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第一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的安排线索和结构。2、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精读课文,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情感与价值目标: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教学重点: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反衬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大家都看过日出,我们已经学习了刘白羽和徐志摩眼中的日出的
2、瑰丽景象,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西部落日的辉煌。认知阅读一、检查字词预习情况。二、简介作者: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1915 年毕业于杭州一中、 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 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 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 年赴英国留学, 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 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 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 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 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 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 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 年与胡适 、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 周刊,
3、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 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 年赴欧洲、 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 年在北京主编 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 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 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 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 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 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 、印诸国。1930 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 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 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 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 11 月 19 日, 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 机坠身亡。著
4、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 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 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 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 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 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 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 ,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 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 二、题目解说泰山日出是诗化的,作者通过对日出前景象的描绘,进而表现了自己追求光明的愿望。理解阅读一、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全文共 1
5、3 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8)泰山日出景象的描绘。第二部分(910)面对雄伟景象作者产生的想象和联想。第三部分(1113)通过对日出前景象的描绘,进而表现了自己追求光明的愿望。二、学生精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三.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有同学不能解答的疑问,以提交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四.教师边串讲课文边对学生提出的给予解答。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提问:第一部分主要讲什么?明确:通过对眼前奇异景象的描绘,表达自己所感受的奇异之美及新的体验提问: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手法?明确:联想和想象。还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提问:作者在景物描绘中
6、渗透了什么情感?明确:渴望光明、崇尚光明。提问:课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明确:这些描写在第二段以后,大量情感热烈“光明” “东方”句表明,作者已超出了对旭日光明的渴望,而表现了对社会光明的渴望。提问: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对日出瞬间的描写。品味三人描写的最生动之处。明确:都写出了日出的耀眼亮色和瞬间跳跃。徐的对日出跳动的入神体察和精微感受。刘的对云天之上才的见日出之始的耀眼的跃动边缘做了极妙的比喻。屠的小蛇、银器、肃穆句,传神、精致的写出了旭日的耀眼、壮丽、宁静。课堂小结黎明象征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从漫漫黑夜中升起的曙光,它标志着旧世界的逝去和新世界的到来。此时此刻,作者对日出景象的赞颂,与对新中国的赞颂,已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雄伟奇丽而又蕴含哲理的艺术境界。 (可谓“意与境浑” )拓展阅读说说古诗文中有关落日的描写的句子。(参考内容:通过幻灯片给学生看一些日出照片)板书设计:泰 山日 出徐志摩情感的奔放(仿佛是一个披着散发的巨人)泰山日 燃烧的虔诚之心出超逸的巨人学优中考。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