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西八里中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1毛泽东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二、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语言。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四、教材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2、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五、教具准备:mp3六、教学过程:第一教时课型:新授。方法:讲述、讨论。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二、关于
3、生字新词:要塞( )阻塞( )堵塞( )塞子( )荻港( )获得( )溃退( )/ 62歼灭( )阡陌( )纤维( )锐不可当( )当真( )不含:业已:三、新闻的有关知识:一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二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三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分为:主标、引标、副标) 、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
4、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四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四、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 ,以了解背景知识) 。五、布置课堂练习:基训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从 20 日夜地点(1000 余华里的战线)事情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 日可全部渡)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第二教时课型:新授.方法: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
5、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63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整理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至 4 月 22 日 22 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一千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23 日可全部渡完。二、研读课文:研讨: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教师
6、点拨: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一气呵成。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 ,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讨论:本文
7、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准确,首先是用词准确。例如, “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 “冲破敌阵” “突破安庆、芜湖线”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都运用得准确。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 ,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词在程度上的差别,表达才算准确。例如,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加上一个“很” ,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例如, “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语言的精练、铿锵,有两点值得注
8、意。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例如, “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 ,就拖沓了。又如, “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 。这类例子还很多。/ 64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文气。或雅或俗,各得其妙。三、学习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整体感知:、速读新闻,理清新闻六要素: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84 年 11 月 4 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得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各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经过与
9、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二)思考品味:1、完成研讨与练习四2、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1)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2)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3)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4)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5)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三、拓展延伸:1思考题: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
10、下。 ”从文中选择论据来证明蒋军的大势已去?阅读全文寻找证据,证明我军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2完成研讨与练习三第三组,感受新闻语言的生动与形象例:比较下面两段话:A20 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 30 万人。B20 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 小时内即已渡过 30 万人。分析:上面两段话主要意思一样,但第 1 段表达较笼统。第 2 段中将“越过”改为/ 65“突破” ,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是经过激烈的战斗才取得胜利的。 “渡至”比“到达”的意思具体确切,
11、说明人民解放军是从水路进军的。而第 2 段中的“24 小时内”和“即已”则比“共”字更具体、更准确了,突出人民解放军渡江时间短、进军神速。第 2 段是毛泽东的原文,和第 1 段作比较,充分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和简明。四、教师总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五、提高巩固从近期报纸上找一则你最喜欢的新闻进行分析,分别找出该则新闻的六要素、结构要素以及进行适当的点评,具体的阐述你喜欢它的原因。六、作业练习检查字词课后练习讨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西(较详)中(略)东(详)/ 66长_横渡_江(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溃不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