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易基础教程,吴涛 QQ 1125253941 Email ,第一章、易经 第二章、易传 第三章、易学 第四章、易图学 第五章、易学中的思维方式 第六章、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节、易经一书的内容与性质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处于“六经”、“十三经”之首的地位。A、“易经”二字做为书名的意义 B、易经的内容 C、易经的性质,A、“易经”二字做为书名的意义,1、普遍、包容一切的意思 2、周代,指历史上存在过的夏、商、周三代中的周代 3、古代卜筮书籍的统称 4、“易”是相形字,模仿的是蜥蜴 5、由日月构成,表现的是阴和阳 6、变易、不易、简易,B、易经的内容 易经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卦;
2、整部书由64卦构成,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30卦,起于乾坤,终于坎离, 后一部分34卦,起于咸恒,终于既济、未济。,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如何解读六十四卦方圆图,卦:卦象、卦名、卦辞、爻辞,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历,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山火贲,贲:亨,小利有攸往。,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六二:贲其须。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上九:白贲,无咎。,C、易
3、经的性质,1、义理之书,主要讲天道与人事教训的著作; 2、卜筮之书,其书的内容,不仅卦象,就是卦辞和爻辞,也是为卜筮而作的。卦爻辞是人们进行占筮活动的记录。,第二节、龟卜和占筮,人类的精神文明起源于巫术,上古时代的中华民族,由于其历史的局限性,对于各种事务,都以龟卜、噬占做为决策手段。在先秦古籍中关于“卜居”、“卜宅”即为风水说的前身。在发端于近代欧洲的实证科学,就是从宗教神学的统治下面独立出来的,并且从思辨哲学中逐渐分离出来。,巫术宗教科学 人类历史的进程就是这样进化的。术数都是以积极的态度来解释自然,使自然为人所用。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巫术宗教思辨哲学实证科学。这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进化历程。
4、,第三节、卦爻象的起源与结构,1、伏羲氏观象立卦 2、文字说,1、伏羲氏观象立卦 仰观日月星辰等天象,俯察山川泽壑等地形,同时又观察鸟兽等动物的皮毛文采以及植物的生长状况,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做八卦。,2、文字说 认为八卦在古代分别是天、地、风、雷、火、水、山、泽等文字,后来才演变为八卦。,第四节、卦名和卦序,卦名:八卦或者六十四卦的名称 来历:1、取象说:八卦源于对自然界中事物形象的观察,卦象和卦名是统一的;2、取义说:八卦卦象各代表一定的意义,卦名是卦象代表的意义来规定的; 卦名和卦象之间有必然的联系。3、取筮辞中常见主要之一字为卦名。有47卦之多;4、取筮辞中常见主要之两字为卦名。例
5、如:同人、无妄、明夷、归妹5、取筮辞中常见的主要一字另外增加一字为卦名。有三卦:噬嗑、大壮、小过6、取筮辞内容中之事物以为卦名;例如:大蓄结论:卦名是从卦爻辞中抽取出来的,与卦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一卦的标记和便于区分各卦的符号而已。,第四节、卦名和卦序,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遯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第五节 卦爻辞的内容及其和卦爻象的关系,卦辞和爻辞是易经一书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来源于占筮的记录,经过编者编纂而系于
6、每卦每爻后面。,1、从文句体例角度分析 2、从社会史角度分析 3、从哲学角度分析 4、卦爻辞和卦爻象之间的关系,1、从文句体例角度分析,记事之辞 取象之辞 说事之辞 断占之辞,记事之辞 是指记载古代故事的语句,而吉凶休咎也就体现于故事的内容中。如:旅卦上九爻辞云:“鸟焚其巢,旅人先笑而号啕,丧牛与易。”又如,既济卦九三爻辞和未济九四爻辞都记载伐鬼方获胜的故事。以上两例,都是采用的古代故事,由此可见,采用古代故事说明吉凶是古代卜筮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做法。记事之辞中也有对先前占筮活动以及结果的记录。,取象之辞,所谓取象之辞,指那些通过一定事物的性质、变化、状态等来比拟人事、指示人事吉凶的词句。比较明
7、显的有大过卦九二爻辞云;取象之辞,在卦爻辞占的比重很大,又如 履卦六三爻:履虎尾(1),不咥人(2),亨。,乾(一) 经文:乾(1):元亨,利贞(2)。初九(3):潜龙勿用(4)。 九二:见龙在田(5),利见大人(6)。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7),夕惕若历(8),无咎(9)。 九四:或跃在渊(10),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11)。 用九(12):见群龙,无首吉(13)。,坤(二) 经文:坤 (1):元亨,利牝马之贞 (2)。君子有攸往(3),先迷后得主(4)。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5)。安贞吉(6)。 初六:履霜,坚冰至 (7)。 六二:直方大(8),不习无不利(
8、9)。 六三:含章可贞(10),或从王事,无成有终(11)。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12)。 六五:黄裳元吉(13)。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14)。 用六:利永贞 (15)。,需(五) 经文 需(1):有孚(2),光亨(3),贞吉(4)。利涉大川(5)。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6),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7),终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8)。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9)。 九五:需于酒食(10),贞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11);敬之,终吉。,说事之辞,说事之辞 是指那些通过直接叙说某人的行为、事迹、以表示吉凶的词句。例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其
9、中“厉无咎“前就是说事之辞。这爻辞讲,君子白天努力进取,晚上反省警惕,就可以得到”厉无咎“的结果。再如,歉卦卦辞也大都是说事之辞。说事之辞直接借人之行事来推断吉凶,包含很多人生哲理,对于人事吉凶有劝解之意。,断占之辞,断占之辞指论断吉凶祸福的词句。易为卜筮之书,这样的词句绝对不可少。它们一般在记事、取象、以及说事之辞的后面。但有时也放在其前。例如升卦六五爻辞”贞吉,升阶”。,2、从社会史角度分析,从社会史的角度来看卦爻辞,就会发现它可以告诉我们许多古代社会人们劳作、生活等多个方面的情形。,卦爻辞表现人类重要生活的可以分为下面十类 1、旅行 2、战争 3、祭祀 4、饮食 5、渔猎 6、牧畜 7、
10、农业 8、婚媾 9、居处及家庭生活 10、妇女孕育,第六节、易经的历史价值,1、易经是一部占筮之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人们心中的疑惑。 2、易经所涉猎的领域非常广,其中有很多的生活智慧,给人有启发指导作用 3、易经具备了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的萌芽 4、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第二章、易传,一、易传的形成和特质 二、彖传 三、象传 四、文言传 五、系辞传 六、说卦传 七、序卦、杂卦,一、易传的形成和特质,易传的形成年代 易传的作者 易传的特质,易传是一部战国以来系统解释周易经文的论文集。共七种十篇,被成为“十翼”。易传文字中包涵了深邃的思想,是圣人之言。易传各篇非成于一时,作者自然也不是一个人。传统认为是孔子亲手所著观点已经被大多数人否则。但是易传肯定与孔子有密切的关系。史记 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孔子熟读易是事实,在孔子看了,周易的用途是用来提高人的道德思想境界,不是不问吉凶祸福。易传与孔子有密切的关系,可能出自于战国时期孔子的后学之手。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融入了许多作者自己的新思想。是一部哲学著作。,二、彖传,一、彖传解经的体例 二、彖传的思想,一、彖传解经的体例,分析别卦卦体 阐释卦名卦义 解释卦辞 解释别卦卦象 剖析爻位爻义 阐发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