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2. 能力目标: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3. 情感目标: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生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喜欢)生 1:我喜欢吃西瓜,因为西瓜能解渴。生 2:我喜欢吃桔子。生 3:我喜欢吃苹果。生 4:我喜欢吃香蕉。师: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可真多。今天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就带了 50 元钱去买小朋友喜欢吃的香蕉和橘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买
2、的。课件出示第 58 页题目和插图: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同时结合下面的情境图,看看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 1:妈妈带了 50 元钱。生 2:买香蕉用去 14 元钱。生 3:橘子每千克 3 元。生 4:要解决的问题是可以买几千克的橘子?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遍。生:妈妈带了 50 元钱去买水果,买香蕉用去 14 元钱,橘子每千克 3 元,可以买几斤橘子?师:要求可以买几千克橘子,你会解答吗?试着算一算吧!算完了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师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方法2.交流反馈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解答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生 1:50-1436(千克)3631
3、2(千克)师:你能把这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吗?生 1:50-143生 2:(50-14)3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第二个算式中的 36 是 50-14 的结果,用 50-14 换掉 36 就可以了。师:她用了上节课我们改写时用的方法,真不错。那你说一说在 50-143 这个算式里,有减法,有除法,按运算顺序应先算什么?生:先算 143师:可是我们要先算 50-14 的差,怎么办?生:给 50-14 加上小括号。师:对,请小括号帮忙。谁用了小括号,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每一步算的什么?学生说,教师写出脱式计算。师:为什么要把减法算式加上小括号 ? 生:因为要想先算 50-14 就必须加小括号4
4、.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帮小朋友的妈妈解决了买水果的问题。现在我们一起到蔬菜大棚去看一看李大伯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请同学们打开书 59 页,认真读题,同时结合下面的情境图,看看同学们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 1:李大伯上午摘了 34 千克黄瓜,下午摘了 27 千克,黄瓜每千克可以卖 4 元,这一天摘的黄瓜能卖多少元?师 2:现在大家就来帮李大伯算一算:他这一天摘的黄瓜能收入多少元?注意可以先写出两个算式计算,再改写成一个算式。师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方法,特别关注学生写出的综合算式是否正
5、确。师:哪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生:(34+27)4 师:(34+27)4 为什么加小括号?这一步求的是什么?接下来要算什么?求的是什么?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乘除法。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知道了什么呢?生 1: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生 2:不管有什么运算,只要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三、练一练1.引导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在计算。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2.应用新知,巩固新知。指导学生先观察每道题中两个算式的联系,再改写成一个算式。 3.出示第 3 题:王霞买来一本 140 页的故事书,已经
6、看了 86 页。剩下的计划 6 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每天要看多少页?” ,必须先算( ) 。算式是:( ) 。 4.出示第 4 题:一把椅子的价钱是 25 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 3 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 ,必须先算( ) 。算式是:( ) 。总结:1.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要求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读题,弄清题意,再确定解题方法。四、小游戏-猜一猜两名学生报出年龄、身高,师说出教师的年龄、身高与两名学生年龄、身高的关系,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出新知的用途,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增添课堂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