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筑堤材料一般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使用当地的天然建筑材料。堤防附近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对堤型选择、施工条件和工程投资等均有较大的影响。 堤防工程建筑材料的特点: 堤线长、工程量大,要求大量合格的当地天然建材料源; 就地取用,要求料场沿堤线分布; 土、砂砾和石料为三种主要筑堤材料; 料场选择与开采以不妨碍堤防渗透稳定为原则; 料场分布要兼顾环境保护要求。 有机质土、盐渍土、软土类土、杂填土、冻土、膨胀土和分散性土一般不宜用于筑堤,否则需经处理后才能使用。除此而外,其他土料只要精心设计,均可用于筑堤。,7.1 堤防建筑对建筑材料的要求,堤防工程中,土料多用于堤身填筑和防渗、压浸
2、,石料用于护坡,砂砾石料用于排水、反滤及混凝土骨料,当天然砂砾石缺乏时可用人工碎石料代替。 1)产地条件 料场要选择在堤线附近,先近后远。但要注意不得因开采影响堤基和堤体的稳定,且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根据长江堤防的经验,土料场距重要堤防的距离在堤内侧不少于1000m,堤外侧不少于300m,距一般堤防大于100200m。,2)质量技术要求 一般均质堤填筑土质量要求与均质土坝基本相同,要求: (1)粘性土的粒粘含量要求15%30%,塑性指数1020,且不得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质; (2)填筑土料含水率接近最优含水率或塑限,其偏差不超过3%; (3)铺盖、心墙、斜墙等防渗体宜选用粘性较大的土;
3、(4)堤后盖重宜选用砂性土。,石料:致密坚硬、抗冲刷、耐风化。干湿条件下性状稳定,冻融损失率小于1%;砌墙石块质量可采用50150kg;堤护坡石块质量可采用3050kg;石料边长比宜小于4。 砂砾料:耐风化、水稳性好;含泥量宜小于5%。 根据SL251-2000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见表34、表35、表36、表37、表38、表39、表310、表311。,表34 混凝土细骨料质量指标,表35 混凝土细骨料颗粒级配范围,表36 混凝土粗骨料质量指标,表37 土石坝坝壳填筑砂砾料质量指标,表38 反滤层料质量指标,表39 土料质量指标,表310 碎(砾)石类土料
4、质量指标,表311 块石料质量指标,7.2堤防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SL251-2000主要是针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而定的,考虑到堤防工程相对较简单,且为季节性挡水建筑物,一般不高。因此,堤防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精度可在SL251-2000规定的基础上适度降低,勘察工作量可适当减少,成果编制可适当简化。 堤防为线状工程,沿堤地区一般分布有丰富的筑堤材料,料场地质条件相对较简单,当可行性研究阶段已查明料源的质量、储量和开采运输条件时,初步设计阶段可只进行复核。勘察级别和精度控制的总原则是既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又能避免勘察工作的重复。,堤防沿线一般都有筑堤材料,但产地位置的选择十分重要。在距堤较近的堤
5、内、外坡脚取土,易造成天然防渗铺盖或盖层的破坏,导致堤防发生渗透破坏或抗滑稳定问题。至于安全距离,应综合考虑料场及堤基地质条件、堤防等级、汛期洪水持续时间、堤内与堤外水头差以及地方经验等确定。如浙江海堤,为防止地基淤泥质土的侧向挤出破坏,规定在堤两侧100m范围内不得取土;而湖北省为防止堤基发生渗透变形则规定长江堤防堤内1000m范围不得取土;美国陆军工程团堤防工程设计与施工手册的堤外最小距离为12.2m,(40ft),堤内为0.5m(100ft),且在取土场开挖时,应保持透水层上不透水盖层适当的厚度,堤外最小的不透水层厚度为0.91m(3ft);在堤内取土时,应保证不透水盖层厚度能防止其在预
6、期的水头作用下发生渗透变形。,堤防工程是挡水建筑物,防渗土料及堤身填筑料一般应符合均质坝土料的质量要求,但部分地区缺少合适的筑堤土料时,也有用渗透性较大的砂土筑堤的实例,如嫩江堤防,但堤防的迎水坡应铺设防渗材料。在用特殊土做筑堤土料时,应进行充分试验研究,并采取适当的保护处理措施,保证填筑质量。铺设压渗土料的目的是增加堤防背水侧天然土层的抗渗有效盖重,压渗土料应有利于下伏土层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护坡、护脚块石用料的抗冲刷、耐风化、干湿条件下性状稳定等与块石饱和抗压强度及软化系数有关,其定量指标应根据使用目的和设计要求确定。 砂砾石料多用于混凝土骨料、反滤料,其质量标准应根据其用途的不同遵照SL251-2000相应标准执行。 鉴于堤防工程的有关天然建筑材料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因此不要求编写专题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报告,可在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列为一章论述、评价。但如果天然建筑材料成为突出的复杂问题时,例如对某些城市特殊堤防用料,也可以编写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