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决胜2010》中考语文阅读考点讲与练系列学案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97817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胜2010》中考语文阅读考点讲与练系列学案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决胜2010》中考语文阅读考点讲与练系列学案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决胜2010》中考语文阅读考点讲与练系列学案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决胜2010》中考语文阅读考点讲与练系列学案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决胜2010》中考语文阅读考点讲与练系列学案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决胜 2010”阅读考点讲与练 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考点名称:摹物画形,抓住特征。考点指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说明文知识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新课标对说明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要求了解说明文的概念;明确说明文的分类; 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区分三种基本的说明顺序;判断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理解和分析说明文的语言;能够划分说明文的结构;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等。考点分析: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归纳或在文中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2.判断说明方法并

2、能分析相关说明方法的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4.会准确判断说明文说明的顺序。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1.从题目入手,明确说明对象。2.抓住文章要点,把握被说明对象或事理的特征。、逐段概括大意,理清说明的顺序。3.细致阅读语段,归纳说明方法。4.扣住关键词语,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考点示例一萤 火 虫尹衍国“萤火虫,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盏盏小灯笼”关于萤火虫,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

3、能抵得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呢!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萤火虫的一生要变四个模样。萤火虫妈妈喜欢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卵孵化出幼虫后,生活几天就变成蛹。最后由蛹变成萤火虫。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你看,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敲几下,这是干什么呢?原来这是给蜗牛打麻醉针。连打几下以后,蜗牛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觉,动弹不得,最后终于瘫痪了。这时候,幼虫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蜗牛皮内的肉开始化成了稀稀的鲜美的肉汁。这时幼虫便呼唤它的同

4、伴们,兴高采烈地围在蜗牛四周,一齐把针管般的嘴巴插进蜗牛的皮内,津津有味地吸起来。幼虫们吸足了,蜗牛也就完了。它们帮农民除了害,立了功,是农作物的好朋友。幼虫长到成虫以后,开始在夜空中飞舞,一边飞舞一边发出短暂的闪光。萤火虫闪光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是在招引异性。那雄萤火虫在地面上空飞舞时发出闪光,意思是在寻问:“萤姑娘,你在哪里?”附近草地上的雌萤火虫也发出闪光,那是回答的信号,意思是说:“萤小伙,我在这里。”雄萤火虫得到信号以后,便向雌萤火虫飞去,直到甜蜜地相会为止。萤火虫那美丽的闪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在萤火虫的腹部有个发光器。这发光器由发光层、反射层和透明表皮

5、三个部分组成。发出的光是由呼吸时使称为“荧光素”的发光物质氧化所致。萤火虫发出的光是冷光,它不会产生热。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矿灯,用在矿井里。因为矿井里有瓦斯,达到一定浓度,遇到一定热量就会爆炸,这种灯不发热,所以使用安全。科学家们还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制成生物探测器,把它发射到其它星球表面,去探测那里是否有生命存在。你瞧,小小的萤火虫,趣闻还真不少呢!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萤火虫的发育过程和萤火虫的有关特性。(1)萤火虫的发育过程:(Z)萤火虫的有关特性: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要准确概括说明的内容,必

6、须从整体入手,学会全面把握,要善于分析句与句甚至句与段之间的联系,会找关键词语或中心句,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第(1)小题只要认真阅读,从文段中不难找出这四个阶段。介绍萤火虫的特征,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提炼信息,概括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在分析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时,考生易犯的毛病是:不从整个语段或全文着眼,忽视中心句和过渡句,答案以偏概全。参考答案:(1)卵幼虫蛹成虫(2)发光;是害虫蜗牛的天敌;用闪光吸引异性;由腹部的发光器发光;发出的光是冷光。考点示例二神秘的海啸科科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 89 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

7、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 15 万人死亡。究竟什么是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

8、深海区的里氏 65 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

9、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前,会发出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危害。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船只、废料、杂物等,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为减少海啸造成的灾难,科学家们正在加紧对海啸的监测、预报及救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造福于人类。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要掌握各种说明方法的特征,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与

10、事物的特征和说明的内容结合起来。对说明方法的辨别还是比较容易,而对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要求通过阅读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准确回答。对说明方法的考查容易产生的误区有:说明方法和修辞方法混淆,如把“打比方”说成“比喻句”;下定义与作诠释区分不清;打比方与作比较混淆;对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的,列举不全会漏写等。参考答案:“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句话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它使读者对“海啸”有一个比较明确、完整的认识。考点示例三偶然的发现1803 年,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为解释化学实验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原子论,认为“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一理

11、论立刻传扬开来。但是,原子论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验证,毕竟粒子并不能用人的肉眼直接看到。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目睹粒子的工具,化学家只能从一些线索去推测粒子的状况。连伟大的迈可法拉第都认为,在没有更好的理论之前,只能把原子论当成一个魅力十足的假说。1827 年,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研究山字草时,碰巧看到浮在水面上的花粉动个不停。布朗起初以为花粉在水面上晃动是因为它是活的,是花粉在游动。可是,并不只有花粉会在水面上晃动,普通灰尘浮在水面上也是一样。布朗偶然发现的这种现象,后来被人称作“布朗运动”。布朗认为,这个现象可能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可是,他始终找不出理由来解释这种运动。后来,其它学者也不断提

12、出过种种解释,但总是难以令人信服。直到 1863 年,才出现了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水面上的花粉运动是粒子冲撞花粉造成的。根据原子论,水的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它们总是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和花粉产生冲突。它们撞到花粉的旁边时,就会把花粉往反方向推,再撞到花粉的另一边时,就又把花粉推回来。这样的情况不断发生,花粉也就不断在水面上晃动。比方说,现在体育馆的地上放着一个篮球,你和一些同学围着这篮球,和它相距几米远,而且你们手上都有一袋网球。你一发出信号,大家就不断拿网球往篮球上扔。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 篮球是不是在地上滚动?你们扔的球有时击中篮球的这一边,有时则击中另一边,于是篮球总是滚来滚去

13、。你知道你们正在扔网球,所以不会觉得篮球在地上滚动有什么好奇怪的。可是,如果是以下的情况呢? 首先,在篮球上涂上荧光剂,再关掉体育馆内的光源,然后把网球扔向这个发亮的篮球,这时你只看到一个发亮的球在黑暗中滚动。布朗和其他学者刚开始探讨浮在水面上晃动的花粉时,状况就和这种情形差不多。他们只看到花粉在动,却想不出原因。后来终于从它的动作领会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撞击它,进而认识到用分子彼此的冲突来解释这个现象是最贴切的。这样,“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节选自纽特世界的种子)画线句用了“差不多”,而没用“一个样”,这是为什么?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说明文语言的

14、准确性。要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要特别注意那些反映事物性质、状态、程度、数量、范围的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从对这些词语的辨析入手来体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差不多”是指相差不大,而“一个样”是指完全相同,两个词用在一起,意思就和事实不符。分析说明的语言,考生易犯的毛病是:不思考词语的本义,不分析句子的整体意思;答案笼统,不具体,缺乏针对性,犹如蜻蜓点水,不得要领。参考答案:因为作者清楚地知道,二者只是有某些类似之处,并不相同。 (意思对即可)考点示例四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60 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 70 分贝噪

15、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 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 100110 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 140 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 100 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 115 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 160 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

16、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管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受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 64-75 岁的人群中有 1/4 的人失去听力;

17、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 18%,是 40 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征招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1.本文主要说明了 (限 10 个字以内)。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二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解题思路:第 1 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要准确概括说明的内容,必须从整体入手,学会全面把握,要善于分析句与句甚至句与段之间的联系,会找关键词语或中心句,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这道题从文章的第一段来看,该段是一个总起段,由此就不难发现“噪音对人的伤害”这个核心。第 2 题考查了说明的顺序以及文段的结构特点。第一问要求回答说明的顺序,该段为了说明不同等级的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

18、也不相同,运用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因此很明显是按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逻辑顺序安排的;第二问其实要求回答这种顺序的好处,很明显这种逻辑顺序使得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分明。分析说明的对象考生易犯的毛病是:不从整个语段或全文着眼,答案以偏概全。辨析说明顺序,考生主要的失误是将说明的顺序和文章的结构混为一谈。参考答案:1.噪音对人的危害。2.按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逻辑顺序)安排的。更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或:使文章条理更清楚)。【考点训练】考点训练一警惕啊,无声无息的土壤杀手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四大要

19、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众的关注,而土壤污染看不见,而且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会显现出来。土壤污染不像大气或水污染物那样,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危及健康,而是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因为土壤里的污染物是通过食物链,主要通过粮食、蔬菜、水果、奶、蛋、肉等进入人体的,所以有的地方往往不重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然而,土壤污染比其他污染的危害时间更长,污染物质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通过长期积累以后,其影响往往是区域性的,而且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受其污染的土壤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

20、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飘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的畜禽粪便肥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此外,战争之后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也对战区的土壤造成严重伤害。陈同斌研究员指出,世界上 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日前我国估计有 1000 多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居然占全部可利用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 200 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 500 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 5 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 1000 多万吨,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 200 亿元。

21、土壤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陈同斌研究员前后用了 3 年的时间对北京全市的土壤和蔬菜进行了大规模的取样分析研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并且已经影响到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各种疾病。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节选自自然与人1.土壤污染跟其他污染物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2.土壤污染物有多种,下面列举了两种,请你从文中找出其他几种,仿照示例表述。示例:(1)播散在农作物上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粪便。(2)残留在土壤中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物。3.第三段中多处引用数据,你认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

22、明。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对土壤污染问题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防止土壤污染的建议或拟一条警示性的标语。考点训练二2005 年 8 月 25 日,“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飓风的来袭使得美国南方四州的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特别是新奥尔良地区,防洪大坝决堤使得该市 80%的地区被洪水所淹,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飓风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热带气旋。热带海域的水汽在阳光的蒸发下上升到空气中形成云朵,在空中不断聚集。随着气压下降开始逆时针旋转,上升的水汽遇冷形成降雨,并释放出更多热量,导致更多热空气上升,形成热带低气压。当云层不断聚居,海洋洋面上能够使空气向内旋转流动的风

23、不断加速,就形成了热带风暴。当热带风暴的风速超过 118 公里小时后,就形成了可以命名的飓风,飓风的风眼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暴风雨。台风和飓风本质上都是一种空气旋涡,很大、很快、破坏力很强,只不过是因为它们产生在不同的海域,被不同国家的人用了不同的称谓而已。在北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到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海洋洋面上生成的气旋称之为飓风,而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之为台风。一般来说,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被称作飓风,而把在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作台风。世界气象组织对热带气旋的定义和分类标准是,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将热带气旋划分为四级: 风力8 级为热带低压;风力 8

24、9 级为热带风暴;风力 1011为强热带风暴;风力 12 级为台风或飓风。这一体系把飓风从强到弱分为五级:一级飓风风速在每小时 118 公里到 153 公里之间,风暴引起的海浪高度为 15 米;五级飓风风速超过每小时 249 公里,风暴引起的海浪高度在 55 米以上。美国历史上只遭受过三次五级飓风袭击。最近一次是在 1992 年,飓风“安德鲁”袭击了佛罗里达州,造成 43 人死亡。另外两次其中一次发生在 1969 年,“卡米尔”袭击密西西比州,256 人身亡。1935 年,五级飓风袭击佛罗里达群岛,造成 600 人死亡。当全世界看到飓风袭击新奥尔良造成的惨象时,飓风与全球变暖的问题再次被提出来

25、。到底气候变化使得飓风更易发还是更强烈?目前还在研究中。1.飓风与台风有哪些异同?2.第段画线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从内容看,本文第段介绍飓风的_,第段介绍飓风的_,全文的说明顺序是_顺序。4飓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近年来飓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频发与人类活动有关系吗?谈谈你的看法。考点训练三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对记忆进行分类的方案,其中一个分类方案就是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在我们的一生中,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许多事实。例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联合国总部在美国等等。我们还储存了许许多多关于过去经历或事件的记忆。例如,早餐我喝了牛奶,昨天我听了一个令人兴奋的讲座

26、等等。这种对事实、事件以及它们间相互关系的记忆被称为陈述性记忆。非陈述性记忆又可进一步分为多种类型。第一类非陈述性记忆是由非联合型学习(习惯化和敏感化)形成的记忆。第二类非陈述性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的记忆,它指的是:如果你在某一场合无意识地看见或听见过某一刺激的事,这一刺激以后再次出现时,你辨认出它的速度会明显加快。第三类非陈述性记忆是联合型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 形成的记忆。第四类非陈述性记忆被称为程序性记忆。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学习一些运动技巧,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行为习惯。例如,我们学习弹钢琴、骑自行车、系鞋带等等。这些关于技巧或习惯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与非陈述性记忆

27、的第一个明显区别是: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回忆获取陈述性记忆,可以用语言来描述被记忆的内容,而非陈述性记忆则不行。但是,不通过有意识的回忆,我们照样可以操作已经学会的技巧。例如,你也许不能清晰地记起第一次骑自行车的情景(记忆的陈述性部分 ),但当你踏上自行车后,你立刻知道该怎么操作了(记忆的程序性部分)。陈述性记忆与非陈述性记忆的另一个明显区别是:陈述性记忆容易形成也容易遗忘,而非陈述性记忆通常需要多次的重复和练习,但一旦形成则不容易忘记。想像一下记忆某次旅游时的情景(陈述性记忆) 和记忆如何滑冰 (程序性记忆)之间的不同,你就容易理解这两类记忆之间的差别。因此,记忆有着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

28、的记忆在不同的脑区形成,并在不同的脑区储存。脑的特定部位受损 , 。1本文主要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2文章第段中加点的词语“其中一个”能否去掉?为什么?3阅读第段,概括“非陈述性记忆”的三个特点。 4根据上文内容及生活中学到的知识为文章结尾处补写句子。脑的特定部位受损 , 。考点训练四母亲河的自述我叫黄河,全长 5464 公里,生于 10 万年以前,我的源头在青海巴颜喀喇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千百年来,我哺育着炎黄中华儿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我认作民族的摇篮,称我“母亲河”。从前,人们总爱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的是我含的泥沙大。我每

29、年要把 16 亿吨泥沙带走,淤在下游把河床担得老高,有人又叫我“悬河”。这些我都没有办法,大自然就是这样安排了我,几万年也都这样过来了。最近又有一句话说我-“跳进黄河洗不净”,我听了很伤心。要是以前“洗不清”,澄澄泥沙就清了;现在洗不净,可事关我个人“品质”。不知道最近大伙到我那儿看了没有,我中游支流的汾河、渭河、洛河、新蟒河、沁河都脏得不得了,有的地方简直成为“排污沟”,脏东西超了好几倍,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前些年,我的水质都在三类以上,既能浇地,也能到机器里转转;现在好多河段的都不行了,就是放在池子里当景观用水,还有人提意见。别人对我说,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脏过。从三

30、门峡以下到入海口,7 个水质监测口,有 6 个说我脏。他们对我说,中下游很多城市的饮用水都从我这里取,为了让人们喝得放心,处理脏东西花了好多钱。我知道,今年这样脏,与缺水有很大关系。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 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而向我怀里排的脏水却是一天比一天多,10 年间翻了一倍,现在一年有 42 亿吨,相当于我今年的来水的一半。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成了“一碗水,半碗污”,根本消化不了。可能有人问了,不是说不让往你那里排污吗?其实也有人管,但总有人偷偷地排,检查的人来了,少排点,检查的人一走,照排不误。管这种事的也不好办,

31、有人总结得很形象,叫“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更何况,还有一些不肖子孙说是当地挣钱重要,我干净的事往后放放。我听说,天津已经不用我了,我真羞愧。人们费老大劲修了引黄济津的水渠,我却帮不了他们的忙。要是再这样给我身上泼脏水,我这母亲河就变成臭水沟了。救救我吧!1.仔细阅读全文,从母亲河的自述中,你获取了哪些主要信息?请回答。(1) (2)母亲河自述为何“洗不清”的原因(介绍黄河自古以来含泥沙量大的特点)。(3) 2.你能从文中发现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吗?请谈谈你的理解。3.细心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 2/3,说是有实测记

32、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加点的短语能删掉吗?为什么?)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请指出该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材料三:都是污染惹的祸。考点训练五我们的宇宙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同学们一定会说,因为夜空没有太阳照耀。但是,无限的宇宙,充满了无数个恒星构成的星系,虽说夜晚没有太阳的照耀,

33、可是那满天的星星,都是会发光发热的“太阳”呀。一颗恒星的光芒的确很微弱,但是,无数颗恒星的光芒合起来应该是无限的亮,夜空也应该处处是一片光明。可事实上为什么是黑的呢?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等人的观测发现,几乎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即宇宙像正在充气的气球似的膨胀着,越来越大;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即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退行使星系辐射到我们这里来的光减弱;距离我们很远很远的河外星系,可能会以光速退行,以致发出的光传不到我们这里来。因此,虽然宇宙是无限的,但光可以照到我们这里的天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只要那些有限的天体射到地球上的光比太阳光少,地球上的日夜就取决于太阳。要是宇宙没有

34、膨胀,也就没有夜黑问题。由此可见,夜黑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宇宙为什么会膨胀呢?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个温度极高、体积极小的原始火球,在距今大约 200 多亿年前,不知什么缘故,这个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在大爆炸中诞生了“我们的宇宙”。随着空间膨胀,温度降低,物质的密度也逐渐减小,原先的质子、中子等结合成氘、氦、锂等元素,后来又逐渐形成星系、星系团体等天体。宇宙早期时,星系碰撞、合并曾经是很普遍的现象。那时宇宙刚刚开始膨胀,还比较小,比较拥挤,星系多如雨滴,大量小星系下雨般落到其他星系中,渐渐形成像我们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宇宙好像一个在不断充气的带花点的气球,上面的各点彼此分离。经过20

35、0 亿年的“分离”才变成今天这个模样。根据天文学家推测,我们的宇宙将来会有一天停止膨胀,然后转为收缩,直至收缩到大爆炸前的原始火球状态。接下来会出现新的大爆炸,急剧暴涨和膨胀。这种循环可能不断地重复进行,宇宙处于这种来日振荡式的变化之中。1用“|”给这篇短文划分层次。 2这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是 顺序。3既然宇宙在膨胀,而我们肉眼能见到的许多星星(如启明星等) 却始终是那样明亮,这些星星为什么没有“远离我们而去(退行) ”?4第自然段中加点的“可能”能不能删除?为什么?5为什么说“要是宇宙没有膨胀,也就没有黑夜问题”?【考点训练参考答案】摹物画形 抓住特征考点训练一1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2在地球

36、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或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3地球 4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 5( 外太空的)小型冰球。6设问,引出下文,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吸引读者。考点训练二1脚瘦小,难以支持身躯(答出“脚小”就可以) ;身躯呈流线型,翅膀窄又长,尾巴长,身躯轻巧(答出三点就行 ) 2B 3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4(在飞行中)吞食猎获物,饮水,喂孩子( 吃饭) 。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考点训练三1、地理位置 修建年代。2、卢沟桥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3、如果删去,就变

37、得与河面完全平行了,这与事实不符;用“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作比较 ,结构坚固。5、坚固 。6、排比,拟人 摹状貌。7、各拱相联的石拱桥叫做联拱石桥. 考点训练四1第(一) 段: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及其成员状况。第(二)段:世界贸易组织的机构。第(三)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景。(意思对即可) 2因为总理事会既负责世贸组织的日常工作,又在部长会议闭会期间行使部长会议的职能。( 意思对即可) 3(1) “一国”指中国;“四席”指大陆、香港、澳门、台湾。 (2)“两岸”台湾海峡两岸;“四地”指大陆、香港、澳门、台湾 4单独关税地区。考点训练(五) 1、 2、逻辑 3、这些星星都不是河外星系 (都是银河系的) 4、“可能”表示不肯定语气,表明这种情况(星系以光速退行 )只是推测。若删除“可能”,就变成了肯定的判断,使表述不严密。 5、如果宇宙没有膨胀,所有的河外星系都不会退行,它们辐射到地球的光就不会减弱,无数恒星的光芒会使夜空一片光明。6、推测。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