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 (九年级),金牌中考总复习,第二部分 阅读,提 升 训 练,金牌中考总复习,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九年级),第二轮 九年级下册 全面复习,.,第一轮 九年级上册 模拟训练,1,2,3,第三轮 九年级下册 模拟训练,1,3,模拟训练,九年级上册 十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出师表(2011年、2017年考阅读,原文略) 【模拟训练】 (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至于斟酌损益( ) (2)躬耕于南阳( )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除去,亲自,选拔,模拟训练,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
2、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_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_,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先帝不因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身份屈就自己,三次到草庐里拜访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时局大事的意见。,模拟训练,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第一段主要阐明“光先帝遗德”的重要性。B作者提出了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其中亲贤远佞是全文主旨所在。C回忆先帝对两汉评价的用意是借先帝的评价,忠告后主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亲贤远佞。D在内政上亲贤臣,必能使行阵
3、和睦,优劣得所;在军政上亲贤臣,必能裨补却漏,有所广益。,D,模拟训练,(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以咨诹善道( ) (2)以彰其咎( ) (3)以讨贼兴复之效(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 (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_,.,.,.,询问,表明、显场,任务,只求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难关头我奉旨执行命令,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模拟训练,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中作者提
4、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B文章集中体现了作者忠君报国的思想情感。 C出师表中这次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出师表中提出这一目标的客观条件的是报先帝,忠陛下;主观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D,全面复习,九年级下册 十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公 输(未考阅读)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
5、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全面复习,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
6、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全面复习,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全面复习,【文本概要】,全面复习,【全面复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每小题1分) 1.起于鲁( ) 2.公输盘不说( ) 3.吾义固不杀人( ) 4.知而不争( ) 5.不可谓知类( ) 6.然胡不已乎( )(
7、 ) 7.舍其文轩( )( ) 8.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9.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 10.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 11.子墨子九距之( ),.,.,.,.,.,.,.,.,.,.,.,.,.,.,.,.,.,.,.,.,.,出发,动身,通“悦”,高兴,坚守道义,谏诤,明白事理,为什么,停止,放弃,装饰华美的车,破车,虽然如此,制造,巧妙和方式,通“拒”,抵抗,全面复习,(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 1.夫子何命焉为? _ 2.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_ 3.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_ 4.胡不见我于王? _ 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
8、此同类。 _ 6.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_,先生有什么指教呢?,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不能说是明智的(做法)。,坚守道义不杀少数而杀多数,不能说是明白事理。,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我认为大王的官吏攻打宋国,正是和这个害偷窃病的人一样。,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好了梯,我一定要打下宋国。,全面复习,(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B墨子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说理更具气势,语言斩钉截铁,一针见血地揭穿了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的虚伪。C墨子
9、一见楚王说起有人“三舍三窃”的故事,是为了诱导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这句话,从而以类比推理得出“臣以为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这个结论。D楚王最后放弃了攻宋的主张,是因为墨子高超的论辩技巧使他折服了。,D,全面复习,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文章告诉我们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B文中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C墨子“止楚攻宋”的关键是以“义”相责,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从而引墨子
10、见楚王。D文章主要通过对话塑造人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C,模拟训练,【模拟训练】 (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请献十金( ) (2)胡不见我于王( ) (3)宋无长木(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义固不杀人。 _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_,.,.,.,.,请允许我,引见,多余的木材,我坚守道义,从来不杀人。,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御了他。,模拟训练,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仁爱政
11、治思想。B墨子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通过指出公输盘“义不杀少而杀众”的矛盾行为,从而说服了公输盘。C文章末尾处写墨子与公输盘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全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突出。D本文采取类推的说理方法,加之排比、比喻,使文章生动活泼,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A,模拟训练,(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2)公输盘诎( )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_ (2)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_,.,.,.,通“御”,抵挡,通“屈”,理屈,入侵,公输盘的攻
12、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有余。,我知道怎么对付你,可是我不说。,模拟训练,3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输一文出自墨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记述墨子的事。B墨子劝阻分为三个步骤:一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二使楚王理屈词穷;三模拟攻宋,促使楚王放弃攻打宋国。C选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说明了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D本文体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张,他一向反对侵略,并尽所能为和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C,全面复习,二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未考阅读,2014年考默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
13、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全面复习,【文本概要】,全面复习,【全面复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每小题1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3.必先苦其心志( ) 4.劳其筋骨( ) 5.饿其体肤( ) 6.行拂乱其所为( )( ) 7.所以动心忍性( )( ) 8.曾益其所
14、不能( )( ) 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10.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起,指被任用,任用,选拔,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违背,扰乱,使惊动,使坚忍,通“增”,增加,增加,通“横”,梗塞、不顺,表现,全面复习,(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_ _ 2.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 _,因此,上天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种人,必须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全面复习,(三)综
15、合分析选择题。 1. 下面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和如何治理国家。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相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D本文最后一句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C,全面复习,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B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
16、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C,模拟训练,【模拟训练】 (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 _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 _,.,.,.,犯错误,有所作为,通“弼”,辅佐,用这些(办法)使他心惊动,使他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才干。,(一个人想法,只有)从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中叹息声中表现出来,
17、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模拟训练,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B文章在阐述思路上,从国家说到个人,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C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层层推论的基础上,在文章结尾处水到渠成概括出来的。D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本文同时具备了这两个特点。,B,模拟训练,(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衡于虑而后作( ) (2)发于声而后喻(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饿其体
18、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_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 _,.,.,.,有所作为,通晓,国内,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模拟训练,3.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第一段主要论述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B本文第二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C本文最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D,全面复习,二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
19、答问题。鱼我所欲也(未考阅读,2010年默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全面复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
20、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全面复习,【文本概要】,全面复习,【全面复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每小题1分) 1.故不为苟得也( ) 2.死亦我所恶( ) 3.故患有所不辟也( )( ) 4.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5.贤者能勿丧耳( ) 6.蹴尔而与之( )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8.万钟于我何加焉( ),.,.,.,.,.,.,.,.,.,.,苟且取得,厌恶,灾祸,祸患,通“避”,躲避,假如,
21、假使,丧失,丢失,用脚踢,通“辨”,辨别,益处,全面复习,(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 1.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 _ 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 3.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 _,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有人)见了高官厚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全面复习,(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
22、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义”,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B,全面复习,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C文章阐述的“舍生取义”的道理和今天我们的见义勇为、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的事以及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等是一致的。D作者认为每个人生来就有“义”的
23、本性,可只有贤能的人能始终坚守着这种本性。,C,模拟训练,【模拟训练】 (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二者不可得兼( ) (2)故患有所不辟也( ) (3)此之谓失其本心(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_ _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 _,.,.,.,.,同时得到,祸患,灾难,天性、天良,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乏的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模拟训练,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
24、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第1自然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B文中用“行人弗受”与“乞人不屑”两个反面例子来证明“义”的重要。C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D作者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问题,同时暗示“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B,模拟训练,(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 _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_ _
25、,.,.,.,通“向”,从前,通“德”,感激,侍奉,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耻善恶之心。,模拟训练,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接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A,全面复习,二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曹刿论战(
26、2005年考阅读)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全面复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27、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全面复习,【文本概要】,全面复习,【全面复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每小题1分) 1.齐师伐我( ) 2.又何间焉( ) 3.肉食者鄙( ) 4.衣食所安( ) 5.弗敢专也( ) 6.小惠未徧( ) 7.牺牲玉帛( ) 8.弗敢加也( ) 9.必以信( ) 10.小信未孚( ),.,.,.,.,.,.,.,.,.,.,.,攻打,参与,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养生,个人专有,通“遍”,遍及,普遍,祭祀用的猪牛羊等,虚报,实情,为人所信服,全面复习,11.神弗福也( ) 12.小大之狱( ) 13.虽不能察(
28、) 14.忠之属也( ) 15.公将鼓之( ) 16.公将驰之( ) 17.遂逐齐师( ) 18.既克,公问其故( )( ),.,.,.,.,.,.,.,.,.,.,赐福,保佑,案件,明察,类,击鼓进军,驱车追赶,追赶、追击,打败,战胜,原因,缘故,全面复习,(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_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 _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 _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_,当官的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用来祭
29、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全面复习,(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
30、“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A,全面复习,2.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采用的就是这种叙述历史事件的方式。C本文紧扣题目,详写了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略写了作战的战术和战争的过程。D文章说明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要政治条件,也说明抓住有利战机是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C,模拟训练,【模拟训练】 (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
31、 必以情( ) (2)忠之属也( ) (3)彼竭我盈(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以)实情判断,(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士气正旺盛,高官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模拟训练,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B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的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C本文略写战争的经过而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议论,主要是因为本文的重点在于总结
32、战争的经验教训,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无需详写。D从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我们可以看出鲁庄公的性格特点是谨慎、果断、善于把握战机。,B,模拟训练,(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一鼓作气( ) (2)惧有伏焉( ) (3)望其旗靡(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_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振作,埋伏,倒下,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这点小信用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模拟训练,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课文详细描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
33、则略写。B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C,全面复习,二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2014年考阅读)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
34、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全面复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全面复习,【文本概要】,全面复习,【全面复习】 (一
3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每小题1分) 1.朝服衣冠( ) 2.明日徐公来( ) 3.孰视之( ) 4.又弗如远甚( ) 5.入朝见威王( ) 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穿戴,第二天,仔细,不,拜见,确实,当面指责,全面复习,(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 _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 _,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
36、上等奖赏。,能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全面复习,(三) 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邹忌善于进谏,以自身切身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B本文说明了国君要广泛听取、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只有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C邹忌从他与徐公比美这一件事悟出了一个道理,兼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事情的真相。D邹忌能够纳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C,全面复习,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邹忌的妻子也不认为邹忌比徐公美,但她畏惧丈夫,故意说邹忌比徐公美。B邹忌认为
37、,齐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齐王地位尊贵,因而受的蒙蔽也会更多。C齐王认为邹忌的分析很有道理,于是下令广开言路,以期更好地治理国家。D齐王采纳邹忌的建议后,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使国家达到了“大治”。,A,模拟训练,【模拟训练】 (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私我也( ) (2)王之蔽甚矣( ) (3)能谤讥于市朝(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_ (2) 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_,.,.,.,.,偏爱,受蒙蔽,议论,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模拟训练,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38、的一项是( ) (3分)A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目的在于使齐王广开言路,以修明朝政。B本文是一篇设喻说理的文章,虚写邹忌之“蔽”;实写“王之蔽甚”。C本文连篇运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如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等等,这种排比结构,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D本文有很多值得今人借鉴的地方:如“察纳雅言”的行政风格,“兼听则明”的行事态度,层次递进、排比对称的行文技巧等。,B,模拟训练,(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能谤讥于市朝( ) (2)时时而间进( ) (3)皆朝于齐(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_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谏,间或、偶然,朝见,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模拟训练,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 ,现身说法,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 ,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作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