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重组卷》2016高考生物复习系列(真题+模拟)专题重组:课时考点22.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4835708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重组卷》2016高考生物复习系列(真题+模拟)专题重组:课时考点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优化重组卷》2016高考生物复习系列(真题+模拟)专题重组:课时考点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优化重组卷》2016高考生物复习系列(真题+模拟)专题重组:课时考点2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优化重组卷》2016高考生物复习系列(真题+模拟)专题重组:课时考点2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优化重组卷》2016高考生物复习系列(真题+模拟)专题重组:课时考点2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时考点 22 染色体变异一、选择题1(2015 江苏卷, 15)经 X 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BX 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2(2015 江苏卷, 10)甲、乙为两种果蝇(2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杂交产生的 F1 减数分裂都正常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C甲、乙 1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

2、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3(2015 海南卷, 21)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4(2015 福建卷, 5)绿色荧光标记的 X 染色体 DNA 探针 (X 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 染色体 DNA 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 Y 染色体 DNA 探针(Y 探针) 可使 Y 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

3、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AX 染色体 DNA 上必定有一段与 X 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 X 染色体伴性遗传病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 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5(2015 课标卷 ,6) 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6.(2014高考上海卷,T16)如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 和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

4、)A交换、缺失 B倒位、缺失C倒位、易位 D交换、易位7(2014 高考上海卷, T13)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 )A能稳定遗传 B单倍体C有杂种优势 D含四个染色体组8(2014 高考江苏卷, T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9(2014 高考江苏卷, T13)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

5、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3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X 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10(2013 高考四川卷, T5)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 40 条染色体。用放射性 60Co 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 20 条染色体C植株 X 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D

6、放射性 60Co 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11(2013 高考福建卷, T5)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 14 号和一条 21 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 8 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二、非选择题12(2015 四川卷, 11)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1)实验一

7、: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 1 全为灰身,F 1 随机交配,F 2 雌雄果蝇表现型之比均为灰身黑身31。果蝇体色性状中,_为显性。F 1 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_;F 2 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_。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 9 900 只灰身果蝇和 100 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 Bb4的基因型频率为_。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_,这是_的结果。(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 )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 1 全为灰身,F 1 随机交配,F 2表现型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

8、611。R、r 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_,F 2 中灰身雄蝇共有_种基因型。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 ),其细胞(2n8) 中、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 F1 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_条染色体,F2 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13(2015 北京卷, 30)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 S 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 S 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_性状。其

9、中长刚毛是_性性状。图中、基因型(相关基因用 A 和 a 表示)依次为_。5(2)实验 2 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_种。 基因型为_,在实验 2 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_。(3)根据果蝇和果蝇 S 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_。(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 mRNA 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_。(5)实验 2 中出现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 F1 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_,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14(2015 福建卷, 28)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

10、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B、b 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 F2 还应该出现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 F2 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则该推测成立。(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

11、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6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由于三倍体鳟鱼_,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一、选择题1(2015 山东德州模拟 )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是( )A实验中要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以固定细胞的形态B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后,需用清水冲洗 2 次再制作装片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均可使染色体着色D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2(2015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一次联考)下列

12、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B染色体数量变异不属于突变C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生联会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3(2015 江苏如皋模拟 )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 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中的碱基缺失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C生物变异不可能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不利于生物进化4(2015 浙江温州十校联考)下列关于单倍体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单倍体植株B花药离体培养是获得单倍体植株简便而有效的方法C花药离体培养时应添加秋水仙素以

13、诱导愈伤组织的分化D单倍体育种相对杂交育种的优势是更易得到隐性纯合子5(2014 北京顺义第二次统练)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是定向的B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非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部分片断互换不属基因重组7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改变6(2015 四川遂宁零诊考试)普通果蝇第 3 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 PDI),而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 StDIP,染色体的这种结构变异方式称倒位。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

14、别。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发生倒位的果蝇性状不变B倒位和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都属于基因重组C倒位后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D这两种果蝇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7(2014 天津和平区第四次质量调查)用 3H 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 DNA 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 3H 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B通过对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 DNA 复制的次数C通过检测 DNA 链上 3H 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

15、DNA 的复制方式D细胞中 DNA 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 3H 标记8.(2015江苏盐城模拟)A、a 和 B、b 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1 号和2 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 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 和 a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A、a 和 B、b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其他染色体片段移接到 1 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突变DA 和 a 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不同9(2014 广东惠州 4 月模拟)( 多选)决定玉米子粒有色(C)和无色(c) 、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

16、因位于 9 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 9 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 8 号染色体的片段。下列有关玉米染色体特殊性的研究,说法正确的是( )8A异常 9 号染色体的产生称为基因重组B异常的 9 号染色体可为 C 和 wx 的基因重组提供细胞学标记C图 2 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能发生联会D图 2 中的亲本杂交时,F 1 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亲代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10.(2015浙江山河联盟模拟)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 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

17、基因 b(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多次测交后都发现后代中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 1 或 2 上的基因 b 突变为 BB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 3 与 4 自由分离D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11(2015 四川绵阳第一次诊断)果蝇的体色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 B/b 基因控制,不含该等位基因的个体无法发育。如图为果蝇培育和杂交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属于诱变育种得到的染色体变异个体B筛选可用光学显微镜,筛选 可不用9CF 1 中有 果蝇的细胞含有

18、异常染色体12DF 2 中灰身果蝇 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21二、非选择题12(2014 北京朝阳第二次综合练习)某二倍体植物(2n14) 开两性花,可自花传粉。研究者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 即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欲选育并用于杂交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雄性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将雄性不育植株与可育植株杂交,F 1 代均可育,F1 自交得 F2,统计其性状,结果如下表,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遗传遵循_定律。F2 性状统计结果编号 总株数 可育不育1 35 2782 42 32103 36 2794 43 33105 46 3511(

19、2)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作为亲本中的_(父本/ 母本) ,其应用优势是不必进行_操作。(3)为在开花前即可区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种,其体细胞中增加一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相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右图(基因 M 控制可育,m 控制雄性不育;基因 R 控制种子为茶褐色,r 控制黄色)。三体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_原理。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因而该三体新品种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_个正常的四分体;_( 时期) 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故理论上,含有 8 条染色体的雄配子10占全部雄配子

20、的比例为_,经研究发现这样的雄配子不能与雌配子结合。此品种植株自交,所结的黄色种子占 70%且发育成的植株均为雄性不育,其余为茶褐色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可育。结果说明三体植株产生的含有 8 条染色体和含有 7 条染色体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是_,这可能与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丢失有关。若欲利用此品种植株自交后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可选择_色的种子留种;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_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13(2014 山东青岛二模 )玉米是进行遗传学实验的良好材料,其宽叶基因 T 与窄叶基因 t 是位于 9 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 9 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

21、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 Tt 的宽叶植株 A,其细胞中 9 号染色体如图一。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_。(2)以植株 A 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需在花期进行套袋和_等操作。若产生的 F1 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 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_。(3)若(2)中得到的植株 B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3 条 9 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 1 条和 2 条 9 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 B 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4)为了探究植株 A 的 T 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便的杂交实验:实验步骤:_。结果预测:若_则说明 T 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_则说明 T 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5)11研究者发现玉米体细胞内 2 号染色体上存在两个纯合致死基因 E、F,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的玉米,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所示。该品系的玉米随机自由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_;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中 F 基因的频率_(上升/下降/不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