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糖的化学性质,溶解性:小分子糖极性大,水溶度大;多糖随聚合度增大,水溶度下降。 极性:单糖 双糖 叁塘 味:单糖、低聚糖有甜味,多糖无甜味。 旋光性:多有旋光。,物理性质:,一、氧化反应,单糖分子中有醛(酮)基、伯醇基、仲醇基和邻二醇基易氧化程度为醛(酮)基(端基碳) 伯醇基 仲醇基,(一)Ag+、Cu2+、Br2/H2O可将醛基氧化成羧基Fehling Reaction,Ag+、Cu2+ Br2/H2O,+ Ag/Cu2O,Tollen Reaction,(二)硝酸使醛糖氧化成糖二酸,稀 HNO3,(三)过碘酸氧化反应:作用于邻二醇羟基、-氨基醇、-羟基醛(酮)、-羟基酸、邻二酮和某
2、些活性次甲基。,邻二醇羟基反应速度: 1.顺式反式(中性或弱酸性,因顺式易形成环式 中间体);2.顺式反式(弱碱性)。,-D-甘露吡喃糖甲苷,-D-葡萄吡喃糖甲苷,3.对固定在环的异边且无扭曲余地的邻二醇羟基不反应。,1,6-D-葡萄呋喃糖酐,4.对开裂1,2-二元醇反应几乎是定量进行的。5.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用途:,推测糖中邻二-OH数目,试剂与反应物基本是1:1对同一分子式的糖来说,推测吡喃糖还是呋喃糖 根据反应产物,推测糖的种类eg:反应产物NH3 氨基糖,二、糠醛形成反应,单糖,浓酸(4-10mol/L),加热3H2O,糠醛衍生物,多糖、苷类,单糖,糠醛衍生物,脱水,五碳糖 RH
3、糠醛 甲基五碳糖 RCH3 5-甲基糠醛 六碳糖 RCH2OH 5-甲基糠醛 六碳糖醛酸 RCOOH 5-羧基糠醛,糠醛衍生物,芳胺/酚类/具活性次甲基的化合物,缩合,有色化合物,1. Molish 反应:糖(单糖、寡糖、多糖)和苷的检测反应糖或苷类遇浓硫酸/-萘酚试剂呈紫色或棕色环。 (试管进行) 2.邻苯二甲酸和苯胺反应:棕黑色斑点(PC、TLC),规律:五碳糖 甲基五碳糖 六碳酮糖 六碳醛糖,三、羟基反应,主要反应包括醚化、酰化、缩酮和缩醛化、硼酸络合反应羟基反应活泼性:半缩醛羟基(C1-OH) 伯醇羟基 (C6-OH) C2羟基 (C2-OH) 其他OH,三、羟基反应: 主要反应包括醚
4、化、酯化、缩醛缩酮化。 从糖的结构看,活性最高的是半缩醛羟基,但该羟基在苷类化合物中多已被苷化;其次是伯醇基;仲醇基更次,仲醇基中又以C2-OH较活泼,这是因为C2-OH受C1的诱导效应致其酸性较强所致。 C1-OH C6-OH C2-OH 其他OH,(一)醚化反应(甲醚化反应)1.Haworth法样品+Me2SO4 +浓NaOH 醇羟基甲基化缺点:全甲基化产物需反复多次进行。2.Purdic法样品+ MeI + Ag2O全甲基化醇羟基甲基化缺点:同1,另由于Ag+ 的存在,不能用于还原糖(即有C1-OH的糖)的甲醚化。,3.箱守法(Hakomori)样品+ DMSO + NaH + MeI
5、全甲醚化甲醚化能力最强,一次即可,最常用。 4.重氮甲烷法(CH2N2)样品 + CH2N2/Et2O+MeOH 部分甲基化(-COOH、-CHO等),(二)酰化反应乙酰化和甲苯磺酰化,乙酰化最常用乙酰化试剂:醋酐/吡碇、Ac2O/NaAc、Ac2O/ZnCl2室温放置,即可获得全乙酰化产物,通常C3羟基最难酰化,(三)缩酮和缩醛化反应醛或酮在矿酸、无水氯化锌、无水硫酸铜等脱水剂的作用下易与1,3-二醇羟基或邻二醇羟基生成环状的缩醛或缩酮醛易与1,3-二醇羟基生成六元环状物酮易与顺邻二醇羟基生成五元环状物。,丙酮与顺邻二醇羟基生成的五元环状缩酮称为异丙叉衍生物。,顺邻二醇羟基,当糖结构中无顺邻
6、-OH时,易转变为呋喃糖结构。 当单糖制成缩醛或缩酮之后,氧环大小不一定和原来游离糖相同。,苯甲醛与糖生成的六元环状缩醛称为苯甲叉衍生物。,1,3-二醇羟基,如:半乳吡喃糖甲苷,苯甲叉衍生物顺式有两种构象:O-内位(C1式)较稳定H-内位(1C式)稳定性差,应用 保护游离的羟基(如制备3-O-甲基葡萄糖的反应),推测结构中有无顺邻二羟基或1,3二醇羟基,(四)硼酸的络合反应糖及有邻二羟基的化合物可与硼酸、钼酸、铜氨、碱土金属等生成络合物,产物呈酸性,糖 + 硼酸 络合物(酸性增加、可离子化)呋喃糖苷的络合能力最强,然后是单糖,吡喃糖苷络合能力最弱。,络合反应分二步进行,生成1:1的络合物,易失
7、水而成平面形的中性酯。,二个-OH地位适宜,则继续生成 2 : 1的螺环状络 合物,四面体结构固定,增加酸性。,注:I、II、III三种状态在硼酸溶液中同时存在,彼此间处于平衡状态。,硼酸络合反应的应用:,络合后,中性变为酸性,可酸碱滴定。 离子交换法分离 电泳分离 TLC(硅胶中加硼砂),第四节 苷键的裂解,苷键的裂解分类,按裂解的程度分:全裂解和部分裂解按所用的方法分:均相水解和双相水解按所用催化剂的不同分:酸催化水解、碱催化水解、乙酰解、酶解和过碘酸裂解等,一、酸催化水解,苷键为缩醛,对碱、氧化剂较稳定,易被稀酸水解 (一)反应原理:,(二)酸水解难易规律:有利于苷键原子质子化和中间体形
8、成的因素均有利于水解。N-苷 O-苷 S-苷 C-苷N最易接受质子,C上无未共享电子对,不能质子化。N-苷的N原子在酰胺及嘧啶环上时,很难水解。,酚苷及烯醇苷比其它醇苷易水解。原因:苷原子质子化时,芳环或双键对苷键原子有一定的供电作用。2,6-二去氧糖苷2-去氧糖苷6-去氧糖苷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原因:2位羟基对苷原子的吸电子效应及2位氨基对质子的竞争性吸引呋喃糖苷吡喃糖苷原因:五元呋喃环上各取代基处在重叠位置,形成水 解中间体可使张力减小,故有利于水解,酮糖苷醛糖苷原因:酮糖多为呋喃结构,且酮糖端基碳原子上 有CH2OH大基团取代,水解可使张力减小。五碳糖苷甲基五碳糖苷六碳糖苷七碳糖苷糖醛酸
9、苷原因:吡喃环C5上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C5上有-COOH取代时,诱导使苷原子电子 密度降低,最难水解苷元为小基团时,e键易水解(e键易质子化);苷元为大基团时,a键苷键易水解(苷不稳定)。,(三)双相水解(二相酸水解) 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如苯/氯仿),水解后的苷元及时转溶于有机溶剂相,避免苷元与酸的长时间接触。糖苷/水+CHCl3 适于水解后对酸不稳定的苷元,酸水解,苷元/CHCl3+糖/水,二、乙酰解反应,1. 反应试剂:醋酐和酸(H2SO4、HClO4、CF3COOH、ZnCl2、BF3等)2. 反应条件:室温放置数天,3. 反应原理:与酸催化水解相似,进攻基团为C
10、H3CO+ 。,4. 特点:反应温和,可开裂部分苷键,所得产物为单糖、低聚糖及苷元的酰化物。增加反应产物的脂溶性,易于提纯、精制。乙酰解反应有时引起糖端基发生异构化。-苷键双糖乙酰解的易难程度为:(16) (14) (13) (12)苷键邻位羟基乙酰化或邻位有环氧基时,强诱导 效应使苷键裂解反应变慢。,操作:,将苷类溶于醋酐或醋酐与冰醋酸的混合液中,加入3-5量的浓硫酸,室温下放置1-10天。 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以碳酸氢钠中和至PH3-4,再用氯仿萃取其中的乙酰化糖 通过柱色谱分离,就可获得单一的成分,这些单一成分再用TLC或GC进行鉴定。,三、碱催化水解和消除反应,通常苷键对碱稳定,不易被
11、碱水解。酯苷、酚苷、与羰基共轭的烯醇苷、苷键位有吸电子基团的苷,易被碱水解。,酚苷和酯苷:C2-OH与苷键成反式易于碱水解,得到1,6-糖苷;成顺式,碱水解得到正常的糖。,-消除反应:,1.定义:苷键位有吸电子基团时,使-位氢活化,有利于OH-的进攻,在碱液中易与苷键发生消除反应而开裂苷键。,在13或14连接的聚糖中,还原端的游离醛(或酮)能使邻位氢活化而与3-O- 或4-O-苷键起消除反应。 能够使聚糖还原端的单糖逐个剥落,对非还原端则无影响,2.作用机理:,13连接聚糖还原端剥落所形成的产物是3-脱氧糖酸14连接聚糖的产物是3-脱氧-2-羟甲基糖酸。推断还原糖的取代方式(3-O-代 或4-
12、O-代)。,四、酶催化水解反应,1. 特点:反应条件温和、专属性高、能够获得原苷元等。2. 常用的苷键水解酶:转化糖酶(水解-果糖苷键)麦芽糖酶(水解-D-葡萄糖苷键)纤维素酶(水解- D-葡萄糖苷键)杏仁苷酶(水解-六碳醛糖苷键)蜗牛酶(水解-苷键),五、过碘酸裂解反应(Smith降解法),1. 特点:反应条件温和、易得到原苷元。2. 反应试剂:NaIO4、NaBH4、稀酸3.反应历程:,从Smith降解法得到的产物,常因糖不同而异,从而可推测糖的类型。,4. 适用范围:特别适合苷元不稳定的苷和碳苷(得到连有一个 醛基的苷元)不适合苷元上有邻二醇羟基或易被氧化的基团的苷,复习题:,1. 糖的化学性质2. 苷键裂解的方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