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指导.ppt

上传人:dcs1276 文档编号:4842841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指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指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指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指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指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部分 题型突破 第19讲 选择题解题指导一、选择题的特点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是高考试题的重要题型之一,以容易题和中档题为主,侧重于“双基”的考查。一般其题设条件与备选答案往往经过命题者深思熟虑的加工和别具匠心的改造,以其多变的形式设置陷阱。由于高考中选择题分值重,故选择题的得分已成为很多考生整份试卷得分高低的关键,要想高考得,高分,必须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二、选择题的考查功能1.使试卷有较大的知识点覆盖面。2.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3.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4.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有较广泛的发散性。5.考查某些较高层次的能力。6.考查思维的灵活性。总之,这类

2、题可衡量学生能否准确地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来解答问题,对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发展潜力、培养能力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三、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1.根据选择题题型特点可采用下列方法(1)淘汰排除法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备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淘汰,达到去伪存真,以获得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2)比较筛选法将题目所提供的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提供的备选答案具有两重以上的前提条件或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3)直选法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

3、选出正确答案。(4)推理法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运用概念和原理进行步步逼近的逻辑推理,进而求得正确答案。(5)综合分析法对于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需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推理判断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2.解选择题的基本思路,(1)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2)掌握“错误原理”:在选择题中涉及的“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很普遍,解答这类试题要掌握“错误原理”,即:明确“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逻辑错误”、“表达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选项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分析这类题,“知识

4、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3)启用“对比思维”,用“已知”推导“未知”:采取先对比后排除的思维,选择题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剔除个别选项。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可先对比分析已知的知识,推导出未知的知识,进而作出判断。题型一 概念辨析型 【例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 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 kJ/mol,解析 中和热是指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 1 molH2O所放出的热量,所

5、以H2SO4和Ca(OH)2反应的 中和热也为H =-57.3 kJ/mol,A错误;B中CO燃烧是 放热反应,则2CO2(g) 2CO(g)+O2(g)为吸热反 应,且生成2 molCO,H=2283.0 kJ/mol,B正确;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反应2CO2(g) 2CO(g)+O2(g)的H=+2283.0 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反应、碳的燃烧等,C不正确;燃烧热是指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

6、物所放出的热量,D中甲烷燃烧生成的气态水不属于稳定的氧化物,D错误。 答案 B,解概念辨析题,首先要吃透定义,抓住概念的本质内涵,它的基本模式:(1)比较选择:四个选项之间既有不同点又有某些相似的内容,需要比较辨析。,(2)组合选择:列举若干概念的描述,有对有错,从中选出正确的或不正确的组合成一个选项,这类选择题实际上是多选题,选项之间往往没有什么联系,需逐一辨析。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资源;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 法正确的是 (

7、 ),A. B. C. D. 解析 正确;沼气属于可再生资源,水煤气由炽热的煤同水蒸气反应制得,而煤为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水煤气也为不可再生资源,故错误;冰为固态水,干冰为固态CO2,均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正确;正确;盐酸和食醋为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错误;纯碱为Na2CO3,不是碱,错误;豆浆和雾均属于胶体,正确。综上所述,选D。 答案 D,解析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 Fe+2FeCl3 3FeCl2,A项错;阴离子不一定只有 还原性,如SO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MnO 、NO 等只有氧化性,B项错;金属铝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金属与盐溶液的

8、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D.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可能不存在共价键,强碱,H2S能与强碱反应也能与稀H2SO4或HNO3等强酸反应,NH4HCO3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因此与强碱、强酸都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C项错;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但不一定存在共价键,如He、Ne等,D项正确。 答案 D,题型二 化学用语正误判断型 【例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乙烯的最简式:C2H4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5SO +3H+2MnO5SO +2M

9、n2+3H2O Cl-的结构示意图 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Cl 电解液为KOH溶液的某 种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H2-2e- 2H+ 实 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 MnCl2+Cl2+H2O正确的组合为 ( ) A. B. C. D.全不正确 解析 有机物的最简式应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乙烯的最简式应为CH2;电子式要表示出组成,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全部;中的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中的结构示意图应为 ;中氯原子应表示为 Cl;中写电极反应式应注意碱性环境,正确的应为H2+2OH-2e- 2H2O;中化学方程式漏掉了反应条件,且盐酸应注明为浓盐酸。 答案 D,化学

10、用语是表述化学的最基本语言,因而高考试题对电子式、结构式、原子组成表达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考查十分频繁。分析时应仔细观察,逐个比较,不漏掉任何细节。当然平时规范书写,把一些典型实例熟练掌握,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上策。预计在2011年“嫦娥二号”卫星将被长征三号甲运 载火箭送上太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CZ-3A)是一枚大型三级液体运载火箭,它的一子级和二子级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推进剂,三子级则使用效能更高的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偏二甲肼分子式为C2H8N2,分子中只有一个N与C不相连,且含有两个甲基。下列有关偏二甲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偏二甲肼分

11、子中所有的原子共平面B.偏二甲肼分子中甲基的电子式为C.偏二甲肼的燃烧产物为NO2、CO2和H2O D.偏二甲肼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 是 ( ) A. 已知2H2(g)+O2(g) 2H2O(g)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 B.已知C(石墨,s) C(金刚石,s)H0,则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解析 偏二甲肼分子中含有甲基,故所有原子不会共平面;甲基的电子式为 偏二甲肼的燃烧产物是N2、CO2和H2O。 答案 D,C.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 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

12、OH(aq)+HCl(aq) NaCl(aq)+H2O(l)H=-57.4 kJ/mol D.已知:2C(s)+2O2(g) 2CO2(g) H12C(s)+O2(g) 2CO(g) H2则|H1|H2| 解析 燃烧热的单位是kJ/mol,且燃烧热是指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A错;石,墨生成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错;碳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以及碳与氧 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并且生成 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比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的热量 多,放出热量时H|H2|,故D错。 答案: C,题型三 图表图象型选择题 【例3】现有等pH或等物质的量浓

13、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入足量镁,产生H2的体积(同温同压下测定)的变化图示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都不对 解析 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V(H2)只可能增大而不可能减小;图看起来是对的,但要注意等pH的醋酸和盐酸溶液,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要比盐酸大得多,与足量的镁反应时,不仅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更大,反应更快,而且反应的时间更长,不可能比盐酸更早结束反应;图看起来好像也对,但要注意到一个细节,在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醋酸中c(H+)在反应完成之前都比盐酸中的小,因此其反应,速率应该比盐酸中的反应速率小,即取相同的时间点,盐酸所对应的V(H2)应比醋酸

14、的大,因此图也是错的。 答案 D,这类题目的特征是以图表、图象的形式将一些相关量给出,把习题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旨在考查学生从图表图象中获得数据和处理、应用数据的能力以及对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解读图象信息时,一要看清楚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二要注意曲线的形状、走向和高低、拐点出现的先后,三要看最高点、最低点和交叉点,而且还要与相应的化学原理相结合。解读图表信息时要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点,与所学化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判断选项的正误。下表为4种常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c= 容易解得C

15、选项溶液中溶质密度最小。,这4种溶液中密度最小的是 ( )A. HCl B.NaOH C.CH3COOH D.HNO3,C,实验室将I2溶于KI溶液中, 配制浓度较大的碘水,主要是因为发生 了反应:I2(aq)+I-(aq) I (aq)。上述 平衡体系中,I 的物质的量浓度c(I )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A点与C点的化学反应速率vAv (逆)D.A点与B点相比,B点的c (I-)大,解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题设条件有许多是由图表提供的,结合图形动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回答此题的关

16、键。由图中所示,升高温度 c(I )减小,可逆反应:I2(aq)+I-(aq) I (aq)平衡向左移动,可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vAv(逆),C正确。 答案 A,题型四 数据计算型选择题 【例4】将1.92 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0.05 mol。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0.12 mol B.0.11 molC.0.09 mol D.0.08 mol,解析 因题给出“一定浓度的硝酸”,许多学生注意到气体可能是NO或NO2,受此干扰便无法用方程式正确求解,其实只需运用“氮元素守恒”,便顺

17、利巧解硝酸与铜的反应。在反应中,硝酸一部分体现出酸性,另一部分体现出氧化性,即其氮元素一部分仍以NO 存在(与Cu2+结合),另一部分以气体(NO、NO2)形式放出。由N元素守恒得:n(HNO3)= 2+0.05 mol =0.11 mol。 答案 B,通过已知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推理的一类选择题,其特点是题目中出现一系列数据,需要结合相应的定义或概念进行数据处理。这类题既可能是直接的简单化学计算,又可能是间接的应用化学原理的推算或是化学计算关系的运算结果(如含字母表达式)的正误判断。因其灵活性强、迷惑性大、对解题技巧要求高,虽用常规方法解也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但因耗时过多,影响完卷时间。因此,运

18、用整体、变形、抽象、逆向、 极端等思维,利用守恒、构造、讨论等方法进行巧,解速算或运用分析推理并结合简单心算、估算快速求解,就显得极为重要。向一定量Fe、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250 mL 2 mol/L的HNO3溶液,反应完成后生成1.12 L(S.T.P)NO 气体,再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1 mol/L NaOH溶液,要使 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NaOH溶液体积最少是( )A.450 mL B.500 mLC.400 mL D.不能确定,解析 此题涉及多个反应,若全部写出化学方程式来计算显得十分繁琐,要使铁元素最终完全沉淀,但不 能确定铁元素最终以Fe(OH)3或Fe(OH)2出现,H

19、NO3是 否过量也不能确定,因而顺向求解较困难。优化思维, 运用终态法避繁就简,解题思路新颖,求解迅速。要 使铁元素完全沉淀,最后的溶液必为NaNO3溶液。由物料守恒有:n(NaOH)=n(NO )=n(HNO3)-n(NO),即250 10-3 L2 mol/L- =1 mol/LV(NaOH),V(NaOH)=0.45 L=450 mL。 答案 A,对于一个可逆反应mA+nB pC+qD,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符合下面的关系式 =K,式中的K为常数。在密闭容器中将CO和水蒸气的混合气加热到800时,有下列平衡:CO+H2O(g) CO2+H2,且K=1,若将2 mol

20、 CO和10 mol H2O(g) 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则CO的转化率为 ( ) A.16.7% B.50% C.66.7% D.83.3%,2 10 0 0,解析 一定要充分领会和运用题给关系 =K (K为常数),已知K=1,并要结合数学知识解二次方程,方可解好本题。设密闭容器的容积为1 L,则起始时c(CO)=2 mol/L,cH2O(g)=10 mol/L,CO的转化浓度为x mol/L,则:CO(g)+H2O(g) CO2(g)+H2(g),c(起始) mol/L c(转化) mol/L c(衡) mol/L,x x x x,依据题给信息有: =1 x=1.667 mol/L,则C

21、O 的转化率为 100%=83.3%。 答案 D,题型五 比较大小型选择题 【例5】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热稳定性:H2OHFH2S原子半径:NaMgF酸性:H3PO4H2SO4HClO4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晶体的熔点:SiO2NaClCCl4SO2A. B.C. D.全部正确,解析 氢化物的稳定性是由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决定的,非金属性FOS,热稳定性应为HFH2OH2S;原子半径同周期从左往右依次减小,故NaMgCl,而Cl与F同一主族ClF,所以NaMgF;CCl4与SO2的晶体同属分子晶体,但根据通常状况下的状态可知,熔点应是CCl4SO2。 答案 A,1.比

22、较大小型选择题分为定性比较大小和定量比较大小两类,顺序排列又有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之分。定性比较主要依据变化递变规律,分析变化趋势,定量比较要通过具体数据排出大小顺序。2.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这一类题,在高考中出现率较高,这类题的分析程序一般为:分析反应,当遇到多种物质混合,则先分析物质间是否反应,确定生成何种物质,剩余何种物质;分析电离,由电离可得到哪些离子;分析水解,水解又得到哪些粒子,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再结合三大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写出相应等式。,常温时将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混合后两者的体积可以相加),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有关

23、所得混合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得混合液中c(Na+)c(CH3COO-)c(H+)c(OH-) B.混合后溶液pH=7 C.所得混合液中存在c(CH3COOH)+c(CH3COO-)=0.05 mol/L D.混合后溶液中存在c(CH3COOH)+c(CH3COO-)=c(Na+)+c(H+),今有两种正盐的稀溶液,分别是a mol/L NaX溶液和b mol/L NaY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a=b,且c(X-)=c(Y-)+c(HY),则相同条件时,酸 性HXHY B.若a=b,且pH(NaX)pH(NaY),则相同条件时,酸性 HXHY,解析 pH=3的CH3CO

24、OH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 积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说明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 浓度相等,均为0.1 mol/L,恰好生成CH3COONa。由 于CH3COO-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依物料守恒C 项正确。 答案 C,C.若ab,且c(X-)=c(Y-),则相同条件时,酸性HXHY;B项,a=b且pH(NaX)pH(NaY),说明X-比Y-的水解程度大,依“越弱越水解”知酸性HXb且c(X-)=c(Y-),说明X-因水解减少的多,X-水解程度较Y-大,故酸性HXHY;D项,应为a+b=0.2 mol/L,不一定a=b=0.1 mol/L。 答案 D,题型六 实验型选择题 【例6】下列实验

25、装置图正确的是 ( ),解析 本题是对几种常见物质的制备装置的考查。实验室制乙烯,为了控制反应温度为170,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到反应混合物液面以下;实验室制取Cl2,MnO2和浓盐酸需要加热才能反应;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吸收装置中,导管口应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方,以防发生倒吸。 答案 B,1.实验装置图的正误判断,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基 本能力,更是高考的一大考点。解答策略重在四查: 查气体发生或主要反应发生装置是否有错;查所用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查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有错;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有错。另外,应根据实验目的判断相应操作是否正确,现象、结论是否统一。 2.实验

26、操作和现象分析题应分析清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以及注意事项。分析时要和所学的知识相联系,将不熟悉的内容转换成已学的知识。某学生欲检验木炭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所产生的混合气体,将气体依次通过盛有CaCl2溶液、X溶液、Ca(OH)2溶液的三个装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生成CaCO3、CaSO3两种沉淀 B.中所盛放的溶液应该为品红溶液 C.中有沉淀生成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D.该实验设计可以成功检验混合气体的成分 解析 本题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木炭和浓硫酸反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气体均不能与CaCl2溶液反应,所以A项

27、错误;检验产 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常用品红溶液,所以B项正确;若 二氧化硫不能被完全吸收,则在中产生的沉淀可 能是CaCO3,也可能是CaSO3,所以不能检验出混合气 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所以C项和D项均错误。 答案 B,对照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不是用来做对照实验的是 ( ),解析 A项可以对比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B项对比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稳定性;C项对照苯和水的沸点高低。 答案 D,1.(2009山东理综,10) 下列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B. Cl、 Cl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实验室制备Cl2,可

28、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 D.1.12 L Cl2含有1.7NA个质子(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解析 Cl2中的氯元素化合价为0价,处于中间价 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错误;同位素原 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相等,所以化学性质几 乎完全相同,B错误;通过实验室制得的Cl2中含 有少量HCl, 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而HCl 易溶,C正确;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的状态, D错误。 答案 C,2.(2009江苏,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NH4Cl的电子式: H N H +Cl-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O D.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

29、 , , , ,H,解析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而为S2-的结构示意图,A错误;NH4Cl为离子化合物,正确的电子式为 H N H + Cl -,B错误;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为18的O原子所含中子数为18-8=10,C正确;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为,D中的 为邻氯甲苯,D 错误。 答案 C, , , , , ,H,H, , , ,3.(2009宁夏理综,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Ca2+2ClO-+H2O+CO2 CaCO3+2HClO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Ca2+2ClO-+H2O+SO2 CaSO3+2HClOC.

30、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Ca2+OH-+HCO CaCO3+H2O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Fe3+2H2O+NO,解析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生成物是Ca(HCO3)2和HClO,A项不正确;HClO可以氧化亚硫酸及亚硫酸盐,B项不正确;Ca(OH)2溶液与Mg(HCO3)2溶液反应,会生成CaCO3和MgCO3Ca(OH)2不足或CaCO3和Mg(OH)2Ca(OH)2过量,C项不正确;Fe2+可被稀HNO3氧化成Fe3,稀HNO3被还原为NO,D项正确。 答案 D,4.(2009山东理综,15)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

31、别加水稀释,平衡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为盐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解析 醋酸在稀释时会继续电离,则在稀释相同体积的盐酸与醋酸的过程中醋酸中的H+浓度减小得慢、pH小,A项错误;随着稀释体积的增大,溶液中离子浓度在减小,B项正确;温度一定,任何稀的水溶液中的KW都是一定值,C项错误;由于醋酸是弱酸,要使盐酸和醋酸溶液pH值相同,醋酸的浓度比盐酸大得多,D项错误。 答案 B,5.(2009宁夏理综,11)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

32、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 ),解析 向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随着NaOH的不断滴入,c(CH3COOH)逐渐减小,但开始时由于NaOH不足,NaOH完全反应,所以在CH3COOH过量的阶段中,c(NaOH)为零。 答案 D,6.(2009海南,2)同一短周期的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质的化学活泼性:WXYZ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WXYZ,C.单质的氧化能力:WXYZ D.元素的最高化合价:WXYZ 解析 本题中元素为同一周期,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而单质的活泼性分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氧化能力随着单质晶体形态

33、及分子内的化学键不同有变化,最高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有特例(O、F无正价)。 答案 B,7. (2009宁夏理综,1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2(g)+ X2(g) 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 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5% B.17%C.25% D.33%,解析 H2(g)+ X2 (g) HX(g) 开始 0 0 1.0 mol L-1 变化 x x x 平衡 x x 1.0 mol L-1-x 则有解得:x= mol L-1 所以HX的最大转化率为: 答案 B,8. (2009江苏,6) 下列有关实验操

34、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 B.用50 mL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 mL KMnO4溶液,C.用量筒量取5.00 mL 1.00 molL-1盐酸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配制0.100 molL-1盐酸 D.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解析 收集乙酸乙酯的试管中导管不应插入液面以下,否则会引起倒吸,A错误;酸性KMnO4具有强氧 化性,易腐蚀橡胶,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B正确;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C错误;苯的密度 比水小,故苯萃取后的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D错误。 答案 B,9.(200

35、9广东,16)磷钨酸H3PW12O40等杂多酸可代替浓硫酸用于乙酸乙酯的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3PW12O40在该酯化反应中起催化作用B.杂多酸盐Na2HPW12O40与Na3PW12O40都是强电解质C.H3PW12O40、KH2PW12O40与Na3PW12O40含有相同的原子团D.硅钨酸H4SiW12O40也是一种杂多酸,其中W的化合价为+8,解析 在乙酸乙酯的制备中,浓H2SO4起催化作用,结合题意A正确;钠盐都属强电解质,B正确;依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H4SiW12O40中W化合价为+6,D错误。 答案 D,10. (2009安徽理综,9) 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

36、验要求的是 ( ),解析 A中不能用橡胶塞,因浓HNO3具有强氧化性;B利用乙酸乙酯与水互不相溶进行分离;C中量筒无法精确到0.01 mL;D中制乙烯需170,温度计量程不符合。 答案 B,1.下列表达式错误的是 ( ) A.羟基的电子式: O H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乙醇的比例模型:D.乙烯的结构式:, , , , ,解析 羟基的电子式应为 O H。 答案 A 2.某学生的实验报告中有下列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氯化钠 用100 mL的量筒量取80.8 mL盐酸 用容量瓶配制216 mL1 mol/L的硫酸铜溶液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

37、用pH试纸测定H2SO4溶液的pH为4A. B.C. D., , , ,3.铜器久置于潮湿空气中会产生“铜绿”,又称“孔雀石”,其化学式是Cu2(OH)2CO3,下面的一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铜 铜绿 A Cu(OH)2 B 铜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 B. C. D.,解析 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故不能称出5.85 g氯化钠;容量瓶的规格中没有216 mL的;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皮管。 答案 D,4.下列公式中哪一个能用来精确地计算任意浓度的HCl 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c(H+)(KW为水的离子积 常数) ( )A. c(H

38、+)=c(HCl) B. c(H+)=c(HCl)+C. c(H+)=c (HCl)+KW D. c(H+)=c(HCl)-,解析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 看元素的化合价有没有发生变化。本题中A应该是 铜盐,B应该是CuO,反应、分别是从单质到化 合物的转化和化合物到单质的转化,Cu的化合价肯 定发生变化。 答案 D,5.下列变化不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NH3+H2O NH +OH-HCO +H2O H2CO3+OH-HCO +H2O H3O+CO,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方法。盐酸溶液中c(H+)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HCl电离出的H+,其浓度为c(

39、HCl);另一部分是 H2O电离出的H+,该部分H+浓度与H2O电离出的OH-浓 度相等,c(OH-)= ,所以c(H+)=c(HCl)+ , 故B项正确。 答案 B,解析 是氨水的电离,是HCO 的电离,中 Al3+与HCO 发生双水解反应,中HCO 生成CO , 可知是HCO 电离生成H+,AlO 结合H+,促进了HCO 的电离。,Al3+3HCO Al(OH)3+3CO2 AlO +HCO +H2O Al(OH)3+CO NH +2H2O NH3H2O+H3O+ A. B. C. D.,答案 A,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中c(H+)+c(A2-)=c

40、(OH-)+c(H2A)B.0.020 mol/L的HCN溶液与0.020 mol/L 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碱性混合溶液中c(Na+)c(CN-)C.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 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0.01 mol/LD.c(NH )相等的(NH4)2SO4溶液、NH4HCO3溶液、NH4Cl溶液:c(NH4)2SO4c(NH4HCO3)c(NH4Cl),解析 A项酸式盐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有c(Na+)=c(HA-)+c(A2-)+c(H2A),根据电荷守恒有c(H+)+c(Na+)=c(OH-)+c(HA-

41、)+2c(A2-),两者相减得:c(H+)+ c(H2A)=c(OH-)+c(A2-),A不正确;B项由电荷守恒得:c(Na+)+c(H+)=c(OH-)+c(CN-),溶液呈碱性有c(OH-)c(H+),得c(Na+)c(CN-);C项中应为c(CH3COOH)+ c(CH3COO-)=0.02 mol/L;D项中c(NH )相等时(NH4)2SO4的浓度肯定最小,由于NH4HCO3溶液中NH 和HCO 发生双水解,促进NH 水解,所以c(NH )相等时 c(NH4HCO3)c(NH4Cl)。 答案 B,7.(NH4)2SO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4(NH4)2SO4 N2+6NH3+3

42、SO2+SO3+7H2O。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下列对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无沉淀生成B.一定无BaSO3生成C.得到的沉淀是纯净物D.得到的沉淀是BaSO4和BaSO3组成的混合物,解析 SO3与水反应生成H2SO4,再与BaCl2反应得到BaSO4沉淀;NH3和SO2在水中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BaCl2反应得到BaSO3沉淀,故选D。 答案 D,8.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解析 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作正极,以H2SO4为电解液时正极表面会有气泡,A正确;B中右边棉花变为蓝色,可能是Cl2与淀粉KI溶 液反应的结果,不能

43、说明Br2的氧化性强于I2,B错误;盐溶液之间的反应是由可溶性物质生成难溶性物质,由难溶性物质向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转化,C 错误;D中烧杯中液体变浑浊,可能是挥发出的氯 化氢气体与Na2SiO3反应产生浑浊,不能得到上述 结论,故选A。 答案 A,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入水不溶解B.葡萄糖是蔗糖、淀粉、纤维素等糖类化合物水解的最终产物,它不能再水解C.羊毛、棉花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纤维素D.A、B两种烃,它们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则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解析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盐析,蛋白质析出后

44、再加入水仍可溶解,A错;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错;如乙炔、苯两种烃,它们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但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D错;蔗糖、淀粉、纤维素等糖类化合物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再水解,所以 B正确。 答案 B,10.乙烯的产量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CH2CH2B.乙烯分子中的双键有一个容易断裂,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C.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D.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则可证明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解析 烯烃的结构简式中的碳碳双键不能省略,故A错;乙烯分子

45、中的双键有一个容易断裂,易发生加成反应,B错;乙烯与HCl加成生成CH3CH2Cl, CH3CH2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烃类燃烧是否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与分子中有无碳碳双键无关,如环己烷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其分子中却不存在碳碳双键,故D错。 答案 C,11.下图中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c、d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dbc B.六种元素中,d元素的性质最稳定 C.相同条件下b和c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液体的酸性:bc D.e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二元酸 解析 A项中,d是第三周期元素,b、c是第二周期元素,同周期左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右边元素的原子半径,所以b、c、d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dbc;B项中,a为He元素,所以a元素的性质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