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史+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ppt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4775568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古代史+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古代史+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古代史+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古代史+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 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史第六章,朱元璋(1328-1398),时间:1368年 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 都城:南京 明太祖:朱元璋,日本海、乌第河,新疆哈密,南海及海外诸岛,秦代,隋唐时期,明朝中央集权,皇帝,内阁,中央,(六部),五军都督府,地方,(三司),大明律 大明律共有30卷,460条,分为名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在刑法上,大明律渊于唐律,比唐律完备。为了强化君主专制,明律加重对直接触犯封建统治行为的处罚,规定犯有谋反、谋大逆罪,不分主犯、从犯,一律处死。大明律还增加了经济立法。如明律禁止盗卖、换易、冒认及侵占他人田宅,如系强占,最高可判

2、处杖一百,流三千里刑。对“占田过限”“欺隐田粮”者也有惩治,“其田入官,所隐税粮,依数征纳”。明初为了整顿吏治,以重法治赃吏。明律职制律中专列“受赃”名目共11条。如严惩“枉法赃”,明律规定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则绞。对御史犯赃的惩处,规定“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明律对擅权失职的官吏的惩处也较为严厉。,君主意志,大明律的内容有什么特点呢?,对直接触犯封建统治行为,量刑严厉而残酷,不分主犯、从犯,一律处死。 增加了经济立法。 以严法整顿吏治。,明朝中央集权,皇帝,内阁,中央,(六部),都察院,五军都督府,地方,(三司),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哪些一些新的特点?,试卷命题源自于儒家的四书、五

3、经。 答题只准用程朱理学的释经观点 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只能写成固定格式的八个部分,即只用八股文。,八股文 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破题要求用两句话点题;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进一步加以发挥;起讲,开始议论;以后各股层层推进;中股是全篇的中心。在最后四股中,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或者叫做“八比”。“八股文”,形式死板,内容空洞,陈陈相因,千篇一律。它既是愚笨的产物,反过来又成为愚民政策的工具,这种封建统治者用来束缚知识分子的文体,到清朝灭亡才被废除。,材料1:(明太祖)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

4、所司多取文词之士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重。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明史纪事本末材料2:是年(1610年),侍郎王图主庚戌会试,宾尹(人名)以庶子为分校官。举人韩敬,尝受业宾尹,及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越房搜得之,与各房互换闱卷凡十八人,强图录敬为第一。明通鉴,回答:(1)据材料1明太祖设科举的目的是什么?暂罢科举的原因是什么?,(1)目的:实心求贤,巩固明政权。原因:科举录用的人没有办事能力。,(2)材料2反映出明后期科举存在什么问题?,(2)反映出科举存在严重的徇私舞弊问题。,(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科举制说明了什么?,(3)明朝实行八股取

5、士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是统治者钳制知识分子的手段。说明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明成祖朱棣,朱棣(1360-1424),明朝第三代皇帝。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受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他曾两次率兵北征发,加强自己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明太祖晚年,燕王的兄长先后去世,朱棣在军事实力和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材料:自古建立都邑,率在北土,不止我朝(明朝),而我朝近敌为甚。我朝定鼎燕京,东北去辽阳尚可数日,去渔阳百里耳。西北去云中尚可数日,去尚谷亦仅倍渔阳耳。近敌便则长时封殖(巡逻)尤勘,常时封殖则一日规画措置尤亟,是故去敌之近,制敌之便,莫有如今日者也。(古今治平略)从材

6、料中你能看出明成祖“定鼎燕京”是基于何种考虑吗?,巩固边防,加强北方防御力量,中央官署,中央官署,钟楼,鼓楼,你言我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封建社会有什么影响?,它的影响有双重性:一方面,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抵御外来的侵略、组织建设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尤其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积极作用是主流。另一方面,它对思想文化的钳制、特务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等,又起着消极作用,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封建社会的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长,尤其是对明清资本主义的萌芽的阻碍作用,其危害尤为严重。,注意 :明朝加强专制措施为什么反映了封建制度逐渐

7、衰落?因为它表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经无法维持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从而只得靠用强权,靠利用皇权的绝对化、特务统治,靠制造冤狱来加强人民的镇压和思想控制。一方面,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违背了历史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另一方面,作为上层建筑,它所维护的是处于崩溃中的旧的统治基础,表现出更大的消极作用。,1、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下面对其最恰当的表述是( ) 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相权的矛盾 B设锦衣卫,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 C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D加强集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2、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 A封建专制制度的需要 B相权威胁皇权 C国家统一

8、的需要 D君臣相互制约,3、关于明太祖废丞相,设三司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C有利于协调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 D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4、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最相似的是( ) A设立有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 B 改变地方行政机构、分散其权利 C对中央中枢机构的改革 D改变官吏选拔方式,实行八股取士,5、大明律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充分体现了( ) A封建法规尊严 B明朝法制加强 C君主专制意志 D地主阶级利益,6、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衰弱的是( ) A废除丞相,权分

9、六部 B废除行省,设三司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以八股取士,7、“靖难之役”发生的直接原因( ) A燕王企图纂位 B削藩威胁藩王利益 C燕王与建文帝不和 D锦衣卫干预朝政,8、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关于明北京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布局突出了皇权 B城内建筑严格保持对称 C主题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 D城内规划形如棋盘并且封闭,此印缩肩平纽,有部分裂纹。印面篆刻“锦衣卫印”,背面刻“成化十四年三法司置”.锦衣卫是明代内廷侍卫侦察机关,始建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专门从事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是皇帝的侍卫与耳目与明王朝相伴始终。明初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分典刑狱。称三法司,让其互相制约,如遇重大要案由三法司会审结案。这枚木印是三法司会同刻置的。,锦衣卫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