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 1元10 角,1角10 分,1 元100 分。2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3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认一认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等、笔、橡皮、尺、练习本等若干。每人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过程:一、 故事导入。今天,老师先请小朋友听一个小故事。(教师点击播放小故事:从前有个爱问问
2、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爷爷,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 188元 8角 8分钱。”孩子急着说:“怎么只有这么少的钱呀?”爷爷笑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人民币)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出示课题)【设计意图:创设清净,以故事导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 新授:(一)认识人民币。1. 课件出示所有面值的人民币图。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请小朋友结合每组中自己带的人民币,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他们的,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组
3、讨论。)2. 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每一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我们将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再请同学上来介绍给全班小朋友来认识。(学生在小组中利用电脑课件分类或利用实物分类)3. 指名学生上来按自己分类的方法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学生大致有两种分法:分成硬币和纸币两类;B:按元、角、分来分类。)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4.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呢?5. 看看屏幕上展示的人民币,按每种面值一张来计算,这些人民币共有几元几角几分?(让学生算一算)6. 现在你知道爷爷为什么说我们国家有 188元 8角 8分钱了吗
4、?7、 观察硬币的另一面,你看到了什么图案?(国徽)8、出示 P62页的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连一连,再拿一拿。9、出示 P62页的想想做做第二题,指名回答,添书。我们要象热爱自己的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不要随意损坏它。【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有认识人民币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通过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而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并养成热爱人民币的习惯】(二)、人民币的进率。1.过不久,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小朋友想买一块 1角钱的橡皮。用这些(屏幕出示 1分、2 分、5 分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钱币,你会怎样付钱来买这块橡皮呢?你有哪些不同的付法?(请学生上来演示不同的付法和学生在组内演示不同
5、的付法,领会 10分就是 1角。)2.通过付钱买橡皮你知道了什么?板书:1 角10 分考考大家:2 角( )分 5 角=( )分 9 角( )分10 分( )角 40 分( )角 90 分( )角提问:你是怎么想的?3.一会儿,小朋友又看中了一本一元的本子,用右边的这些角币,你该怎样付钱就可以买到这本本子了?(屏幕上出示 1角、2 角、5 角面值的纸币获硬币若干)a)学生上来演示付 1元的不同方法,大家领会 1元10 角。通过付钱买本子,你又知道了什么?b)通过 1元10 角,你还能想到哪些?2 元?角 8 元?角 20 角?元 70角?元4.你们知道了 1元10 角,1 角10 分,请你想一
6、想,1 元?分 你是怎么知道的?5.通过学习,你能给元、角、分三个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个队吗?你是怎么知道最大,分最小,角在中间的?【设计意图:通过购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冉。学生在购物的情境中增长见识】(三)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你还知道了什么?三、购物游戏。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导小小商店,进行一次小小的购物活动吧!1.示货架。谁能给大家介绍货架上的商品和商品的价格呢?2.你想买那些商品?3. 只给你 20元钱,你打算买哪些物品呢?小组内讨论,学生汇报,教师先示范 12 种买的方法。确认按“成交”,看看自己所购商品的总价格有没有超过 20元。4. 学生在组内进行购物的操作。或请组长记录下购物的方案,指名学生上教师机演示给大家看。【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四、 总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尝试了有计划的购买商品。学习这些,你觉得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学生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