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优中考网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一,课标透析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规定设计: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学情分析1、课本上的例子浅显易懂,同学阅读没有问题,需要补充其他事例。2、新教材更多事例、更多颜色外,在正文的组织和模式上与旧教材还是极为相似的,我们很多时候仍然不自觉地顺旧思路组织教学。3、现代学生(尤其是城镇学生)能理解教授的观点,但事实上未必接受,
2、实行的是说和做的二元向度。4、教师能否落实新课标的关键在于课文需要灌输的东西尽可能的内化成学生的自觉意志。5、思想品德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我该怎么做三,内容介绍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主要内容:什么是挫折,为什么会有挫折,以及由此产生的三种不同结果。帮助同学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帮助同学理解应该以什么态度面对挫折。 第二框“挫折面前也从容” 主要介绍一些怎样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怎么应对挫折第六课:为坚强喝彩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主要介绍坚强意志的表现、坚强意志的作用提供参照和榜样、诱导自觉的意志品质锻炼第二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主要是告诉学生一些怎样磨炼坚强意志的方
3、法。 四、设计思路第五课设计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理解挫折的二元作用提高善待自己抗挫折能力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教学准备:1、学生演讲内容为课文相关主题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教学环节:一、课前演讲(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同学评论教师点评学优中考网 二、从演讲和评论引入课题,进入教学(一)出示材料,阅读讨论1、材料一,讨论: 、对上述案例有何看法? 、如果是“我” ,会如何处理?意在引起注意,认识到挫折无处不在,很多看来很严重的事,可能换个时间、方式,或在他人看来就会是件小事,甚至是可笑的事,所以事到临头,不必惊慌 2、材料二,讨论: 、经理基于的理由可能是什么? 、如果是
4、“我”,会自杀吗?为什么?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对待挫折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处理不好,对自己和他人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3、材料三,讨论:、如果是“我” ,会是怎样的人生轨迹? 、主人公坎坷的人生与最终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合 1、2 的案例, “我”有什么想法?认识到“客观事实主观思维行为后果”三者中, “客观事实”无法改变,要想“行为后果”尽可能好的话,只有正视和改变“主观思维” (二)关注自身,加深体验1、交流:自己的一次挫折体验,以及解决方法。 (教师板书记录)2、讨论:“我”可有类似体验,如何解决的3、互助:罗列“很受伤” 或容易“受伤”的事,小组讨论如何解决4、归纳:“我”的启发
5、、面对挫折的常规做法例如心态、方法等等意在感受他人受挫和面对挫折的心理,反思自己对挫折的理解和解决方式,给自己提供参照、提高对挫折的耐受性。(三) 、归纳总结,提高认识1、引导学生归纳(二)中所提到的有效方法2、如何求助、求助途径3、引导归纳(二)中讨论触及的不同的心态、思维方式面对挫折会有不同的态度,从而有不同的结果,总结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挫折意在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要注意的是:对学生一些怯懦、消极的方法要予以理解,肯定“在某些时候”退却并非坏事。对积极乐观的同学,也不可一味鼓励往前冲,其实很多时候明知不可为,还是该退且退。三,教师小结,结束课题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教学目标:帮助同学理解坚
6、强意志对成功的促进作用提高意志品质锻炼的信心和能力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教学准备:1、学生演讲内容为课文相关主题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教学环节:一、课前演讲(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同学评论学优中考网 教师点评二、从演讲和评论引入课题,进入教学(一) 、讨论思考“慷慨就义易,从容赴难难”的意思、道理所在(易在何处,难在哪里)、 “我”的理解、列举事例意在帮助同学理解:坚忍的、长期的坚持和信心需要更为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更难更令人感动。成功路上更需要这种品质(二)生活体验1、调查:能坚持查字典、预习、复习、提问、订正(基本要求,完成不难)的同学。2、讨论: 如果坚持完成这些要求的好处(现身
7、说法) 为什么不能(没有)坚持下来?对自己的影响 如何才能继续坚持?引导认识坚强的意志品质并不神秘,不难做到,很有好处,提高信心。(三)榜样示范1、阅读 p7374 材料,讨论给出的问题2、阅读 p77 图片,列举同样伟大的、卓有成就的伟人名家,讨论他们的共性3、身边的人身上可有这种共性,在哪方面取得了什么成绩,有何启发明确:坚强的意志对成功至关重要(四)实践思考1、列举自己长期、短期目标2、反思目标达成情况3、思考影响目标达成的自身的弱点4、计划如何克服弱点达成目标 (五)作业:修改(四)并书面化三、教师归纳、祝福、结束课题五、备课反思1、教材与现实是有距离的2、专家与教师是有距离的3、教师与学生是有距离的4、思品课要想抓住学生,影响学生,尤其需要研究学生。5、思品课要更多关注自身、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不可就事论事, “小课堂大社会”不会过时学优中考网 学%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