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单元》教案1(语文版九年级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01779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教案1(语文版九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三单元》教案1(语文版九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三单元》教案1(语文版九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三单元》教案1(语文版九年级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三单元》教案1(语文版九年级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复习知识梳理9.家的序和跋“序”中,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征服生活和与黑暗搏斗的激情和勇气,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积极的人生态度。“跋”中,作者更明确、更犀利地表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一、基础知识1 给下列字注音。跋(b) 扉(fi) 诅咒(z) (zhu) 妥当(tu) 累赘(zhu) 憎(zng) 稚(zh)2 形近字瘁(cu)鞠躬尽瘁 惟(wi)惟一 历(l)日历 摧(cu)摧残萃(cu)出类拔萃 厉(l)厉害 粹(cu)粹而不杂 唯(wi)唯物论 励(l)鼓励 催(cu)催促3 多音字(cng)曾经 (zi)记载 (zh

2、o)爪牙 (l)吐露曾 载 爪 露 (zng)姓曾 (zi)装载 (zhu)爪子 (lu)露出4词语解释【扉 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著者、出版者等项内容的一页。【寒 暑】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一整年。【信 仰】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乃 是】是。 【说 教】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谈理论。 。 【诅 咒】咒骂。 【吐 露】说出(实情或真心话) 。【垂 死】将死。【周 密】周到而细致。 【掩 饰】设法掩盖。【累 赘】多余。【宽 容】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 跋 】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多属于评价、鉴定、考释之类。5文

3、学常识(1)本文作者_,原名_,_代作家,祖籍_,1904 年生于 _。(2) 激流三部曲包括_、_、_;爱情三部曲包括_、_、_。(3)几年前,我流着泪读完托尔斯泰的_ ,曾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_”。 (4)罗曼.罗兰是 国文学家,他的名人传中所描述的三个人是_、_、_。【参考答案】(1)巴金 李芾甘 浙江嘉兴 成都 (2) 家 春 秋 ;雾 雨 电(3) 复活 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悲剧(4)法 米开郎琪罗 贝多芬 列夫. 托尔斯泰二、课文学习 1作者回顾: 【明确】巴金(1904) 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

4、 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 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 ,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 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 1929 年到 1937 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 ,以及海的梦 、 春天里的秋天 、 砂丁 、 萌芽 (雪 ) 、 新生 、 爱情的三部曲 。 (雾 、 雨 、 电 )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 、 将军 , 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 、 忆 。 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

5、。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 。 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 ,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 (又名火 ) ,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 、 小人小事 ,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 、 第四病室 ,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

6、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 、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 、散文集爝火集 、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 、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 。 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 14 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 1986 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 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

7、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2题目解说 【明确】 “序”写于 1931 年 4 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 “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跋”写于 1953 年 3 月(新中国成立第 5 个年头) ,比写“序”晚了 22 年。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创作家的意图和不足之处,体现了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思想上的提高。3对文章结构的理解【明确】文章结构图生活不是悲剧,是一场搏斗 做生活激流序生活象激流动荡,要征服 中搏斗的勇士家的序和跋 用文学展现生活,与黑暗搏斗 为了控诉垂死的制度而写 冷静的思考跋太重视个人爱憎没有指明道路 思

8、想的提高美丽的青春是鼓舞“我”的源泉 4 家的“序”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联系文中有关“激流”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活的。【明确】此题旨在让同学们了解,作者把生活比做激流是鉴于他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是他写作家乃至激流三部曲的目的。当然,这也是理解“序”和家的一把钥匙。作者认为,生活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止的;是充满力量、无可阻挡的;是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搏斗” ,是“征服” 。5作者在家的“跋”里说:“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从文中找出最能够诠释这句话的语句,并结合“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任务了”这句话,说说作者创作

9、家的意图。【明确】此题旨在让同学们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最能诠释这句话的句子是:“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 。 ”(也可以是“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 ”)家的创作意图就是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的。作者写“跋”正是新中国成立第 5个年头,所以“家已经经历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 ”三、深入探究1句子分析序【明确】(1)中心句:在这里我所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的一幅图画。家是作者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产物。作者用文学展示生活的图画,让读者看生活的激流如何在动荡。(2)重点句:为的是

10、来征服它。引用罗曼.罗兰的哈,表面作者自己的生活态度,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不是一个生活的悲观论者,也不是一个旁观者,他是在生活激流中搏斗的战士。(3)总结句: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既写出了作者勇往直前的精神,由于当时的思想局限,呀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朦胧感。作者的这种迷茫在文中也一再表露,这一点是次要的,也是无可厚非的。(4)过渡句:事实并不是这样。“这样”指上文几年前我对生活的悲观认识,下文写“事实”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态度。5 跋【明确】(1)中心句:像这样的作品当然有许多缺点。作者 22 年后,再为作品写“跋” ,经过

11、“冷静思考”认识到了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这是作者思想提高的表现。(2)重点句: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青春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充满着激情与活力,而在生活的激流中勇于搏击的激情,一往无前的精神正是作者创作的源泉。(3)深意句: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把过去的生活内容比作坟墓,比喻生动、奇特,一方面写出了这些东西已埋葬在自己的内心深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这多是一些惨痛的记忆。2 写作方法分析【明确】(1)文章充满激情。序文不长,但充满激情,一个意思反复表述,就像一个急于把事情告诉别人的孩子,想一口气把所有的话说出来,滔滔不绝,热情洋溢,使读者深受感染。(2)

12、形象生动的比喻。把生活比作激流,虽然不敢断言是巴金先生似的首创,但至少他是这一修辞的最著名的使用者。 “生活的激流” ,既形象,含义又深刻。生活就是像激流那样一往无前,充满了力量;生活中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生活中有清流,有泥沙,也有沉渣 我们来做什么?我们“为是来征服它。 ”这就是序文要表述的意思。3开发性题目:“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家的时候,我本想重写这本小说。 ”谈谈你的看法?【明确】发散角度 1. 可以重写,因为随着作者思想认识的提高,新的作品会有一个更为明确的主题,回忆年轻时的生活会多一份冷静的思考和怀恋的韵味。总之,如果重写,或许会有一篇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的家来。发散角

13、度 2. 不能重写,巴金先生是明智的,尽管二十余年后看到了作品的年轻幼稚,主题十分鲜明,但作者年轻时的激情、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只有那个时代才具有的,是二十余年后的作者所不具备的,若再重写往往会写出一部得不偿失的作品, “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任务。 ”还是“保留着它的本来面目”好。启示:同一个作者,虽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作品,而这些作品风格不可能一成不变。四、迁移训练课内阅读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 ,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场“搏斗” 。我们生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 “

14、为的是来征服它” 。我认为他说得不错。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奔腾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

15、了。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然而我对于将来却也有一点概念。因为过去并不是一个沉默的哑子,它会告诉我们一些事情。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所以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它。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

16、了一条路。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一九三一年四月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2.与“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类似的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联系全文,说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什么样的思想状况?4.在这部总序中,作者以自己二十几岁青春年华的全部感受,告诉读者怎样去认识生活和开辟新生活。但是,由于思想信仰的限制,他的作品并没有给读者指出一条明确的

17、道路。后者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参考答案1 家 春 秋2本文中充满青春朝气和不与旧势力妥协的昂然正气。 “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以及类似的话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他也不会绝望,因为所有的恨与痛苦都基于对生活的爱。3.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不知道怎样才能迎来新生活,什么时候迎来光明,自己感到渺茫。4.(1)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2)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3)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4)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课 外 拓 展 作文杂谈序刘

18、国正读庄子的山水篇,深深叹服其立言之巧。在讲述伐木者不取无所可用的山木和故人杀不能鸣的雁两个故事之后,写道:“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作寓言读,可以从多方面得到启示。也许是有点职业病吧,我从中悟出一点作文的道理。作文有法吗?有人说有,而且甲乙丙丁,不能越雷池一步,没有规矩怎能成方圆?有人说无,文无定法,也可以说是无法。我要学庄老先生,笑一笑说:“作文在有法与无法之间。最近应某刊物之约诌了一首勉强算作诗的诗,比较详细地说明这点勉强算作一种主张的主张,不妨抄在下面:“若谓文无法,绳墨甚分明,暗中自摸索,何如步

19、随灯?若谓文有法,制胜须奇兵,循法作文章,老死只平平。习法要认真,潜心探微精;待到着笔时,舍法任神行。谓神者为何?思想与感情。瞻彼春鸟鸣,无谱自嘤嘤。 ”我的这个主张,不过是“野狐禅” 。曲高和寡,曲怪,和者也未必多。读张中行同志的作文杂谈 ,与我心会,才知道我并非踽踽的独行者。中行同志同我一道从事语文课本的编辑工作三十多年,长我近二十岁,可谓忘年之交。他学识渊博,融贯经史百家之言,历览古今中外之书。文得力于蒙庄,诗似玉溪生,石书画亦广有见闻。知道他的人都说他是真正的杂家。在这三十多年间,他感到心情最舒畅的是近六七年。虽然年逾古稀,身子骨还挺硬朗,干起事情来像个小伙子。啖蔗后甘,以此比喻他的老

20、境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他曾经表示:自已学语文,教语文,编语文,研究语文,运用语文,同语文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道,体验到其中一点甘苦,很想把一己的体验写出来,对教者和学者也许都会有点益处。他这样表示,就这样做起来,才一年的光景,这本作文杂谈就完稿了。作文杂谈是怎样的一本书,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我想,读者看到了我上文的介绍自然明白,我再唠叨反而成了多嘴。而且一位博学的长者的写作体验,好比一桌丰盛的筵席,读者是搛一箸红煨熊掌,还是舀一匙竹荪双脆汤,要随心所欲才好,如果有人从旁不厌其烦地指指点点,说该怎么吃怎么吃,是一定会惹得与筵者皱眉的。但有一点我还要提一下,就是作者把作文的方法看得很活。他说“条条

21、道路通北京” ,他并不把自己所谈看成学习写作的不二法门,也不认为世界上有这种不二法门。作文在有法无法之间,这也许是中行同志许多宝贵的体验中很重要的一点吧。我想,读者读这本书,不要抱上西天取经的态度,意味可以从中取得无量妙法,要抱逛花儿市的态度,花是随心草,捡顺心的买几朵几枝,赏色闻香,自得其乐。要活读,不要死读,这才合乎作者的意趣。写到这里,偶然抬头看见墙上挂着的一幅画,是友人赠与的,画的是枯木逢春,从那瘦棱棱的老枝上爆出很大的花朵也许是玉兰吧。我意味这样的画赠给中行同志是很合适的。我早年学过一阵子画,但始终没画好。再练得好些,一定要为中行同志画这么一幅,祝愿老枝上的新花,开得越来越多越好。序

22、,绪也。作为一种文体,应该叙其著作的所由作。我写下的似乎许多与序不相干,但文章作法既然很活,就算做序有何不可。质之中行同志,然耶否耶?一九八四年五月,于山海楼1.本篇是为张中行著的作文杂谈而写的序文,主要内容包括( ) 。A.介绍该书作者情况B.对庄子山水的看法C.介绍该书的特点、价值D.“我”对作文的看法E.“我”想为书作者作画2.给下列加红字注音。规矩( ) 勉强( ) 诌( )踽踽( ) 竹荪( ) 潜心( ) 箸( )3.解释词语:曲高和寡:踽踽:忘年之交:年逾古稀:质(之):4.本文从庄子山水谈起,其用意是( ) 。A.要像不材的山木那样才能保全自己。B.没有才能就像不能鸣的雁必将被

23、毁灭。C.要学会圆滑的处事。D.论述作文在有法无法之间的道理。5.用诗句来谈自己对作文的看法,其作用是( ) 。A.阐述自己的作文观点。B.表明自己会写诗作文。C.间接地印证张中行的宝贵经验。D.说明张中行的观点和自己一样。参考答案1.C 2.矩 强 qing 诌 zhu 踽 荪 潜 qin 箸 zh 3.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不能为广大群众所了解或欣赏。 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 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年龄超过了七十岁。 质:依据事实来问明或辨别是非。 4.D 5.C10.读堂吉诃德作者通过儿童时期读堂吉诃德的感受,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地批评和

24、放弃自己阅读作品的最初印象和感受,它也许是弥足珍贵的东西,会影响你的一辈子。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红字注音秾丽(nng) 静穆(m) 娱乐(y) 啜泣(chu) 长髯(rn) 呵斥(h) 蹩脚(bi)阴霾(mi) 憔悴(qio) 奄奄(yn) 沉甸甸(din) 稚嫩(zh) 歧路(q)2形近字拨(b)拨款 稚(zh)稚气 侍(sh)侍从 搀(chn)搀扶 馋(chn)馋猫拔(b)拔剑 雅(y)文雅 待(di)对待 谗(chn)谗言3多音字(chn)颤抖 (l)绿林 (s)似乎 (i)挨打 颤 绿 似 挨 (zhn)寒颤 (l)绿色 (sh)似的 (i)挨家挨户4词语解释【秾 丽】繁盛艳丽。【

25、静 穆】安静庄严。【笑 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啜 泣】抽抽搭搭的哭。【呵 斥】大声斥责。【蹩 脚】质量不好,本领不强。【阴 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云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憔 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稚 嫩】幼稚不成熟。【攀 附】附着东西往上爬。【歧 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5文学常识真空(1) 堂吉诃德的作者是(国家)伟大的家、家、诗人(名字) ,本文作者是诗人,代表作有、。(2)作者认为自己阶段,读堂吉诃德的影响最大。(3)夜莺的颂歌唱得,的热烈,最的花苞就此开放,和的阳光就更忙,花木就都一片,起来。【参考答案】(1)西班牙 小说 戏剧 塞万提斯 亨利希海涅 德 西里西亚的

26、纺织工人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2)童年(3)温存似的软和 醉心融骨似 含羞 交情芳草 披着薄雾 吻 欢欣 颤动二、课文学习1作者回顾【明确】亨利希海涅 (Heinrich Heine, 1797-1856),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1797年 12 月 13 日出生于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中学毕业后,父母要他经商。1816 年去汉堡叔父所罗门海涅处,爱上了堂妹阿玛丽,开始写抒情诗。1819 年秋入波恩大学学习法律,听奥威施莱格尔的德国语言史课,并经常与之来往,因而受浪漫派的影响。接下来他又到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在柏林时他听过黑格尔的哲学课程,结识了浪漫派作家沙米索、富凯等,并积极参加

27、争取犹太人解放的工作。1825 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在 1821 至 1830 年期间,海涅曾到德国各地和波兰、英国、意大利旅行。1822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次年又出版“悲剧抒情插曲” 。1827 年他把早期抒情诗汇集在一起出版,题名“歌集” ,引起轰动,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这期间,他还创作了“哈尔茨山游记”等散文作品,也引起巨大反响。海涅这个时期的抒情诗和游记,大多抒写他个人的经历、感受、憧憬,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 1830 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海涅深受鼓舞,决定前往巴黎。在这儿他结识了大仲马、贝朗瑞、乔治桑、巴尔扎克、雨果等作家和李斯特、肖邦等音乐家,并与

28、空想主义者圣西门的信徒交往,也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这时期他写了“论德国宗教和的历史” (1835)和“论浪漫派” (1836)两本著作。为了和激进派诗人内容空洞的“倾向诗”进行斗争,他写了长诗“阿塔特罗尔,一个仲夏夜的梦” (1843) 。1843 年底,海涅和马克思在巴黎结识。这个时期,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他发表了“新诗集” (1844) ,其中包括一部分以“时代的诗”命名的政治诗,和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1844) 。这些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两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成为 1848 年革命前夕时代的最强音。 海涅在 1848 年革命失败后,忍受瘫痪的痛苦,在“床褥墓穴”用口授

29、方式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其中包括“罗曼采罗” (1851) 、 “1853 至 1854 年诗集”和一些遗诗。这些中虽有悲愤忧郁之作,但大多数仍充满战斗的豪情、对祖国和人类的未来具有坚定的信心。1856年 2 月 17 日,海涅在巴黎逝世,葬于蒙马特公墓。2背景材料【明确】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作者写作这篇长篇小说的宗旨是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 。但作品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对骑士小说的嘲讽和抨击。小说描写 16 世纪至 17 世纪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现了深切地同情。它对欧洲各国的文学有着深远的

30、影响,并成为世界文学的一块瑰宝。海涅写成的序译成中文有一万多字,课文节选的只是记述作者童年时期读堂吉诃德的真实感受的一部分。而序文的主要部分则从主题、人物和艺术处理等方面分析评价了堂吉诃德这部欧洲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肯定了塞万提斯的卓越贡献。3作者在不同的年龄段读堂吉诃德 ,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作者更珍视哪个时期的感受?【明确】 此题要求学生了解文中叙述的作者不同年龄读堂吉诃德的感受。作者在童年时代读堂吉诃德 ,感受到堂吉诃德是一个勇士、英雄,为之钦佩、仰慕;“发育得是个青年的时候” “觉得堂吉诃德扫兴乏味” ;“快成人,跟这位拥护杜尔辛妮亚的倒霉战士稍稍相安无事,而且嘲笑他起来了” 。作者更

31、珍视童年时期读书的感受。4 “在人生程途里,尤其是徘徊歧路的时候,那瘦骑士和胖侍从总追踪在我的后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明确】此题是让学生理解这个关键句的意思。这句话强调了童年时代作者读堂吉诃德的感受影响着他的人生。意思是在人生关键的时刻,他总会想到他心目中的勇士和英雄堂吉诃德,并激励他不断前进。5仔细品味课文第一段中描写环境的文字,说说作者为什么对初读堂吉诃德时的环境还“回忆得很清楚”?【明确】文章的第一段有两处描写环境的文字。第一处是童年的作者开始读堂吉诃德“把这位勇士经历的大事情来娱乐我的小心灵”的时候;第二处,则是“这位可怜的英雄给命运拨弄得成了个笑柄” “遭人嘲笑”的时候。因为童年的

32、作者在读堂吉诃德的时候,不仅深切地感受到书中的人物和情节,也感受到了当时的环境,而且这些人物、情节以及当时的环境也影响着作者的心情。因此在不同的心情下,就有了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写景文字,前者“明媚” “热情” “欢欣” ,后者“辛酸、悲切” 。这种情景交融的感受深深地印在了童年作者的心里,所以对当时的环境“还回忆得很清楚” 。 6结构分析(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本文共 4 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3)描述自己童年时期阅读堂吉诃德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4): 用事实证明了儿童时代读堂吉诃德给自己的深刻印象和影响。(2)结构图表 春光美好,娱乐心灵 童年初读 战败猴子,可敬

33、可佩 同情仰慕,真实感受 英雄失败,心都要碎读堂吉诃德 描摹细腻,印象深刻 成年回味 震惊倾倒,影响深远 勇士英雄,伴我人生 关键时刻,英雄导航三、深入探究 . 写作特点分析【明确】(1)情景交融。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不仅是儿童心目中的景物,也是诗化了和人格化了的环境描写,而且随着人物感受的变化,写景也有所不同,真正做到了情景相生、情景交融。(2)语言独特,韵味十足。文中经典性的句子比比皆是,大诗人海涅尔抒情浓郁的文笔和大学者钱钟书睿智隽永的译笔珠联璧合,构成了这篇可供反复玩味的精品。(3)对比鲜明,主旨深刻。文中抓住作者不同的年龄阶段,读堂吉诃德的不同感受,鲜明深刻地告诉人们:不要轻

34、易地批评和放弃自己阅读作品的最初印象和感受,它也许是弥足珍贵的东西,会影响人的一生。做到深入浅出,给人很大的启发。2试分析文中描写海涅在回忆他阅读堂吉诃德的感受时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明确】海涅在回忆童年读书的感受时,还回忆描写了当时的读书环境。这些描写也写出了真实的感受,融入了孩童的情感。 “五月里一个明媚的日子花木就都一片欢欣,颤动起来。 ”这是儿童心目中的春天,诗化了的和人格化的环境描写。从这些情景交融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时海涅的心境是多么好。在这种环境和心情中读堂吉诃德 , “把这位勇士经历的大事情来娱乐我的小心灵”是多么的惬意,因而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许多年以后还回忆得

35、很清楚” 。文章写“我”为骑士的遭遇流泪时,穿插了景物 描写,写“花鸟林泉” “陪着我哭” ;又在读骑士的一场失败的比武时,穿插了景物描写:“那是一个阴霾的日子,灰暗的天空里一阵阵都是气色凶恶的云望去是一片衰盛无常的景象。 ”这两处描写和开始读堂吉诃德时正好形成强烈地对比,那里春光是多么明媚、欢欣,这里景色是如此悲哀、憔悴和灰暗。读一部书随着情节的发展、感受的变化,写景也有所不同,这很难用巧合来解释,应该可以说就是情景相应、情景交融。3分析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明确】在童年的海涅心目中,堂吉诃德是一个勇士,是一个英雄,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他的看法有所改变,但这第一印象影响了作者的一生。从

36、我们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堂吉诃德是一个披着骑士外衣的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典型,是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物。他表面荒诞不经,滑稽可笑,满脑子充满骑士的幻想,脱离实际,不自量力。一味蛮干,干出了一系列荒唐可笑的蠢事。但这些荒唐可笑的举止都出自真诚善良的动机,掩盖着崇高伟大的精神,塑造堂吉诃德的形象是为了讽刺当时的游侠世风。四、课内阅读我在游记第四部里写了上面一段,描摹多年以前读堂吉诃德的印象,如今又过了八年。天呀!时光真是飘忽!我在屠赛尔道夫地方皇家花园的叹息小径里把这部书看完,还仿佛是昨天的事呢。这位伟大骑士的所作所为,依然叫我震惊倾倒。是不是好多年来,我的心始终没有变呢?还是绕了个巧妙的圈子,又回

37、到童年的情思呢?后面这一说也许道着了,因为我记得每隔五年看一遍堂吉诃德 ,印象每次不同。我发育的是个青年的时候,伸出稚嫩的手去采生命的玫瑰花,爬上峰巅去攀附太阳,夜里做的梦全是老鹰和清白无暇的少女,觉得堂吉诃德扫兴乏味,看见这部书就不耐烦似的,把它搁在一边。后来我快成人,跟这位拥护杜尔辛妮亚的倒楣战士稍稍相安无事,而且嘲笑他起来了。我说,这家伙是个傻瓜。可是,说也奇怪,在人生的程途里,尤其是徘徊歧路的时候,那瘦骑士和胖侍从总追踪在我后面。 1给下列字注音。搁( ) 倾( ) 歧( )2解释文中加红的词语。飘忽:攀附:相安无事:3作者写了文中写了作者哪几个时期读堂吉诃德的感受?4作者为什么更珍视

38、童年时期的感受?5你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书?说说你的感受。【参考答案】1g qng q 2轻快地移动 依着东西往上爬去接近 相处没有冲突 3童年、青年、成年三个时期 4因为在人生关键的时刻,他总会想到他心目中的勇士和英雄堂吉诃德,并激励他前进。 5例:我印象最深的书是 水浒传 ,当初读书时,饭也顾不上吃,妈妈喊上三五声都不动窝,啃着馒头看水浒传 ,那真是天大的享受。 课 外 拓 展 堂吉诃德内容回顾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其作者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万德拉一生艰辛,经历奇特。他岁时因卷入萨拉曼卡城皇家院内的一次争斗,被判以砍去右手的刑罚。塞万提斯为了躲避判刑,逃离家乡前往意大利。在那

39、里他先参加了罗马军队,后又为西班牙神圣兵团作战。在与土尔其人的多次战斗中,他冲锋陷阵,多次受伤,左手致残。七年之后,他带着奖章及推荐信准备回国,途中不幸被阿尔及尔人捕获,判作劳役。几次越狱都不成功,直至五年后由家人和朋友交付巨额赎金,才得以返回家乡。此时他已经岁,左手残废,但他面临的是家庭的债务和失业。他两次结婚都不幸福,为了养家糊口,他找到一份纳税员的工作。但是又因他税收工作不力,帐目混乱被关进监狱。堂吉诃德就是在他经历坎坷穷困潦倒的境遇下孕育出的作品,其中自然映照出作者自我的体验和情感。塞万提斯在谋求生存之余,潜心创作。他用了年时间完成了堂吉诃德的第一部,小说于年发表,受到人们的喜爱,书中

40、的两个形象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几乎家喻户晓。然而这并未能改变塞万提斯经济上的窘境。年后,塞万提斯着手写小说的第二部。年在他即将完成之时,听到有人出版了堂吉诃德的续集,十分气愤,因此他在书中揭露了伪作,并结束了堂吉诃德的故事。年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的第二部出版,人们的热情和喜爱不减,然而次年穷困交加的塞万提斯在马德里逝世。堂吉河德是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因沉迷于骑士小说,决定外出历险,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他找来同村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从,把邻村的一位农家女儿杜尔希尼亚作为他的意中人。他三次外出历险,作了许多可笑之事。最后他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放弃行侠游历,回家不久后病倒。

41、临死前,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骑士小说之过。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故事嘲讽了流行一时的骑士小说,指出它们既违背现实的真实又缺乏艺术的真实。从此以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和欧洲一蹶不振。堂吉诃德的意义还在于作者以喜剧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们自身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堂吉诃德和桑丘是一组既互相关联又相互衬托的人物,前者体现了人对理想的追求,后者体现了人对实际生活的关注。二者相互影响,到后来,堂吉诃德渐渐看到理想的梦幻性质,桑丘则看到他的主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好。二人一路上风趣幽默的对话,以及小说对西班牙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使得读者从他们身上看见自身存在的对立矛盾,从堂吉诃德的喜剧性形象中看到悲剧的色彩。堂吉诃德

42、在表现人性及社会现实的同时,还表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思考。小说第二部还描写了人们对小说第一部的反映和批评,从人物对堂吉诃德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社会各个阶层不同人物的形象。因此,小说揭示了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揭示了作家、作品和人物的相互关系,表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强烈的自我意识。本书可重点阅读第一部。11.永远新生本文作者站在中国艺术发展史的高度指出: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因为不断地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间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作者借这一正确的论断来支持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出版。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红字注音筛(shi)选 梵高(fn) 衰颓(tu) 糟粕(p) 妄想(wng)2

43、形近字座(zu)座位 吸(x)呼吸 享(xing)享受 崇(chng)崇高坐(zu)坐次 汲(j)汲取 亨(hng)亨通 祟(su)鬼鬼祟祟 3多音字(chun)传说 (li)累次 传 累(li)累赘 (zhun)传记 (li) 劳累4词语解释【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洋洋:众多、丰富。【筛 选】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向 隅】即“向隅而泣” ,面向着墙角哭泣。后形容孤独绝望,十分悲伤。【衰 颓】衰弱颓废。【孤陋寡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糟 粕】原指酒糟、豆渣之类的粗劣食物,现比喻粗活没有价值的东西。【妄 想】不能实现的打算。【潮 流】比喻社会变动或发展的趋势。【猎 奇】搜寻奇异的事物。5

44、文学常识真空(1)本文作者是,现代著名的家、家,油画代表作有等,中国画代表作有等。(2)本文选自,是作者为一书作的序,原书由翟墨、王瑞廷主编,内容涉及、等方面。(3)世界上的艺术真品已是,但是曾经历了时间的和。【参考答案】(1)吴冠中 画家 美术教育家 长江三峡 春雪(2) 文艺研究 世界现代艺术图典 建筑 雕刻 绘画(3)洋洋大观 考验 筛选二、课文学习1.作者回顾【明确】吴冠中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吴冠中年生于江苏宜兴,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中学

45、毕业后他考入了杭州艺专。大学毕业后,吴冠中于年考取留法公费,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于是他毅然回国,到中央美院任教,后来又到中央工艺美院任教授。他志在将中西艺术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他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书名来概括,那就是“要艺术不要命” 。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最近,他获得“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 大英博物馆在年月日到月日推出一项前所未有的展览吴冠中个展,展出幅作品,作品是他 1970 年以来所创作的油画、水墨及素描。此次展出号称“前

46、所未有” ,是由于吴冠中个人在欧洲的第一次个展,更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为中国在世画家所办的展览。因此这次个展,不仅对吴冠中而言是他绘画生涯的再一次突破,也意味着东西艺术交流的向前发展。吴冠中说,我的画是将西画的优点表现在中国画之中。我画的点和线,每一笔都包括了体面的结构关系。画中的点和线,不管是大点小点、长线短线,在运用上是严格的,都不是随便乱摆上去的,有时一点不能多也不能少,点子多了对画面无补,我都想办法将他遮掉。对线的长短也是如此,都不是随便画上去的,要恰到好处。他的彩墨高昌遗址以 187 万元港币开创中国国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记录。2题目解说【明确】本文选自文艺研究1999 年第 3 期。这是著名油画家、国画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一书所做的序。题目“永远新生”是本文中心论点的中心词。作者就怎样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只有不断地反传统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3阅读课文,简要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艺术怎样才能做到“永远新生”?【明确】 此题旨在要求同学们通读全文后,能够把握中心论点。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