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说“考研”一词是当代中国大学校园中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大概没有人反对。对于考研现象的研究,专家学者们自有说法,用不着我来饶舌。而作为考研主体的大学生们,在很多情况下,对考研问题却是摸棱两可、认识不清。于是乎,闭门发愤者有之,盲目跟风者有之,犹豫彷徨者有之,不屑一顾者亦有之,考研成了今日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无论你是否参与其中,你都绕不过它。笔者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本科生,经过反复思量之后,终于加入到了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之中。在这里,我只能就考研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至于正确与否,则另当别论。当今社会,人才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而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考研就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市场的需求问题
2、。从传统意义上讲,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主要是进行学术训练,是为其以后进行学术研究打基础的。如果仅从这一角度看,对于大多数不准备从事学术研究的大学生来说,考研一途似无必要。因为一般说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的很多东西(一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除外)在现实社会中一无是处,学了也没用,白白浪费了几年美好的青春岁月,上不如不上。这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如果略微关注一下现实的话,上述说法的可信度将会大打折扣。一个你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就横亘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再仅仅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准备。研究生学历已经成为了社会选拔人才的一个基本条件,虽然对于这一点的强调,有些严肃的学者可能并不同意。但是应该看到,事
3、实正是如此。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十年之前你拥有一个大专学历,找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今天呢?今天的情况是,本科毕业生想找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已是难上加难。另一种现象是,一部分已经找到工作的本科学历拥有者却重返校园、准备读研,个中缘由值得细细思量。然而就我个人而言,对于考研不能说没有现实的考虑,但除此之外却是“别有幽怀”。学者陈平原先生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中说:“真希望读书也能到达这个境界: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考试?何必拿学位?何必非有著述不可?当然,如此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读书,是一种理想境界,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陈先生的“希望”与感慨,也正是我的希望与感慨。但惟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才成为我们永久的向往。就我个人的兴致而言,说白了,就是还想读几年书,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才决定选择了一个很“无用”的专业作为自己考研的目标。这样的说法,在有些人看来,不免幼稚与天真,或许还有迂腐,我对此的回答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最后,我引一段作家路遥在其文集后记中说的话,作为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座右铭:“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