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

类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风筝》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 上传人:weiwoduzun
  • 文档编号:4812062
  • 上传时间:2019-01-14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6.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风筝》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资源描述:

    1、风筝班级: 姓名: 【导学目标】:1、识记、理解、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4、感悟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保持纯真美。【知识链接】鲁迅(18811936)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 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1918 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20 世纪 20 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散文诗集野草

    2、,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 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篇 ,其中中篇小说阿 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鲁迅(周树人)是大哥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 。风筝一文选自野草 。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出“我”对小兄弟浓烈的兄长之爱,歌颂了兄弟情深和鲁迅先生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第一课时【自学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风筝( ) 秃( ) 丫杈( ) 蟹( ) 憔悴( ) ( )蕾( ) 点缀( )诀别( ) 荡漾( )嫌恶( ) ( )笑柄( ) 可鄙( )什物( ) 惊惶( )瑟缩( ) 掷( ) 傲然( )虐杀( ) 堕( ) 宽恕( )恍然

    3、大悟( ) 苦心孤诣(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肃杀: 虐杀: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3、有情感朗读课文,就“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这两个问题小组内部交流。【合作探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2、看见放风筝本应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 “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 ,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3、 “我”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的原因是什么?(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4、4、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 为什么说不许弟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指“我”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 “可鄙的” ;发现小兄弟偷放风筝, “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当年自己的脚不仅是践踏了一只风筝,而且还践踏了一颗幼小的心灵,是对小兄弟的精神虐杀!5、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这点尤其令人悲哀沉重。【

    5、当堂训练】1、识字写字:请工整地把下列词语中注音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按序写在田字格中。荡(yng) (s)缩 (n)杀 抉别 慌然大悟 苦心孤意2、积累运用:请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老师刚一提示,张明就恍然大悟说道:“我还是不明白,还是不明白!”B、她苦心孤诣的钻研与大胆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C、看了火箭队和湖人队精彩的比赛,几个 NBA 球迷正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巨星姚明的突出表现。D、父亲已经走远了,她还站在门口遥遥在望。3、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第二课时课堂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保持纯真

    6、美好的天性。一、文题解读: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 不是 “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线索 【合作探究】1、本文写了关于“我的小兄弟”的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34 段一面写“我” ,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3、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鲁迅是在自责自己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出了同情、后悔、自我谴责之意。4、文章开头结尾描写有什么作用?首尾呼应:文章首尾两次描写的肃杀的冬景,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是当时黑暗社会现实

    7、的象征。空中浮动的风筝既是故乡春日的象征,更是美好的理想的象征。二、情感把握:在北京的冬天看到天空中浮动的风筝,在“我”是一种 ;发现弟弟竟瞒着“我”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意, “我”感到 ;到了中年, 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我”感到 ;“我”希望能得到小兄弟的宽恕,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 “我”的心越发 。从阅读感受来看,全文始终笼罩者两种情绪,一个是 ,一个是 ,朗读时,语调应是 ,包含强烈的自我遣责和社会遣责意味。【知识拓展】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你小时候也做过很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当堂训练

    8、】1、判断下列语句的描写类型。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 )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 ( )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 ( )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 )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坠着,坠着。 ( ) “有过这样的事么?” (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E、心理描写 F、环境描写2、下列对于本文思想内容的认识正确的有( ) (多项选择)A、批判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和方法,提倡近代儿童教育的科学观念。B、对封建的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恶痛绝,并启发人们思考,从而有所觉悟。C、自我解剖,勇于正视自己缺点,善于反省和自责,洗涤自己的灵魂。D、对春天,对青春的怀念,对美好事物的醉心和探求。E、体现的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心灵美的颂歌。(五)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风筝》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481206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