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9 课短文两篇教案第一课时: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来源:学优高考网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顾问的阅读理解能力。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 。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新课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吟
2、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 【导入切题而留有悬念,也是研讨与练习三的要求】二、走近作者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
3、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布置了预习,可让学生介绍,也可中途由老师切出】三、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2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 (2)小组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酌情指导,教师也可
4、预设重点字词全班解决。【虽有预习,课堂毕竟是课堂,尤其是字词句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切基础的基础】四、品读文本三读蓄势1.一生朗诵全文,师生简评。2.一生再读,明确要求:找出短文中作者犯下的一个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教师乘势设疑是否要让张岱改改。来源:学优高考网3.全班齐读,明确要求:找出文中一个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词语。(“痴” )【三次朗读,要求不一,同时是为深入文本蓄势。 】三痴解意“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说?自由朗读,讨论,找出张岱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特别的呆气。(1) “痴行”(“是日更定” , “独往湖心亭” ,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
5、声俱绝”的时候去的)教师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除了从人的听觉来描写,还从什么角度来写?(可有类似“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想象)这样的天气我们在家干什么?可是他却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凌晨时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痴人“痴行” ,真是“怪异”啊。(2) “痴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生读,有感情地读,说说此景异在哪里。教师提示: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A.“天与云与山与水”是否拖沓?去掉读一读,对比读出田地苍茫的景象。B.量词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
6、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C.顺序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与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条而已”?D.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读出“而已”的言外之意。教师明确: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可多媒体摘要显示: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
7、,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细腻的品读,读出内涵,读出妙处。并理解本文的白描手法】(3) “痴心”1.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却又写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坏了?一生读“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A.“此人”是哪种人?用文言文说说看。(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B.如果张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最好有神态?(彼此彼此)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是,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
8、陵人,客此” ,却不留电话、地址、QQ 号,这段奇遇,是不是张岱处理得太草率了?这样看来,张岱追求的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呢?现在我们重新来看我们最初发现的那个矛盾,是张岱数不清人数吗?张岱笔下的自然如此清冷浩大,如此孤独,这其中是不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舟子说他痴,他会辩解吗?当时他会是怎样的表现?他心里会说什么呢?现在,同学们知道“张岱心中有寒冰”的谜底了吗?【围绕解读痴人之“痴行痴景痴心” ,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内核】五、练习拓展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一个人,登台长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个人,登高作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个人,独往湖心亭: 惟长堤一痕
9、、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个人,寒江钓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让我们一起回顾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江雪吧。(可比较它们在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或者假设时空倒流,张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钓鱼的柳宗元,你认为张岱会认他为知己吗)【借助恰当的练习资源拓展,通过比较进一步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六、朗诵留白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动情的齐背课文声中结束全文。 【巧借曹诗,再吟文本,余音不绝】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就“我看古人之痴”为话题,课后练笔。附: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张岱痴行 痴景
10、痴心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课前预热:同学们,让我们用“闲”字组词,比一比,看谁反敏捷?你 看到“闲” ,想到了什么?并请同学交流。一、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引出苏轼及课题。来源:W二、明确本节课的三内容“读 品 悟” (媒体出示,背景始终有夜色中悬挂一轮圆月)三、读得顺畅。自主朗读,熟悉课文。来源:学优高考网要求:(媒体出示、背景始终有夜色中悬挂一轮圆月)1读得流畅响亮。2读得字正腔圆。3读得抑扬顿挫。4读得层次分明。具体实施如下:A、生自由读。B、抽一位同学来读。C、请同学对刚才那位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D、教师朗读课文。E、学生评价教师的读法。F、分角色朗读课文(男叙事 女写景
11、 合抒情议论)四、疏通文意。 (6 人小组合作探究)1第一大组同学梳理叙事部分。2第二大组写景抒情部分。(媒体出示)温馨提示: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留(保留)如地名、人名、年号等 删(删除)补(增补) 换(替换) 调(调整语序)3学生翻译后同学、教师分别评价。来源:学优高考网(分别从叙事 写景 抒情等几个方面来评价)4又读课文一遍。 (读得明白还不行,还得顺畅)五讲解文章:讲第一层次(媒体出示) “元丰、 、 、 、 、 、 、 、中庭”要求:请根据第一层次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你 认为最恰当的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这一段话是在叙述_ 事。如:寻友、赏月、 、 、 、 、 、 、(媒体出示)张怀
12、民与苏轼的资料。 全班再读一遍课文。讲第二层次:自由读第二层次,你发现了些什么景物?读后交流。问:为什么作者眼中只写“竹、柏”之景呢?探讨解决讲第三层次:(媒体出示)读出深意:何夜_何夜_但少_耳。教师读后生又读。合作探究:文中“闲人”该怎样理解?(媒体出示)苏轼被贬谪黄州的资料。明确“闲人”的意思:A:被闲置的人 B:闲情逸致的人六拓展延伸。1补充 2000 年法国世界报对苏轼的高度评价的文章。 (学生齐读)2面对该怎样对待,我们该怎样对待?(音乐声中,学生自由交流)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3教师用美语回答该怎样对待逆境。七、 (媒体出示)让经典常驻心间。 (用提示来背诵课文)叙事:月色入户_ 亦未寝_写景:积水_ 盖_抒情议论:何_ 何_八、 (媒体出示)用下面两句美语结束本课。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胸怀永远旷达宽广。板书: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叙事: 寻友 赏月写景: 月色 竹柏抒情、议论: 旷达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