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线段、射线、直线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线段、射线、直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课的内容,本节课是让学生学会“线段、射线、直线”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有关图形的知识。“线段、射线、直线”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以后学习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由它们构成的,所以,”线段、射线、直线”是今后研究比较复杂图形的必要基础。从本节课开始出现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法、几何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是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所必备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整个几何学习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二、设计思想通过生活中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借助多媒体创设的问题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增强学习信心,通过各个环节对各个知识点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梯度性的问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得出知识点。将问题转化为师生,多媒体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利用问题的方式将实际情景抽象为数学模型,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把实际问题转为成数学问题,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一、教学目标来源:学优高考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二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1.知识目标:(1) 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法,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2) 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2.能力目标:(1) 在
3、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 通过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法,理解直线的性质。教学难点为几何语言之间的转化。五、教学环节的说明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意突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变“教学”为“导学”,利用演示文稿结合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培
4、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开始我让学生回顾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并进行基本的分类,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作图、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利用幻灯片动态演示由线段得到射线和直线的变化。(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课件,直观的感受到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来源:gkstk.Com接下来我对照讲解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二)尝试发现,探索新知。我提出问题:要在墙上固定一跟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子?这里不忙于让学生解答,而是安排动手操作的实验: 用图钉和纸条模拟钉子和木条,学生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后,发现要固定住至少纸条需两个图钉的事实。来源:学优高考网再让学生画图实践
5、,画经过一点的直线和经过两点的直线。我引导学生得出直线公理,并用幻灯片演示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的认识,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三)例练应用,解决问题。来源:gkstk.Com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我精心设计习题。问题 1: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画法;来源:gkstk.Com问题 2:让学生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和联系。问题 3:让学生熟悉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让学生熟悉点与线段的位置关系,巩固线段的表示方法,并培养学生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简单图形的能力。)(四)归纳总结。小结主要由学生完成,我作出适当的补
6、充。最后用表格归纳出直线、射线、线段的画法、表示方法及区别联系。(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出今天探索的知识点,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同时培养表达能力。)最后,我谈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自我评价:本节课由学生牵拉细绳的活动出发,抽象出数学模型,引申出线段的概念,进而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由线段得到射线和直线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联系;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画直线、射线、线段,发现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得出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本节课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操作交流中,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展示,获得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