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学案 (人教七年级下)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1、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2、 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一般手段和方法。3、通过调查沂源环境资料,针对环境污染展开讨论、分析,了解青岛的环境。(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提供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目标1、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学习过程:课前自学一:(根据下列问题,观察和阅读课本 30
2、-31页图片和全部文字,进一步调查和查找资料,进行理解和讨论)1、森林在环境保护中有什么作用?2、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动植物的生活将会受到什么影响?1、人类还有哪些手段残害鸟类?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2、如果鸟类日益减少,自然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4、人类的哪些活动会污染空气?这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5、在太湖这幅画中你见到了什么?使水质变坏的原因除了画面上的以外,还有哪些?会导致什么样的恶果?知识梳理: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正面的影响 , , 。负面的影响 , , , 。2、 和 是 20世纪 90年代乃至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3、当代人类共同面临的三个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 和
3、 。也是大气遭到严重污染的三个明显后果。4、科学家把 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 中并对新的 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 。它的特点是不受 和 的限制,并随着 的迅速发展和的频繁交往而迅速传播开来。 5、 “三北”防护林是我国 在_ _北、_北和_北建设的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工程,被誉为“ _建设工程” 。目前已累计造林两千多万公顷,相当于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_。6、每年的_月_日为“世界地球日” 【巩固练习】(先独自做,后小组交流、明确答案、组长讲解疑惑、准备展示。时间大约 10分钟)(同步训练)(26 -27 页)【当堂检测】 (请独立完成。时间 3 分钟)1、据报道,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天
4、气发生的次数呈增多的趋势,90年代至今发生过20次特大沙尘暴。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多环境过渡开发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常年旱灾,赤地千里 D.地壳运动过于频繁2、当“赤潮”发生时,水质会严重恶化,鱼虾及其它水生生物会大量死亡,给捕鱼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形成赤潮的原因是( )A. 海水受化学物质的污染B.动植物病毒的大量繁殖 C.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繁殖 D.大量红色土壤流入海洋3、下列关于使用农药化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造成水质污染 B.可造成土壤污染 C.可造成大气污染 D.有利于保护生物圈4、1997年11月26日下午,四川省都江堰市聚源镇一村庄,突然从西
5、北方飞来一大群(约500只左右)乌鸦,他们在附近的树林、竹丛、河滩里,飞翔、觅食、栖息。第二天,大群乌鸦突然从天空中雨点般的坠落下来,顿时,山林大地成了乌鸦的坟场。造成乌鸦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B. 遭到大型天敌的捕杀 C. 乌鸦太多,食物不足D. 当地的生态环境污染5.下列商品不能称为“绿色商品”的是( )A.不含磷的洗衣粉 B.不含碘的食盐 C.无铅汽油 D.无氟冰箱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是由生物圈提供的 B.人口的过度增长必定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C.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 D.人口越多,越能
6、征服自然7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我们的生存环境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A. 水土流失 B. 气候改变 C. 生物多样性受损 D. 以上都可能发生8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那一项是科学的( )A. 禁止砍伐 B. 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C. 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 D. 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9 下列哪些不属于砍伐森林造成的危害( )A 水土流失 B 沙尘暴 C 水体富营养化 D 生物多样 性破坏穿针引线 将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用线联接起来 .氟利昂等排放物 a.酸雨 .砍伐森林 b.土壤和水污染 .核污染 c.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 .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等 d.臭氧层破坏 .
7、大量使用农药 e.土地沙漠化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近年来,太湖频繁出现“水华”现象。水华是湖泊、池塘等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过度生长的水污染现象。蓝藻大量发生时,水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绿色藻层,并释放出毒素湖淀,湖淀能杀死鱼虾等水生动物。蓝藻和水生动物死亡、腐败、分解后,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会使水体产生恶臭。大量的工业、生活污水和农田含化肥的水流入河流、湖泊,导致水体中氧、磷等植物营养元素过多,这是引起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1.出现“水华”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水华是一种水污染现象,它有什么危害?3.针对水华发生的原因,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原貌?【课后反思】(总结和反思你的
8、收获)【布置作业】 同步训练 P27 4.7.8 P28 12.13.14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导学案 备课时间:2011.3.10 上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郑春燕 审核人:任会菊 教案个数 10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 以酸雨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2 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情感目标: 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学习过程:(学生先阅读
9、课本 35-36 页了解资料背景和探究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并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活动: A、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1、酸雨是指具有 的雨水。PH 小于 7的溶液呈 。正常雨水的 PH约为 ,酸雨的 PH则小于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 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 形成的,此外, 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巩固练习】(先独自做,后小组交流、明确答案、组长讲解疑惑、准备展示。时间大约 10分钟)(同步训练)(31 -33 页)【当堂检测】 (请独立完成。时间 3 分钟)1.控制酸雨的措施是通过 装置,减少 、 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 和 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2.在做酸雨对
10、生物的影响实验中,要将对照组和实验组放在 的环境中培养,而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子数量要 。3.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 和 ,严重时造成植物死亡。 4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污染是( )A 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5.溶液的 pH小于 7,那么该溶液就呈( )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不能确定6.酸雨形成的原因是(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太多 B.全球的降雨量过多 C.工厂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过多 D.森林火灾频繁7.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有(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前三项都是8.温室效应是由于下列哪种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而引起
11、的(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氟利昂9.资料分析:资料一 :如右图两只狐,一个是生活在寒冷的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炎热的非洲沙漠地区的沙漠狐。资料二:科学工作者在南极研究中发现,在南极,由于冰雪融化,长期被冰冻的种子解冻萌发,在这里出现了新的物种;从南极冰盖钻取样芯分析表明:25 年来,南极气温上升了 1度。这些都说明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根据以上资料分析:(1)现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_相适应。(2)请推测哪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并说明理由。(3)燃烧煤和石油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像吸收温度的玻璃一样能捕获阳光使地球变暖,这种现象叫_,是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4)如果地球变暖在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极地狐未来的命运。(5)请你想一些好办法让地球“退烧”10.某地是酸雨多发区,该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请你设计实验:探究酸雨对该地小麦幼苗的影响。材料用具:配制好酸雨、小喷雾器、小麦幼苗方法步骤:(1)_(2)_(3)_ 【课后反思】(总结和反思你的收获)【布置作业】 同步训练 P3 3、6 P4 11、12学 优)中考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