处理,经常选择赔钱息事宁人;对媒体采取一味的回避态度,被认为有难以启齿的原因,引起猜疑。大体思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