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高考地理讲义1-5-2.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4835720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地理讲义1-5-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高考地理讲义1-5-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高考地理讲义1-5-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高考地理讲义1-5-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高考地理讲义1-5-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2012 年北京石景山区测试)下图为“ 我国某地人类活动示意图” ,据图回答12 题。1图示地区缺少的一个使人类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简易环节是( )A工业 B科技C政策 D沼气池2图中地理事物布局最不合理的是( )A鱼塘 B温室大棚C养猪场 D蓄水池解析:第 1 题,图中常绿阔叶林说明在亚热带丘陵地区,当地气候湿热,沼气池利用率高,可有效地减少或制止滥砍乱伐,使人地关系趋向协调。第 2题,养猪场对河流有污染,不宜布局在河流上游。答案:1.D 2.C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 。读图回答 35 题。3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C雷州半岛 D华北

2、平原4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A热量和土壤 B地形和水分C光照和湿度 D积温和降水5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和水分 B地形和土壤C光照和湿度 D市场和政策解析:第 3 题,从种植香蕉上可知该地最可能位于雷州半岛。第 4 题,该地发展了立体农业,一方面是改造了地形,另一方面改造了水分。第 5 题,影响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垂直气候差异,即热量和水分。答案:3.C 4.B 5.A二、综合题6(2012 年南京四校联考)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上,世界上近 200 个国家的代表,就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进行了多

3、轮磋商,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态度有很大差异。材料二 下面三幅图示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材料三 左下图为漫画请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材料四 右下图示意全球温度上升 3后,世界部分区域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1)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_,这一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是_和_。该环境问题对图示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的规律是_。(2)众多国家与会就减排问题进行磋商,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原则。漫画反映的焦点是可持续发展中的_原则。(3)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减排中要承担更多的义务。解析:第(1)题,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关注的是全球气候变暖,

4、发生的原因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森林破坏有关。第(2)题,众多国家与会就减排进行磋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漫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第(3) 题,从人均排放 CO2,历史上累计 CO2排放等方面分析。答案:(1)全球变暖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森林破坏 减产地区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增产区域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2)共同性 公平性(3)发达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发达国家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图示地区发展中国家农业受全球变暖影响减产较发达国家多。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区农场的经营模式,读图回答 12 题。1该农场最有可能分布在( )A美国的“五大湖

5、”附近B湄南河三角洲平原地区C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D中国的新疆地区2关于该农场沼气池的生态效益叙述正确的是( )净化农场环境,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解决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矛盾 提高牛奶的品质和产量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多种经营A BC D解析:第 1 题,从图中的“玉米和饲养奶牛” 可知 A 选项正确。第 2 题,沼气池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净化农场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解决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矛盾,改善环境质量。答案:1.A 2.D下图为垃圾分类机处理流程及相关产业链图。读图,回答 34 题。3图示产业链最大的优点是( )A加强了废弃物减害化和资源化B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C能源循环利用,

6、自给有余D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4垃圾分类处理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解析:第 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链对废弃物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和处理,实现了废弃物减害化和资源化。第 4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链主要体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减害化,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所以主要体现的是环境的观念。答案:3.A 4.C读某地农业经济模式图,完成 56 题。5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A畜牧业、林果业、庭院经济、农家乐B林果业、庭院经济、农家乐、畜牧业C庭院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农家乐D农家乐、庭院经济、林果业、畜牧业6该农业经济模式可以(

7、)A促进商品粮生产B将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形成以畜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D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小废弃物排放量解析:第 5 题,读该模式图可知,甲能够向乙提供休闲空间,应表示农家乐;丁可以为农家乐提供蛋、奶、肉,又可以产生粪肥,且其以果、树叶等作为饲料,故丁表示畜牧业;丙能够为农家乐提供果品,又能为畜牧业提供果、树叶等,故丙表示林果业。第 6 题,由图可知,该农业经济模式并不是以生产粮食为主的,故不可能促进商品粮生产;该农业经济模式加强了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彼此之间大多可以互相利用产品和废弃物,因此它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可以减小废弃物的排放量。答案:5.D 6.D(2012 年南京模

8、拟) 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能见度小于 10 km 的大气现象。2000 年以来,南京的灰霾天呈爆发式增长:2000 年 112 天,2002 年 147 天,2006 年 152 天,2010 年灰霾天超过 200 天。据此回答 78 题。7导致南京灰霾天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机动车增多,尾气排放量逐年增加高楼增多,静风天数逐年增加绿地面积增加,空气湿度逐年增大南京的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A BC D8为改善南京空气污染状况,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控制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加大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力度 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扩大绿地面积,加强

9、生态环境的建设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管理,限制房地产开发 大力发展公交事业,禁止私人购买小汽车A BC D解析:第 7 题,灰霾天气增多与机动车增多,尾气排放量增加和高楼增多,静风天数增加有关。第 8 题,加大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力度,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扩大绿地面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可以改善南京空气污染状况。答案:7.C 8.D读“黄河三角洲四种湿地分布图” ,回答 910 题。9属于水稻田湿地的图例是( )A BC D10有关黄河三角洲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两岸的湿地对黄河干流径流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B黄河三角洲面积呈上升趋势,主要是黄海的造陆作用C黄河三角洲沿海的

10、风暴潮冬季北部多于南部,夏季反之D黄河三角洲农业和石油的开发使湿地生物生产力不断增加解析:第 9 题,水稻田应具备耕地,淡水灌溉条件,故其位于黄河两岸,则 为水稻田。第 10 题,图示区域黄河为地上河,湿地对黄河干流无调节作用;黄河三角洲面积呈上升趋势,是泥沙沉积造成的;三角洲地区石油的开发会破坏湿地,造成湿地生产力下降,故 A、B、D 项错。黄河三角洲沿海冬季多吹西北风,夏季多吹东南风,故冬季北部风暴潮多于南部,夏季南部风暴潮多于北部,故 C 项正确。答案:9.B 10.C (2012 年南京调研)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而研究环境技术效率对其是十分有益的。表中通信行业环境技术

11、效率为 1,说明该行业实现了产业增长与资源少投入、污染低排放的理想水平。下表为 19992007 年制造业环境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回答 1112 题。11.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国家特别重视轻工业发展B2005 年是轻重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转折点C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落后地区就是污染的转移D制造业正在朝着“ 理想水平” 方向发展12下面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是( )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发展公共交通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建立照明系统 资源使用和环境破坏的成本都由使用者自己承担 国家节能降耗政策 在资源丰富

12、的地区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A BC D解析:第 11 题,从表中可以看出,从 1999 年至 2007 年各行业环境技术效率都有逐渐增大趋势,说明制造业正朝着“理想水平 ”方向发展。第 12 题,发展公共交通,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建立照明系统,资源使用和环境破坏的成本都由使用者自己承担,国家节能降耗政策等措施,均可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答案:11.D 12.C下图是云南路南石林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空气中 CO2浓度示意图,回答1314 题。13若水分条件相同,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的是( )A无植被耕地 B柏树林C天然草坡 D人工草坡解析:人工草

13、坡 CO2的浓度最大,在石灰岩地貌区容易受到流水的溶蚀。答案:D14如果当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但不会引起( )A荒漠化 B泥石流C土壤盐碱化 D水土流失解析:由于石灰岩地区下渗严重,地表不易蓄水,盐分不易在地表积累,也就不会引起土壤盐碱化。答案:C二、综合题15.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试概括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及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地质作用。(2)据图分析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A、B、C、D 四处水土流失程度有何差异?(3)治理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_。在沟谷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功能分别是_,_。解析:第(1)题,首先根据区域定位,确定图

14、中区域为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该地地貌特点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二是千沟万壑的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2)题,从图中可以分析得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地表植被、地表物质构成等。降水强度越大、坡度越大、植被越少、地表物质越疏松,则水土流失越严重。第(3)题,治理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措施是植树造林。在沟谷中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建淤地坝,其功能是拦泥蓄水。答案:(1)该地为高原地形。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高原地形是地质历史时期的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2

15、)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地表植被、地表物质构成等。水土流失最强的地方是 B 处,因为 B 处没有植被覆盖,土质疏松,坡度较大,降水强度大。其次是 D 处,第三是 A 处,最小的是 C 处。(3)植树造林 建淤地坝 拦泥蓄水16(2012 年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图 1 中甲省的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图 1 我国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示意图a 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 a 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

16、中新天津生态城。图 2 中新天津生态城位置示意图图 3 新加坡位置图(3)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 2 列举三项。(4)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 3 说明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低碳经济理念、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资源利用、尤其是新能源的利用、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和 GDP 相对较低两个角度逆推甲省的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内在原因。第(2) 题,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内涵入手分析旅游业对促进 a 城市持

17、续发展的作用。第 (3)题,利用图像信息盐碱荒地、河流水系、临海的位置分析生态城所在地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如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等资源。第(4)题,光照与云量呈负相关,赤道地区属于多雨带;赤道低气压带是无风带。答案:(1)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甲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产业部门为主),GDP 相对较低。(2)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3)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答出其中三项即可)(4)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