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捕蛇者说【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重点)2了解“说”的特点,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及对比的写法。(难点)3了解封建社会老百姓的痛苦生活,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教学建议】建议本课分两课时,依据学情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方式一:第一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一、二并交流展示;第二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三并交流展示且完成当堂演练。方式二:第一课时进行自学互研;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展示、当堂演练。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新课导入:同学们,在礼记檀弓下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从泰山下经过,看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听着,不禁动了恻隐之心,
2、派自己的学生子路前去询问,子路问:“你这样痛哭,一定是遇到了非常悲伤的事吧?”那妇女说:“是呀,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听了子路的回话后,不禁问:“那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呀。”孔子于是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会有同学觉得难以想象。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一开始也是不大相信这样的事,可是当他亲身经历了一件事后,他不但相信了,而且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散文捕蛇者说。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文章。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 识 板 块 一
3、 疏 通 文 意 , 理 清 结 构 。1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及背景。(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 (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因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诗文600余篇,无论是政论、杂文、史传还是山水游记,都饱含深刻、充实的思想内容。有柳河东全集传世。(2)时代背景:唐宪宗元和年间,赋敛极重,全国税户比唐玄宗时期减少了四分之三,而兵员却增加了三分之一,使得民不聊生。被贬永州的柳宗元亲眼见到民生凋敝,政府横征暴敛,因而写下了这篇文章,揭露当时的弊政。(3)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用以陈述作者对某
4、些问题的看法或抒发某种情感,写法上不拘一格,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表现为叙议结合、先叙后议、先议后叙、边议边叙,核心是“议”。2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1)给下列生字注音:啮人(ni) 御 (y) 挛踠(lun)(wn) 瘘(lu)募(m) 嗣(s) 数(shu) 莅(l)蹙(c) 殚(dn) 顿踣(b ) 相藉(ji )悍(hn) 叫嚣(xio) 隳突(hu ) 缶(fu)谨食之(s) 熙(x) 俟(s) 疠 (l)(2)通假字:吾尝疑乎是(“乎”同“于” 。)(3)多义词:为 然 得 而 腊 之 以 为 饵 (动 词 , 作 , 制 成 。)今 吾 嗣 为 之
5、十 二 年 (动 词 , 做 , 干 。)故 为 之 说 (动 词 , 写 。) )已 可 以 已 大 风 (止 , 这 里 指 治 愈 。)比 吾 乡 邻 之 死 则 已 后 矣 (已 经 。))赋 岁 赋 其 二 (征 收 , 敛 取 。)孰 知 赋 敛 之 毒 (租 赋 。))疠 可 以 已 瘘 、疠 (恶 疮 。)呼 嘘 毒 疠 (瘟 疫 。) )入 当 其 租 入 (缴 纳 。)竭 其 庐 之 入 (收 入 。))岁 岁 赋 其 二 (每 年 。)积 于 今 六 十 岁 矣 (年 。))甚 貌 若 甚 戚 者 (很 。)未 若 复 吾 赋 不 幸 之 甚 也 (厉 害 。)孰 知 赋
6、 敛 之 毒 有 甚 是 蛇 者 乎 (超 过 。))若 貌 若 甚 戚 者 (好 像 。)若 毒 之 乎 (你 。) )毒 若 毒 之 乎 (怨 恨 , 痛 恨 。)呼 嘘 毒 疠 (有 毒 的 。)孰 知 赋 敛 之 毒 (祸 害 。))生 君 将 哀 而 生 之 乎 (使 活 下 去 。)而 乡 邻 之 生 日 蹙 (生 活 。) )食 退 而 甘 食 其 土 之 有 (吃 。)谨 食 之 (喂 养 。) )(4)古今异义词: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汪然出涕曰(古义:泪水盈眶。今义:水深而广。 )以尽吾齿(古义:年龄。今义:牙齿。 )(5)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然得
7、而腊之以为饵(肉干。这里指把蛇晾干。 )岁赋其二(征收,敛取。)动词用作名词殚其地之出(地里的收成。)竭其庐之入(家里的存粮。)名词作状语岁赋其二(每年。)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天天。)使动用法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来。 )3自由朗读,翻译课文,疏通文意。4这篇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篇课文可分三部分。第1段为第1部分,交代捕蛇的缘由。第24段,通过与蒋氏的对话揭示赋敛之毒甚于捕蛇。第5段为第三部分,点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全文是按“缘起访查询问感想”的顺序来写的。 知 识 板 块 二 理 解 内 容 , 把 握 主 旨 。5本文中心句是哪句话?课文一共写了几
8、件事?以哪件事为主?“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本文共写了两件事,即捕蛇之危险和赋敛之毒害,以写后者为主。写赋敛之毒,是通过捕蛇和纳税两件事的对比,用蛇之毒衬托出来的。两件事又是主要通过访问蒋氏得知的。6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描绘毒蛇之异?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主要从颜色、毒性、用途三个方面加以描绘。“异蛇”如此之毒,但“永之人争奔走焉”,作者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了当世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就是“赋敛之毒”。7蒋氏一家遭遇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愿意放弃捕蛇的差事?蒋氏一家三代都死在捕蛇这件事上,自己有几次也差点丧命。但即使如此也不愿丢了这件差事,因为交赋税的不幸比捕蛇更厉害。8蒋氏的
9、两次“戚”各为了什么?作者的两次“悲”又是为了什么?蒋氏的第一次“戚”是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是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是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 ,第二次“悲”是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悲伤(为社会) 。9作者写本文的意图是什么?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捐杂税之害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但作者将变革这一切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身上是不现实的,这是作者思想局限性的表现。 知 识 板 块 三 合 作 研 讨 , 探 究 写 法 。10本文在
10、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对比的手法,请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比的?有何作用?一生存情况。是以乡邻们在重赋逼迫下非死即徙以至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能“以捕蛇独存”作对比;二生活状况。是以悍吏来乡索租闹得鸡犬不宁跟自己“弛然而卧”“甘食其土之有”“熙熙而乐”作对比;三危险次数。是以自己“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跟乡邻“旦旦有是哉”对比。作用: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衬托赋敛之毒。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11默读全文,说说这篇“说”是怎样处理“叙”和“议”的关系的。第1段交代捕蛇缘由,其中说明蛇有剧毒、有特殊医疗功能,用的是说明笔法,后面用的是叙述笔法;第2至4段叙述了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情。第5段先用“余闻而愈悲”结束叙事,转而进入议论,接着引孔子的话作为理论根据,并用跌宕笔法,先表“疑”后表“信”,为主旨句的出现蓄势,最后,卒章显志,点明全篇主旨。所以,全文用的是先叙后议的笔法。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 疏通文意,理清结构。(对应第14题)知识板块二 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对应第59题)知识板块三 合作研讨,探究写法。(对应第1011题)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这节课我学会了:2还存在的疑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