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专题测试,说明:本部分由基础(120分)+课内文言文阅读(100分)+实用类文本阅读(100分),这三个基础性强、答题规范性强的专题组成,适用于在第一轮全面复习后供同学们自我测试复习效果!力求争取满分!,专题测试二:课内文言文,(一)记承天寺夜游(10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欣然起行( ) (2)念无与为乐者( ) (3)相与步于中庭( ),高兴的样子
2、,考虑,想到,共同、一起,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B. 文章虽写“夜游”,却紧扣“闲”字着笔,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 “闲
3、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 D. 作者以高度凝炼的笔墨写出了院中积水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D,(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举于版筑之间( ) (2)人恒过( )
4、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任用,选拔,指被选拔,犯错误,通“横”,梗塞,不顺,所以用这种方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势力、地位均等的国家和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走向灭亡。,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连用六个历史名人为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这样排比说理,气势磅礴,力度非凡
5、。 B. 孟子从个人事例对比推理,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当时主要是对最高统治者而言。但这一观点现在的使用范围更广,已经几乎深入到所有领域。 C. 作者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篇末得出中心论点。其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例的高度概括。 D. 忧患与安乐相伴而生,在安乐中思忧患,在忧患中求上进。范仲淹也正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学习孟子这样的古仁人,以居安思危的“忧乐观”,鞭策自己和友人,也告诫后人。,B,(三)岳阳楼记(10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
7、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3)而或长烟一空( ),通“嘱”,嘱咐,嘱托,景象,有时,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 (2)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_,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悲或喜。,这样他们入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3. 下列对文章的分
8、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登高望远而写景。通过描绘水的浩渺壮阔,用以表现作者宽广博大的胸襟。 B. 第3、4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景物的一阴一晴,表达了览物之“悲”与“喜”,两相对照,引出第5自然段,点明文章主旨。 C.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反映了作者对君王的愚忠思想;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有画蛇添足之嫌,如果删去则更像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D. 文中的“斯人”指的是“古仁人”。“微斯人,吾谁与归?”采用倒装句式,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强烈的向往与敬慕之情。,C,(四)鱼我所欲也(10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9、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10、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3)呼尔而与之(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通“避”,躲避,假如,假使,吆喝,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 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高位厚禄不辨别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高 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批评的是
11、见利忘义的人。 B. 作者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问题,同时暗示“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C. 鱼我所欲也重点论述了贤者是性本善的,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C,(五)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0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
12、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
13、2)腰白玉之环( ) (3)皆被绮绣(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_,因此,腰佩,同“披”,穿着,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马生:学业要有所得,主要在于拜一位学识渊博又要求严格的老师。 B. “门人弟子填其室”说明前来求教的人多;“未尝稍降辞色”说明老师态度严肃认真,要求严格。 C. 作者通过述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劝勉后辈马生,显得情真意切,语重心长。 D. 本文运用夹叙
14、夹议手法,寓理于事,娓娓动听,头头是道。,A,(六)孙权劝学(10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见往事耳(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_ (2)士别三日,即更
15、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研究儒家经典,历史,了解,明白,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由来推辞。,与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长兄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一道理呢!,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对话简洁生动,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B. 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但从他回答鲁肃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自满。 C.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而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从侧面体现出吕蒙的变化之
16、大,竟然判若两人,这使鲁肃惊叹、赞扬。同时,“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看出鲁肃对吕蒙的尊重,表现出他的爱才之心。,B,(七)陋室铭(10分)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往来无白丁(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出名,著名,大,
17、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扰乱耳朵,没有繁忙的公事文书 使身体劳累。,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景色等生活场景的描写,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B. “德馨”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是本文的文眼。 C. 作者写“诸葛庐”“子云亭”的目的是为了赞颂自己的陋室比之更有名。 D.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C,(八)湖心亭看雪(10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
18、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3)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消失,还,客居,(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
19、和山和水,天光湖 色全是白皑皑的一片。,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B.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从听觉方面写景,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表现出作者孤寂的情怀。 C. 作者以议论的表达方式收束全文,画龙点睛。舟子的喃喃之语是引俗人之见,以正面描写表现“相公”之痴。 D.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C,(九)爱莲
20、说(10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不蔓不枝( ) (2)亭亭净植( ) (3)宜乎众矣(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长枝蔓,高耸的样子,应当,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沾
21、染,在(池塘的)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 文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 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 陶渊明“独爱菊”表现了他面对污浊的环境,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爱菊者的高度赞美之情。,D,(十)曹刿论战(10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
22、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
23、旗靡,故逐之。”,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又何间焉( ) (2)小惠未徧( ) (3)小大之狱(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_,参与,通“遍”,遍及,普遍,案件,那些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去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B. 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也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埋下伏笔。 C. 本文不仅细致描绘了战争的经过,而且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爱国和杰出的军事家曹刿的形象。 D. 全文叙事清楚,详略得当,人物对话准确生动,要言不烦,是左传中脍炙人口的名篇。,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