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力的存在》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96089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的存在》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力的存在》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力的存在》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力的存在》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力的存在》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力的存在兰溪市振兴学校 姜建新教材分析:从这节内容开始学生要接触新的概念“力”。“力”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存在,力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人们不觉得生疏是因为常用“力”这个词语的缘故,但要深刻理解物理学中力的定义是很困难的。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考虑到初一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为了降低抽象程度和难度,因此学习力的知识要从感受力的存在开始,而且没有对力下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出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等概念,而是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让学生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为今后学好力的其它知识打好基础。要使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最好是根据事

2、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存在的一种方法,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判断力的存在的方法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有的情况下,力作用下物体的形状改变无法察觉,需要对微小的形变放大。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较难理解。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两个有关力存在的具体表现:(l)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子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思路: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力既具体又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不要出现力的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即动手又动脑,本课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

3、科技图片与视频等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景,结合生活实际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去逐步理解。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实验、探究等由学生自己参与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相互性”,从而将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实践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从力的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种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确认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能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存在的

4、一种方法,尝试简单的归纳。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动手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与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利用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对科学价值的认识。教学重点与难点:利用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的存在 力的相互性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幻灯片) 、矿泉水瓶子、蹄形磁铁、铁片、弹簧、橡皮筋、气球、温度计、玻璃瓶、玻璃管、橡皮塞、吸管、气球、绵绳、条形磁铁、小磁针。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播放一段雅典奥运会中国大力士摘金夺银的视频,由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个成语)评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力”进行成语接龙比赛。讲述:“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

5、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科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到底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开始进入思维活动。 )二、新课教学引入:展示“风”这个字及相关图片风看不见,摸不着,你是如何感受它的存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而后进行思考。(被你的皮肤感觉到了,被你的眼睛看到了,被你的耳朵听到了。 )讲述:我们根据风对其他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判断风的存在。在科学中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根据某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的存在(举例:如通过电灯发光确认电路中有电流) 。通过感受风的存在来为后面感受力的存在做铺垫。并随带复习了前面“感觉世界”的相关知识。学生回忆曾经有过的各种感受,使学生学会将平时所用的方法提炼升华,并加

6、以应用。(一) 、力的作用效果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力” ,你看见了吗?触摸到了吗?那么你通过什么来判断力的存在?探究活动(1)用手掌挤压汽球,汽球发生了什么变化?(2)用手拉橡皮筋,橡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 (3)用手挤压矿泉水瓶壁,瓶壁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讨论:以上实验或事例是通过什么来证明力的存在的?(引导学生围绕物体由于什么原因,发生了什么变化展开思考、讨论)(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教师也可补充其他具有启发性的实例,如:用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手用力弯锯条,锯条受到力时变得弯曲;手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这些都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从以上实验和实例中可以得

7、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设问:除了物体形状的改变可以证明力的存在外,还有什么现象也能证明力的存在呢?观察有关运动类的图片或视频(1、乒乓球向自己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2、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根据演示以及先前描述的各种情景,通过学生回忆曾经有过的各种感受,进行讨论交流。由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充分体验力的存在,而不是由老师陈述。真正认识到

8、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师进行小结并板书:力的作用效果 板书: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结合事例巩固(1)改变物体的形状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什么时候看到或感受到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学生举大量事例,再次体验“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 学生上台操作、演示。得出结论:力确实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进一步追问:课本放在课桌上,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会不会使桌面发生形变?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可能是物体的形变太小,肉眼看不见。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什么时候看到或感受到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学生举大量事力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判定存在

9、例,再次体验“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以此培养学生联系各种生活知识多角度去分析、考虑事物的思维习惯。(二) 、力的相互性1、以“气球实验”进行研究力的相互性。课前准备:每两人为一个小组,要求将两个相同的小气球吹成相同大小的气球。观察 P57 图 233,猜想:下面哪些挤压方式能够产生这种效果?A. 左球不动,右球压向左球B. 右球不动,左球压向右球C. 两球同时向中间压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是如何发现的?组内讨论:怎样利用橡皮筋做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相互性。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参与讨论,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并得出正确结论。教师进行小结并板书:力的作用是

10、相互的2、演示“气球火箭” ,学生观察,请同学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实验现象。以“神州五号”飞船引入,展示发射导弹、火箭上天两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到底是谁把火箭送上天的?” (是地面的反作用力还是空气的反作用力将火箭推上天的呢?)并且让学生运用现有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 、将吹大的气球放在地面附近然后放手(2) 、将将吹大的气球放在半空中然后放手(3) 、将吹大的气球横放在地面附近然后放手通过观察气球的运动状态,请同学分析原理,体验其中科学的神奇力量,然后得出结论。使学生体验科学技术的神奇,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3、展示发生车祸时两车都被撞扁的情景,使学生对力的相互性有

11、更为具体的认识,并请同学分析原因。提问:你还看到哪些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游泳、划船等)讨论:既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任何一个力都涉及到两个物体,是否两个物体一定要相互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演示小磁针在条形磁铁磁场中受力转动。 )由学生进行讨论,并举例说明回答,得出相关结论。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结:力的作用不一定要通过物体间的相互接触而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也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三、小结展示奥运体育视频,进行本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得到了哪些启发?(由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学反思:本课在实际教学中,由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归纳总结时,学生的

12、回答五花八门,而且多数学生不能切中要点、或语不达意,表明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相关能力的培养。另外,在第一次教学中,有同学对火箭升空有着不同的看法,并引发争论,所用时间较多且效果不佳;在这次教学中,对此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他们设计了多种方案并评选出了最佳方案。这种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方案”的做法,真正做到了“进一步发展学生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收到效果很好,既增加了说服力,也培养了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进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深感压力之大,因为传统教法已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更不能对付学生因发散思维提出的各种希奇古怪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不停地充实自己,学习专业与非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率。学优 中考。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