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21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1讲 常用文言词语.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28082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X 页数:82 大小:33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21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1讲  常用文言词语.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21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1讲  常用文言词语.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21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1讲  常用文言词语.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21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1讲  常用文言词语.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21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1讲  常用文言词语.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 二 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第 1 讲 常用文言词语,文言实词,学习时要注意熟记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及特殊的文言现象,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积累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然后迁移至课外读本中。对于文言虚词,重点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的词义与用法,注意积累、归类、迁移。,备考知识清单,一、通假字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是本字,乙字是通假字。通假的方式一般有三类:1.音、形相同或相近的假借。如: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辟”通“避”,躲避。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口技)“坐”通“座”,座位。2.音同(近)、形不同。如: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3.音不同、形近(部分的)通假字。如: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女”通“汝”,你。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增加。,二、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意思,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思。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从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1)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

3、。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2)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义。如“兵”的常用义是“士兵”等。,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现举三例: 1.从跟从。例: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顺从,听从。例: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

4、战),顺着,随着。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依从。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介词,由。例: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介词,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2.策名词,泛指马鞭子。例:执策而临之(马说)动词,用鞭子打。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记载。例: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3.具详细,详尽。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具有。例: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工具。例: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伤仲永)备,置办。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同“俱”,全,都。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三、古今异义词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

5、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 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义范围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这种词义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2.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1)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2)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6、3.词义转移古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这一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2)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3)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4)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如“烈士”,

7、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作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浪,含贬义。(2)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3)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四、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

8、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词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意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的意思。,2.一般名词作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3)表示动作

9、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原意是名词“狗”,在这里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

10、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原意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意为“新鲜肥美的东西”。,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

11、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9.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1)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

12、的动作行为。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五、虚词用法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和作

13、用。为此,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该注意打好基础,勤记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1.之(1)代词代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代事,这件事。例: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代物,它,它们。例:忽啼求之。(伤仲永),(2)助词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宾语后置标志,不译。例:何陋之有?(陋室铭)补足音节,不译。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这么(与“何”连用)。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动词作谓语(实词),去,往。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2.以(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

14、语,其译意较多。把,拿。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用,拿。例:以刀劈狼首。(狼)凭,靠。例:何以战?(曹刿论战)因为。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2)作连词,表示顺承、目的、结果等。而。例: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用来。例:盖以诱敌。(狼)以致。例: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4)动词(实词),作谓语,以为,认为。例: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于(1)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对象、被动、比较等。从。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对。

15、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被。例:则人之食于虎也。(说虎)在。例: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出师表),向。例: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到。例:而飞于北海。(惠子相梁)比。例: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2)连词,由于,因为。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其(1)人称代词代人,他,他们。例: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代人,他的,他们的。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自己。例:回也不改其乐。(论语)代物,它,它们。例: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代物,它的,它们的。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2)指示代词近指,这。例: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16、伤仲永)近指,其中。例:其一犬坐于前。(狼)远指,那。例:人不堪其忧。(论语)(3)语气词推测语气,大概,或许。例: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反问语气,难道,恐怕。例:其真无马邪?(马说),5.而(1)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因果、修饰、递进关系。并列,并且。例:博学而笃志。(论语)顺承,就。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顺承,来。例:挟天子而令诸侯。(隆中对)因果,因而。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矣。(醉翁亭记)修饰,地,着。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递进,而且。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转折,但,却。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6.为(1

17、)介词替,给。例: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对,向。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被。例: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为了,因为。例: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2)动词表判断,是。例:谓为信然。(隆中对)担任、充当。例:可以为师矣。(论语)作为。例: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雕刻。例: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做。例: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成为。例: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筑,建。例:为坛而盟。(陈涉世家)吟唱。例:好为梁父吟。(隆中对)制造。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3)语气词,句末语气。例:夫子何命焉为?(公输)(4)名词,

18、情况。例: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7.然(1)连词,然而。例: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2)代词,这样。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3)名词,的样子。例: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4)形容词,对,正确。例: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5)其他形式:虽然:即使(这样),但是。例: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然而:虽然这样,可是。例: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然后:这样以后。例: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虽有嘉肴)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例: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8.则(1)于是,就。例:学而不思则罔。(论语)(2)如果。例: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3)可是,

19、却。例: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4)就是,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 9.乃(1)于是,就。例: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2)才。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3)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10.焉(1)语气词,啊。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2)兼词,于之,在这里。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3)代词,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考点分解讲练,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此重点注意“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这两点,考

20、查的方式一般有直接解释词语、单项选择、判断正误和句子翻译等四种。,题型解读,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第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初中阶段以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为主,淡化用法。重点在于理解“之”“其”“以”“而”“焉”“则”“然”“乃”“夫” “且”“固”“者”“所”“为”“哉”等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命题一般为客观题居多,并注意与课本的结合。,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虚词在朗读

21、中的作用;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知识要领,一、理解文言文句中加颜色的实词,知识要领,知识要领,知识要领,二、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知识要领,知识要领,知识要领,一、(2017绍兴)阅读资治通鉴两则,完成问题。 江左夷吾周 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题例精析,新亭对泣诸名士相与登新亭游宴,周 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

22、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注释】周 (y):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戮:通“勠”,并力,勉力。,题例精析,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颜色词的意思。(1)见睿微弱,谓曰_(2)因相视流涕_(3)王导愀然变色曰_(4)众皆收泪谢之_,答案,点拨,题例精析,题例精析,点拨 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解答时一定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不能见字取义。,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颜色词的意思。(1)见睿微弱,谓曰_(2)因相视

23、流涕_(3)王导愀然变色曰_(4)众皆收泪谢之_,答案,点拨,题例精析,谓:对说,告诉,涕:眼泪,色:脸色,表情,谢:道歉,答案,点拨,题例精析, 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点拨 此题考查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题的时候,要熟练掌握“之”的常用意义和用法。例句中的“之”,代词,他。A项,之,结构助词,的;B项,之,连接主谓;C项,之,动词,到,到达;D项,之,代词,他。,题例精析,答案,点拨,题例精析, 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

24、的一项( )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D,答案,点拨,题例精析,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_,点拨 本题考查语句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殊,差别。,题例精析,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_,答案,点拨,题例精析,风景没有大差别,只是抬头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答案,点拨,题例精析,4.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

25、句。(用“”断三处)我 以 中 州 多 故 来 此 求 全 而 单 弱 如 此 将 何 以 济!,点拨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指在说话或朗读时,在语句前后以及中间所作的间歇,其作用在于使句子结构层次分明,也为了充分表达感情,朗读停顿一般是以意思为单位的。句意为:我因为中州地区多变故,来到这儿求安,结果这里如此势单力薄,将靠什么来成就大业?,我 以 中 州 多 故 / 来 此 求 全 / 而 单 弱 如 此 / 将 何 以 济!,答案,点拨,题例精析,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_,点拨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桓彝见王导谓曰:“向 见管夷吾,无复忧矣!”,侧面表现

26、了王导的才华、声望。王导在众人情绪低落,前途一片渺茫之时,能够鼓励士气,齐心协力。,王导是贤明的治国人才,别人将他看作管夷吾;王导是一个积极面对困难的人,面对国家危难,大家只是消极流泪,他却壮怀激烈,号召大家积极面对,为国效力。,答案,点拨,题例精析,6.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迫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迫感往事宋 陆游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注释】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 _,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这首诗像是一篇时事评论,陆游在诗中揭穿了以秦桧为

27、首的投降派卖国的庐山真面目,不仅抨击秦桧的当权误国,也痛斥了整个昏庸的南宋统治集团。,题例精析,答案,点拨,题例精析,6.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迫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迫感往事宋 陆游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注释】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 _,答案,点拨,题例精析,“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这两句用了“江左夷吾”和“新亭对泣”的故事,感叹当时国家危急,官员却只懂得明哲保身,不要说会出现治国的能臣,连为国悲伤哭泣的人都没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愤慨

28、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_ _ _ _,二、(2017咸宁)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问题。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题型解读,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29、有删改)【注释】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质:抵押。没:没收。营护:料理,护送。,题型解读, 1.下列句中,加颜色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C.总园谓所亲曰(告诉,对说)D.时人义之(正义),题例精析,答案,点拨,点拨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D.时人义之(认为有义气)。,题例精析, 1.下列句中,加颜色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C

30、.总园谓所亲曰(告诉,对说)D.时人义之(正义),题例精析,D,答案,点拨, 2.下面各组中,加颜色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C.乃出私钱赎之 乃入见(曹刿论战)D.裴度亦奏其事 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题例精析,答案,点拨,点拨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A.以:把/以后的意思。B.于:从/在。C.乃:就,于是。D.其:这/语气词,表猜测。,题例精析, 2.下面各组

31、中,加颜色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C.乃出私钱赎之 乃入见(曹刿论战)D.裴度亦奏其事 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题例精析,答案,点拨,C,3.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题例精析,答案,点

32、拨,点拨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柳宗元上书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到播州就任。裴度亦上奏这件事,刘禹锡终于改授连州刺史。,题例精析,3.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题例精析,答案,点拨,A,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_(2)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_,题例精析,答案,点拨,点拨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关键词有“执友”“何”“若是”。,题例精析,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_(2)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_,题例精析,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答案,点拨,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