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开选拔领导面试考试社会现象类试题及答案之一熟悉面试情况的考生一般都会觉得现象类试题相当难回答,的确是这样。因为答好这类题,考生需要有深厚的知识积淀、较强的分析能力,还要广泛地关注时事,不像应对其他试题一样,只要熟悉答题模式就可以了。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这些要求相对来说是较高的:应届毕业的考生因为对社会了解较少,一般对社会现象不能形成很成熟的见解;有生活阅历的考生又因为工作等原因没有太多时间关注时事、整理材料。那应该怎么办呢?其实,针对这种题也有一些很常规的应对策略,可以保证在遇到这类题时有话可说。 社会现象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正面积极的;一种是有争议的;一种是负面消极的。一、正面积极类第一类,
2、一般与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熟知国家的方针政策之后,就会有话可说。它一般以谈对先进事例的看法的形式出现。回答时,注意要结合事例联系政策、提高答题高度。答题套路:第一,背景原因或表示肯定。第二,积极影响。第三,展望。【例一】 “今年年初,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数十年不遇的雪灾,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救援,把危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谈谈你这种现象的看法” 。思路:第一,五十年不遇的雪灾是对政府执政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考验,党和政府积极应对挑战,不仅战胜了困难,也显示出强大的执政能力。第二,积极影响:维护了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体现政府以人为本的
3、精神、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和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等。第三,展望。2007 年 8 月 3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我相信在这样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定能稳步而快速的前进。二、争议类第二种是最常考的类型,因为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谈看法才最能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答时应注意,有争议,说明社会上不同的人在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立场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考生在回答的时候最好能够综合各方的立场,辩证地(即从正反两个方面) 看待和分析问题,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公务员不能站在一个集团的角度看问题。同时,对问题的分
4、析要尽量深入、要有理论高度,不能泛泛而谈。上面说的是最理想的回答问题的要求。如果在考场上,遇到自己不会辩证回答的问题,也可以站在一个角度展开论述,但是要尽量与国家方针政策联系起来,因为这样也能令考官信服。但这种情况下,措辞一般不要过于绝对,以免给考官留下偏激的印象。答题套路:第一,背景原因。第二,从正反两个方面一分为二的看待。第三,表态或建议。【例二】 “部分城市里,城管和小商贩有矛盾,城管指责说:小商贩是刁民,不理解不配合城管执法。商贩骂城管:野蛮粗暴,吃着皇粮,不体谅百姓的生计。二者矛盾十分突出,甚至出现流血事件,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回答这道题时,最好从两方面展开;实在没有思路,也可以仅谈
5、文明执法、为人民服务,但这时就不能措辞过于绝对,因为城管也是代表政府执法的。思路:第一, “城管”即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城管集中负责市容环境卫生、无证违法建设、违法占路、无照经营、违章停车、拆迁工地等的管理。第二,我们应从两个方面看待这个问题。首先城管执法主要对象是无证经营的商贩,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很容易博得大家的同情。这往往被少数不法分子利用,利用大家的同情心来煽动周围群众抵制执法,这就增加了执法难度。其次,执法队员中很多是从社会招募的,人员结构十分复杂,缺少足够的能力来正确处理这些事情,很多以暴力执法形象展现在群众面前。再加上双方一直没有很好的沟通,互存成见,最终导致矛盾的激化。第
6、三,建议。分析不利影响,提出对策。联系十七大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容。三、消极类第三种试题与第一类试题比较类似,都与国家的方针政策联系比较紧密。只不过在回答时,要拿方针政策批判、纠正这种现象。回答的最后,可以谈一下预防、纠正这种现象的方法、措施,这会给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答题套路:第一,背景原因。第二,不利影响。第三,提出对策。【例三】 “某企业违规排污,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便。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这道题的切入点是非常明显的,但是要答好就要联系国家政策法规、并提出可行的措施方案。思路:第一,由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需要过渡, “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在局
7、部地区依然存在,企业环保意识淡漠,再加上相关部门监管不严,导致这一现象。第二,论述不利影响。第三,提出对策。联系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和生态文明。公开选拔领导面试考试社会现象类试题及答案之二1.请你谈谈对“不遭人妒是庸才”这句话的看法。【参考答案】对于这句话应该一分为二地看。(1)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人才就必有突出优点和长处,因此,遭人嫉妒是难免的。(2)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甘愿做老好人,当太平官,这种人,可能会四平八稳,人缘很好,从不遭人嫉恨,实际上是无能的表现,是对党、国家、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3)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的优秀人才就一定要不合
8、群,必然要遭人嫉妒,只要我们在工作中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心为公,无私奉献,那么最终也会赢得群众的尊重和同事的敬仰。2.“流言的产生需要两个人,一个是你的敌人,一个是你的朋友” ,你怎么理解?【参考答案】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朋友往往是出于好意,有意将有利的信息夸大并进行有意无意的宣传,这种与事实有出入的信息经别人传播,很可能变成不实的流言。这说明任何信息经过口口相传都会产生失真的现象。但我们还要遵循客观事实,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做人底线,不信谣,不传谣,不在人前道人长,不在背后道人短。对待流言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理会它,将它当作蛛丝一样轻轻地抹去,因为你越解释就越解释不清,身正不怕影
9、子歪,行得正,站得直,无欲则刚。3.如何理解“调查研究是公务员的基本功”?【参考答案】(1)这是由公务员的工作特性决定的,公务员代表国家行使权力,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要使政策能与当地实际情况有机结合,更充分更有效地实施,就得调查研究,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2)这是由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人们认识事物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力的限制,因此总是落后于事物本身的发展,所以不能翻老皇历,按老规矩老经验生搬硬套,而应调查研究。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这也是由我党的性质决定的。我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想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得走群众路线,扎实开展好调
10、查研究。4.如何理解“人挪活,树挪死”?【参考答案】我认为这句话要“一分为二”地看。首先,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它说明我们每个人都要敢于变革,敢于突破,敢于超越,要勇于尝试,要敢于从事不同的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变换自己的工作。在不同的环境中寻找最适合自己或最能激发自己潜力的地方。当人流动时,社会也就开始流动起来,没有了僵化,将处处焕发勃勃生机。其次, “人挪活,树挪死” ,也是相对来说的。在“挪”之前不仅对当前环境要有正确的认识,而且对自己也要有个准确的分析。否则,挪也活不了,不挪也活不好。所以,树挪未必死,人挪未必就能活。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在各单位之间跳来跳去,最终一事无成
11、;相反,有些人在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努力勤奋,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最后,不管是人是树,挪与不挪只是外因,要想成器成材,靠的不是挪与不挪,因为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安下心来苦练基本功,增强本领,增长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5.有人说善意的谎言是对的。你怎么看?【参考答案】对这句话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仅仅动机是善意的,但造成的后果却是未知的,反而引起更大的伤害,那就得不偿失了。如果被欺骗的对象意志力很强,能接受突如其来的打击,并且不喜欢别人骗他,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也毫无意义,有时反而造成误会。但是善意的谎言在更多情况下是对的,是可以接受的,
12、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痛苦,能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还要看这个善意是对谁而言的,如果这个善意是对坏人而言的,那么对于好人可能就是恶意甚至居心不良了,这种谎言显然就是不可饶恕的了。公开选拔领导面试考试社会现象类试题及答案之三一、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有的做保姆,有的擦皮鞋,这与人们期望中的大学生是社会精英有着很大的差别,请问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思路:1.承认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保姆,擦皮鞋,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等各种服务性工作的现象的确存在。也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的多样性。2.说明面对社会现实,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了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分析会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形势严峻。3.人们对大学
13、生的认识还很传统,需要与时俱进。大学生不但能做精英型的工作,普通的工作如做保姆、擦皮鞋也能做。人们应该改变那种传统而又过时的观念。4.说明大学生做保姆和擦皮鞋并不值得弘扬和倡导,如果有机会能够学以致用、回报社会,那才是最好的。二、你工作的社区将举办一次安全教育活动,领导交由你负责组织,请问你会怎么做?思路: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计划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汇报总结阶段。至于每一步具体安排,请参看本书相关部分。三、请问你是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路:1.承认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的确存在,这与我们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是不一致的,是矛盾的;2.分析产生的原因: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才缺失;教育落后3.解决措施:中西部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地方支柱产业;发展交通;发展教育;引进人才或者培养本土人才。国家加大对中西部的政策倾斜,扶持中西部经济发展;国家采取措施调节收入,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为 1600,有利于防止贫富差距扩大。其他发达地区应当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努力创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