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面临挑战的中国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人教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91618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临挑战的中国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人教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面临挑战的中国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人教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面临挑战的中国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人教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面临挑战的中国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人教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面临挑战的中国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人教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第二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材分析】该课时探讨的是我国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看,明朝统治者侧重防御,清朝统治者更重视怀柔政策,由此形成了“明修长城清修庙”两种不同的边防局面。避暑山庄的修建、达赖和班禅封号的册封,都表现了统治者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和态度;明代实施的“改土归流”、清代对某些少数民族贵族叛乱平定的举措,都有力地表现了明清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采取的积极措施。这些措施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明清两朝统治者在处理

2、民族问题时所持的不同态度,体会“明修长城清修庙”的内涵。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明清两朝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内地文化交流等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中华各民族人民与分裂势力进行斗争、维护祖国统一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分裂的爱国情感和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培养学生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掌握明清两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所持的不同态度。难点: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突破: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搜集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教学方法:讨论、交流与情景启发相结合。教学准备:搜

3、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文字、影视等形式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推荐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播放爱我中华歌曲。提问:这首歌的名称是什么?歌词中唱到我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从哪一朝开始我国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承接:她是从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逐步巩固与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专门来探讨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在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上是怎样处理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新课:板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展示明清疆域图:学生活动:学生上讲台,指出地图上的东、南、西、北、西北、西南等方位,并说出分布在“北、西北、西南”三方主要的少数民族名称。(如:蒙古族、维吾尔族回部、

4、藏族等)承接:在这三处的民族问题和关系上,明清两朝分别是怎么处理的?播放长城影视材料片段:问题设计:明代统治者在处理与蒙古族的关系上采取什么措施?(修筑长城防御)承接:为了防御蒙古族、女真族的南下扰乱。明政府修建了西起嘉峪关,东至辽宁鸭绿江之滨,全长 6300 多公里的长城。明后期,蒙古族分为三支,其中一支向西迁移,直到欧洲伏尔加河下游,在那里他们生活的怎样?展示资料,请同学看:(资料土尔扈特部明末清初时属于我国蒙古的一部分,后来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生活,遭遇沙皇的残暴统治,但他们决不服从。1771 年,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一边战斗一边前进,在缺粮挨饿、疾病流行的折磨下,历时半年,历尽千难万险

5、,付出人员减半的巨大牺牲,终于踏上了家乡的故土,投入了祖国的怀抱。)设问:他们的回归,大清王朝的态度如何?请看录像片段。播放录像:土尔扈特部的回归。学生回答(大清态度):非常欢迎,设各种礼仪接待,场面隆重、壮观等。展示地图,指出我国西南地区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最主要的是哪个民族?(主要是藏族),明清的中央政府对他们是怎么处理的?明朝:展示“改土归流”的资料:“土”“土司”“土官”,少数民族的官职;“流”“流官”,中原地区的官职。“改土归流”:中央派“流官”代替少数民族的“土司”“土官”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与中原地区一样的行政制度。承接:通过上述策略, 中央加强了对藏族地区的统治。清朝:展

6、示材料:清朝初年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到北京朝贺,受顺治帝的隆重接见和款待,并被正式册封为“达赖喇嘛”,授予金册和金印(金印刻有汉、满、藏三种文字)。从此,“达赖喇嘛”这一封号开始具有政治和法律效力后来康熙帝封另一位首领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称号,并赐金册、金印,确立了班禅的宗教地位。问题:材料说明什么?学生回答:给宗教领袖封号(给宗教领袖册封)。承接:从此开始,历代喇嘛、班禅都要经过政府的册封。如果他们圆寂了呢?展示“金瓶掣签制”的资料和图,突出“驻藏大臣”。展示地图:在地图上指出“驻藏大臣”的位置,并讲述“驻藏大臣”,它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此后,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7、越来越密切。藏族宗教首领与皇帝见面的机会也多了,为了搞好与各民族的关系,清政府还有什么举措呢?我们跟随小强走走。展示承德避暑山庄全景图片、局部图片系列,提示学生注意场地规模、建筑风格?是什么地方等等。小强惊讶地问:“哇噻!这是哪里呀?”问题设计:谁为小强解谜团?学生回答:承德避暑山庄。承接:避暑山庄是用来渡假、狩猎的。但这里比较特殊。展示问题:(1)你觉得这避暑胜地有何特别的?(皇家园林气派、规模大,建筑多,宫殿的风格。)承接:而且,清朝皇帝经常在这里接见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与他们联络感情,可见,她不仅是避暑的胜地,而且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它的周围还建有许多的建筑物,这些建筑融合了汉、藏、满

8、、维吾尔族等民族的建筑风格。展示寺庙图片:(如:须弥福寿庙、普宁寺、普乐寺、普驼宗乘庙、安远庙等)。问题:(2)从图片看,清朝在民族关系上采取什么办法?(修庙)承接:我们可以用“明修长城清修庙”来概括。展示:“明修长城清修庙”艺术字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办法?清朝统治者有他们的想法,请看模仿秀:(学生角色扮演:士兵、将军。士兵:“报告将军,长城的一段已塌陷,赶快派人去修呀!”。将军满不在乎地答道:“塌就塌呗,想当年,太宗率领大军进军中原,入关时城门打开,大军长驱而入,灭了明政权,长城未起丝毫作用,国家只要强盛了,修不修长城都无所谓呀。”)展示康熙帝的诗:“形胜故难凭,在德不在险”。展示乾隆帝的诗:“

9、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组织学生讨论:(1)清朝统治者是如何看待长城的?(保而不修)(2)明清两朝统治者在民族政策上有何不同?(防御政策,怀柔政策)(3)明清两朝政府在看待长城作用问题上看法不一,而今长城依然屹立在东方,你又该如何认识它的作用?学生回答:(发展旅游业,中华民族的象征,民族精神等)。承接:从以上内容看,清朝采取怀柔政策,但对分裂势力决不手软。展示地图:西北方,准噶尔部和回部的位置。承接:准噶尔贵族在沙俄的支持下,企图从祖国分裂出去,康熙帝三次亲征,打败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后来维吾尔族贵族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定。对这些反叛势力,清政府毫不留情地把他们粉碎,显示出清王朝“刚”的一面,具有大清王朝的威力。可见,清政府“恩威并施”。总结:(边讲边逐步展示板书)无论明还是清,是恩还是威,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今天祖国的伟大基业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如清朝,疆域在当时的亚洲最大,祖国今天的疆域就是清朝奠定的基础,希望各民族永远团结,共同奋斗,希望我们的祖国明天会更好。板书: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