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2 课童区寄传教案教学目标:(一)掌握课文大意,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二)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品味本文简洁传神的表达特点。(三)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难点: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表现主人公形象、性格所起的作用。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有这么一个小孩被两个凶悍的强盗绑架了,结果却安然而返,这是为什么呢? (二)作者介绍介绍柳宗元和他的文章特色。(三)掌握字词,疏通文意。1.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句读停顿;借助工具书和文
2、中注释自读课文,质疑。2. 落实重点字词、语句。荛 布囊 逾 恒状 易之 为市 植刃 微伺缚 因 得童 恩 专 即 虚二豪贼劫持 布囊其口 植刃道上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之虚所卖之郎诚见完与恩 持童抵主人所 疮手勿惮3. 依据关键词句合作释疑,通译全文并概括主要内容。关键词句:为儿恒状 以缚背刃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大号 愿以闻于官 留为小吏,不肯 侧目莫敢过其门(四)自由读课文。1. 找出本文通假字、多义字并做上标记。2. 边读边做出批注即阅读时的初步感受。(五)作业尝试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记叙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
3、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写区寄遇劫的经过,这是故事的缘起,由此引出“智斗”的故事。第二层写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区寄的这次反抗行动显得既小心谨慎又坚决果断。第二部分记叙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写区寄机敏地对付第二个强盗,表现了非凡的机智和勇敢。第二层写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并且“愿以闻于官” ,表现了他很有心计,而且知事明理。第三部分是事件的尾声。也分两层。第一层写区寄不肯为“小吏” ,被护送还乡,表现了他纯朴憨厚的性格。第二层写“乡之行劫缚者”对区寄杀盗一事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区寄的惊人勇敢。 (二)相互质疑,合作探究1. 与坏人周旋时,区寄哪些方面处于劣势?区寄是小孩,年幼体
4、弱,又是一人对二豪贼,又处于被劫持的被动地位,这些都是他的劣势。2. 他利用了自己作为孩子的哪些特点和对手的哪些弱点?区寄利用了孩童胆小害怕和幼稚体弱的特点,前者如“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后者体现为豪贼把他绑缚后都放心睡去。区寄所利用的敌手的弱点主要是:对小孩子的轻视,麻痹大意。区寄示弱后, “贼易之,对饮酒,醉” 。区寄杀一贼后,另一贼只是把他绑紧些,仍倒头睡去,仍低估了区寄的智力和胆量。区寄充分利用了敌手的轻视麻痹,紧紧抓住了因此造成的疏忽的间隙和逃脱的机会。利用了贼人趋利的弱点。即再被贼人抓获后,危在旦夕,区寄用“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打动强盗的心,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再次留下
5、了杀贼逃脱的可能。3. 区寄在自救过程过程中表现了哪些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区寄在自救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第一是胆略,超人的胆量,沉着镇定。这是一般孩子难以做到的。贼人对他的最大疏忽也在这里。因为有此,区寄的机智勇敢才能发挥,才能从容与敌周旋,才能瞅住逃脱的机会。第二是智勇双全,机智勇敢。首先是机智,伪儿啼哭,就火就刀绝绳,以“一郎僮”打动贼人,杀贼,哭叫报官等等,都是很有心计的谋划、决策。其次是勇敢, “虽疮手忽惮” “取刃杀贼” ,这些勇气以及前面的心计都是一般孩子难以达到的。所以,结尾对其胆略智勇用了一个侧面描写,以秦武阳作比,以众贼不敢正视他,不敢过其门作了烘托。4.
6、获救后又有什么难能可贵的选择?获救后难能可贵的选择就是“留为小吏,不肯” 。作为一个打柴放牛的农村孩子,面对这样的出路毫不动摇,毫不考虑,这行动本身已足够说明问题,即说明其品质上的过人之处。5. 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于表现区寄起了什么作用?(见教师用书)6. 读了本文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学生可自由回答,言之成理即可)7. 通过本文作者还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见教师用书)(三)小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沉着机智、聪明过人、果敢决断、不畏强暴、纯朴可爱、不慕荣利,是一个少年英雄。(四)归纳本课出现的一词多义的几个词语。例如:即 “即藏其尸” (马上,立刻)“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靠近,接近)(五)作业1. 背诵全文。2. 合作完成“阅读练习探究”三、四两题。3. 完成伴你学语文中相关练习。学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