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最后一课》教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24830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教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后一课》教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后一课》教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后一课》教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后一课》教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优中考网 5 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感受小说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2充分理解文章表现重大主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深深地受到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3了解在情节发展过程中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突出主题的方法。4培养学生在讨论、寻找、合作中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人物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哈墨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通过复述、评议、讨论、品读等提高语言与思维能力。媒体运用: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国际歌磁带或光盘。课时安排:2 课时。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2朗读全

2、文,大体理清情节思路。3搜集有关普法战争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激发兴趣 ,完成积累)。(一)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 (板书:最后一课)(二)作者介绍(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所收集的知识自由发言,教师作归纳总结)。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 19 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 12 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 4 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学优中考网 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

3、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二、同学们收集了哪些有关普法战争的资料?请在全班交流一下。(学生交流搜集的材料,教师检查搜集情况,引导学生熟悉小说背景。)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第一自然段。教师提示: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 年)。普法战争是 18701871 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 年 7 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是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 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

4、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本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哈墨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三、出示投影,检查课前预读情况。(一)注音: 哽住(gng) 踱来踱去(du) 惩罚(chng f) 祈祷(q do) 懊悔(o) 诧异(ch) 纵身(zng) (二)解词(学生抢答):诧异:觉得意外和奇怪。懊悔:烦恼、悔恨。 哽咽:因极度悲伤、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宛转:形容声音的圆转柔和。惨白:非常白。 四、第一个教

5、学板块:听读-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一)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去了解。小结:小弗郎茨、哈墨尔先生。这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茨在最后一课中见闻与感受以及哈墨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国热情的。(板书:小弗郎茨、哈墨尔先生)学优中考网 (二)默读全文,说说文章思路。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边读边思考,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学情预测:以“最后一课”为重点,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思路。可能有如下几种:1课前、课上和下课。2上学路上,上

6、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3上课前,上课时。小结:以上故事情节的三种划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种更为妥当,因为:它将故事情节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下课,突出了“课上”的情景;而第二种将故事情节分为四个层次: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和宣布下课、其中一、二部分意思相同,可以合并,都指上课之前,不必单独划开;最后一种划法将故事情节分为两个部分:上课前、上课时,但不包含“下课”的情景,缺少了故事的完整性。所以课文按第一种分法为好:第一部分(110 自然段):写上课前,小弗郎茨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第二部分(1123 自然段):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

7、课、历史课与拼音课;第三部分(2429 自然段):写下课时的情景。(板书:课前、课上、下课)三、第二个教学板块:品读(体味语言、感悟思想)。(一)品读小弗郎茨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按小弗郎茨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小结:小弗郎茨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

8、,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哈墨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茨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板书:语言 动作 心理)学优中考网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听读和品读,了解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也使我们认清了侵略者的罪恶,从而激励我们要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同时,使我们了解了学习小说必须认真阅读,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作品的主题。五、作业布置:参看课后练习第三题,思考各段文字后

9、括号里的问题。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检查作业,继续第二教学板块。(一)品读哈墨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集中讨论、学生评析、教师小结归纳。从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入手。1哈墨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2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的含义是什么?3哈墨尔的动作、神态表现了哈墨尔怎样的感情?小结:哈墨尔先生是一位有 40 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在对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弱点的直率

10、批评中,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得到细腻的表现。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现了他内心巨大的悲痛,也表现出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心。(二)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1 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2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 为什么小弗郎茨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明确:1 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这样也就可能失去祖国。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学优中

11、考网 2 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3 小弗郎茨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习,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三)作品是怎样描写人物的?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讨论,从课文的阅读中体会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明确: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1肖像描写:如“哈墨尔先生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写出了他的严厉;“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写出了哈墨尔先生用这种庄严的方式纪念他的“最后一课”,

12、使人物形象更加含蓄深沉。2语言描写:如哈墨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写出了哈墨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深刻理解和热爱。3行动描写:如“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写出了人物强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告别讲台的沉痛悲哀的心情。4心理描写:如“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表现了小弗朗茨对侵略者的嘲讽和抗议!5细节描写:如作品中两次出现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

13、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霍瑟老头的眼镜和初级读本,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字贴等,都极其生动强烈地烘托了气氛,对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第三个教学板块:运用(激活思想、拓展迁移)。(一)激活思想。1小结全文:这篇小说以小弗郎茨在法国沦陷时“最后一课”中的见闻感受为线索,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2提问:同学们学习了最后一课后,你受到了哪些教育?(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学生明确:失去国土的法国人民这样热爱他们的民族语言,这样热爱他们的国家!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我们要热爱中华

14、学优中考网 人民共和国!同时,在写作上,我们要学习本文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二)拓展迁移。1作者为什么样不把哈墨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茨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讨论,点拨。) 教师点拨:正因为普通,哈墨尔先生和小弗郎茨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2放国际歌,让学生沉浸音乐世界,回忆故事情节,想象故事情境, 体会文章主旨。三、 总结课文 。1 归纳思想内

15、容。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文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朗茨和哈墨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文章通过对小弗朗茨和哈墨尔先生言行、心理的描写,刻画了两个人物的典型形象他们是千千万万普通法国人民的代表。在他们身上,表现了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的决心和信心,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2 写作特点: 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心理活动。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转变,暗示时代背景。四、课后作业。(一)阅读并模仿都德的最后一课、魏巍的我的老师、鲁迅的藤野先生等写老师的作品,写一篇描写你的老师的文章,用心写出老师对你的深刻影响,注意运用丰富生动的描写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二)完成伴你学语文该课练习。 附:板书设计情节 人物学优中考网 小弗郎茨 哈墨尔先生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深情、悲痛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思索、内疚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沉思、悲愤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思想情感:悲愤、沉痛的爱国情怀学优中考网 学优中 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