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高考作文专题复习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一、议论文写作的整体构思,训练体系安排概要:次序 体 裁 内 容 训 练 点要 求 1、议论文 审题与立意 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中心明确。 2、议论文 结 构 掌握议论文的结构方式,结构完整。 3、议论文 论证的方法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说理效果。 4、议论文 深刻透彻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5、议论文 有文采 学会运用修辞使语言生动。 6、议论文 有创新 学会立意创新、题材创新。 7、记叙文 审题与立意 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中心明确。 8、记叙文 构思与表达 学会巧妙构思及多种表达方式。 9、记叙文 几种实用技巧(一)(化虚为实、化理为形) 10
2、、记叙文 几种实用技巧(二)(化平为奇、化情为物),一、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训练目标 做到两符合一明确“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中心明确”。 写作指导 1、明确作文类型(四步走: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2、掌握写作要点和技巧 操作要点 第一、化大为小与小题大做 第二、化虚为实与由实入虚 第三、确立论点要明确、准确。 第四、确立论点要合情合理。 第五、确立论点要有新意,有启发性。,审题,立意,审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全面理解题意。对题目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如论得到与失去, (2)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在全面理解题意的
3、基础上,要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让我深思的一瞬间一题, (3)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个前提两个重点) 前提:分清材料作文构成和材料类型,重点: 一是读懂材料:针对不同类型材料,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细节(信息点),抓住材料的中心,把握题旨。 二是选好角度。注意不同的主体、立场、条件等,1、材料作文的构成:材料要求 2、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 故事型:它包括梗概故事和片断故事、 寓言故事。 论说型:它包括名言警句、哲理语段、 议论文段。 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设置一个特定的情景(生活场面,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等。,读懂
4、材料:针对不同类型材料,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抓住材料的中心,把握题旨。,一、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角度 立意 1、(对人而言) 奇形怪状的树根, a、 物各有值,人尽其材 木匠视之无用。 b、给“树根”加一把标尺 艺术家加以雕琢 c、应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而成艺术品。 d、天生我材须雕琢 2、(对树而言) a、天生我材必有用 树根究竟是“材” b、认
5、识自身价值,不要妄自菲薄 还是“非材”呢 c、一切事物在其特定的时空点上都是“材”,一、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明确话题作文构成:提示性材料话题要求 2、明确话题作文类型 观点型话题作文 :直面挫折从零开始 关系型话题作文:位置与价值 范围型话题作文 :尊严,化大为小a. 加限制性成分。可前加修饰语或后加中心语等。 例如以“创新”为话题:1、勇气是登上创新之颠的云梯。 2、智慧是滋养创新之树的甘露。 3、奋斗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以小见大。把话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细节、某一场景写深入、充实、生动,而不必面面俱到。例如 话题:“人与文化” 小题大做 b.有些题目、材料是很具体、微
6、小的,如果就事论事。立意就不高、不开阔。这时就需大处着眼,从小到大,就事说理。 把具体事物同某种哲理、精神联系起来。 把文章放入社会背景、时代高度中去。可以谈规则、谈道德、谈风气、谈奉献、谈和平、谈环境、谈交流、谈战争、谈社会现象等。 在文章中凸显“生命意识”“文化气息”“现实精神”,三、化虚为实与由实入虚康德说: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爱因斯坦说:只要每一天你得到一件合理的事情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奇异的色彩。 一个普通人说:我们或许终身吃苦,但我们应该活得精彩。请以“精彩”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写作指津,2、要在阐释了“精彩”的上述意义以后,把论述的
7、侧重点放在人生为什么要活得“精彩”,在具体深刻的论述中阐明“精彩的活着”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1、明确材料对话题的内涵界定,充分理解材料的意义指属。,精彩,“生命意识”“文化气息”“现实精神”,由实入虚,二、议论文的结构,训练目标掌握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启感式、六步定式等结构方式,使议论文结构完整。 写作指导考纲上关于基础等级的第四条要求是“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作文的常用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
8、”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 写作过程 1、由散到聚 2、由聚到散,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论)( 本论 ) (结论),整体的结构布局: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常结合运用,六步定式,(对照式与层进式的综合) 图示如下:正 点 深 联 总反,逆境与成才,(点)正如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一样,逆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那么应当怎样正确看待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呢? (正)人生的路很漫长,遇到荆棘、沼泽是很平常的事。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为了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
9、捕,17岁就背井离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年轻时曾被流放;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导弹之父钱学森,他们作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而他们所受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逆境给与他们的是更坚定的决心、更顽强的斗志。应该说困难绝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炼人才,它可以创造奇迹。 (反)但逆境对于每个人的作用并不都是一样的。确实有人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放弃了;确实有人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而最终失败了;甚至有人还感叹命运的不公,由此而沉沦。对于他们,逆境起了覆舟的作用;对于他们,困难的确是一件坏事。,(深)这也许就是事物的两面性。但究其本质,逆境对于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在逆境而恰恰在人的本身。
10、对于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一次次的挫折只会使他的意志更坚定,逆境对于他只是一剂强心剂。正如夏衍在野草中说的: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常听人说:如果没有怎样,自己会是个人才。我却认为所谓人才,不应只指有多高的学问,多大的才能,还应包括他承受压力、承受打击的能力,倘若没有这一点,就不该称之为人才。温室中的花只能用来观赏,一遇风雨就会夭折,而真正能支撑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应是经受过风雨洗礼而依然挺立的大树,他们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材。 (联)当然,逆境仅仅是一个外部条件而已,也许在顺境和常境里更易成才,但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完全可以利用外部条件
11、,甚至去改变外因,使之为成才服务。 (总)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几乎还没有什么机会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往往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正确认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主动找苦吃,在一些小的困难中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三、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训练目标 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充实议论文的内容。 写作指导 议论就是讲道理,要使自己的道理使人信服,就要充实内容,而不能只是一味地翻来复去地空谈抽象的大道理。充实议论文内容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确立了论点并给文章拟好了提纲后,要运用举例、引用、比喻、对比、因果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例证法和引证法,例证法
12、是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引证法就是引用道理论据进行论证,这二者结合起来,我们称为“摆事实讲道理”。这种方法是学生写议论文最基本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只摆出事实和引用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加以分析,在引用事实或理论论据后,要充分讲道理,道理讲透彻了,文章才能有说服力。 事例 + 分析,比喻论证法,内涵:比喻论证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讲道理。 例子: 六国论第二段论证。 作用:运用比喻的方法可以把道理讲得更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类比证论法,内涵: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要点: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
13、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例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由此可见,客体事物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所具有的某些性质,进而证明论点的作用。所以,实质上是一些特殊的论据。,假设法,内涵:假设法是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服你。 论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材料: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
14、新药606。,论证片断: 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条件法内涵:条件法就是对中心所需要的条件进行阐述材料: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轻时就立下自己的志向,要走遍祖国的三山五岳。后来,虽历经磨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完成了徐霞客游记。,分析1:(条件法分析)一个人只
15、有真正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己的事业,致死不渝,徐霞客就是从立了志,才取得如此的成就。 分析2:(假设法分析)我真佩服徐霞客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三十四年如一日,多么需要坚强的毅力。试想,如果他在露宿野外的日子里,当他屡屡遭盗,频频绝粮,几番病危,多次落荒之时偃旗息鼓,哪会有徐霞客游记这部具著的问世?,因果法 话题: “谈善思” 材料: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少年时代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除了学好老师规定的课程外还阅读了大量书籍。学习中,他从不墨守成规,盲从书本上的见解。他曾说:“决不可过分的相信自己单单从例证和传统说法中所学到的东西”。 分析:正因为他在权威学说和传统的观念面前敢于破除迷
16、信和盲从,所以他才能在科学的领域取得一系列的成就,成为卓越的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对比论证法(比较法) 题目: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材料: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转到另外一个方面。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对比性分析论证: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
17、,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又出现“而”了,又转向另一面了。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深刻透彻,训练目标 见解深刻,说理透彻。即要求要求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的实质,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 写作指导 发展等级中“深刻透彻”的要求主要是指议论性文章。深刻是就见解的深度而言,透彻是就说理的力度而言。要想表达得深刻,就必须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如果我们经常能用哲学观点去分析各种现象,那么认识事
18、物就能高屋建瓴,洞若观火。因此有必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哲学道理,,有文采,训练目标 有文采。即要求“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写作指导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明语言形式好,能充分地表现内容,从而赢得读者。怎样才能做到“有文采”?考纲是从以下角度提出要求的:1、词语丰富,即文章中的词汇要体现出作者的文化底蕴。比如形容风光美丽为“风光旖旎”,说产生连锁反应为“多米诺骨牌效应”等;2、用词生动,即要求选用词语恰当、精炼、形象;3、句式灵活,是说句式要富于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整散结合;或反复,或反问等。4、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
19、5、文句有意蕴,是指文句要含蓄,有韵味。要达到这些要求需要平时的积累与历练,考场作文时则需要多方联想。,二、议论文的结构训练,“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梁启超倡导的作文法一贯主张把布局谋篇放在训练的首位,而把字句末节放在次要地位。可见如果不把要阐述的道理证明的观点先构思好安排好,那就只能是文章未成而先毁。,所谓的结构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 提出文章要论述的问题是什么(总) 分析问题(本论)-摆事实讲道理论述为什么是这样 (分) 解决问题(结论)-论述怎么样做到和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总),抓住机遇“
20、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诚然,如若事先未做好准备,又哪能有机遇的光临?即便机遇光临了,他仍然会将机遇视如粪土,不值一钱,待事过之后,才跌足长叹。总】秦国著名的宰相李斯,年轻时只不过是众多说客中的一员,在郡里做一个小吏,这哪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所能屈任的?于是他跟着荀卿学习帝王之道。勤学苦练使他高人一筹,而昏庸的楚王却不正眼相看,将送上门的高人拒之门外,失去了争霸天下大业的,人才。贫困潦倒的他到了秦国。识才辨用的秦王凭借博才的李斯终于完成了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伟业。李斯也因此而名震天下,若李斯没有治国之才,若没有识才辨用的秦王,哪里来李丞相,哪里来统一天下的大业。可见要想取得成功,无论何人,必须
21、抓住机遇。事物的发展须从小处开始,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须抓住瞬间即逝的机遇,促成质变,实现成功。翻开中国近代史,到处充斥着硝烟与战火。黄海一战,清军败了。是战略败了,还是武器上败了?都不是!一切都因当时某些肉食者未,抓住机遇!当北洋舰队送兵朝鲜时,卑鄙的日军偷袭了。凭借着勇猛的将士和先进的武器,打得日军溃败而逃。本应乘胜追击,击沉日舰,可李鸿章却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海港,开始保存实力。可是受到重创的日舰却乘机养精蓄锐,卷土重来,绕道包围了威海卫军港,结果可想而知。机遇一但错过,怎可扭转乾坤。而牛顿善于思考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爱迪生锲而不舍而发明了电灯;李时珍持之以恒而著成了本草纲目;苏秦
22、抓住机遇游说六国而名垂千古。展望古今,有哪位名人不是先为机遇做好扎实的准备,一旦机遇来临就迅速地把握住机会?由此可见,勤奋刻苦不可少,适,时地把握机遇更为重要。【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切勿机遇从身旁溜走时,才后悔莫及。【总】,常规结构形式,层进式结构,二、(为什么),会怎样,摆事实A、做分析,摆事实B、做分析,联系生活、做分析,(分条提出解决 问题的办法),(指出问题解决 后的前景),做结论,(呼应开头),一、(是什么)用简洁语言亮出中心论点,三、怎么样,笑对人生人生,是一场旅行,而且是单程的旅行。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品尝千百种滋味。在不幸面前,我
23、们要积极乐观,直面苦难,笑对人生。亮出观点一壶浊酒歌遍了山河八百里,一叶轻舟唯见长江天际流。历史长河中,李白曾满怀兼济天下的宏志,却无奈满腹飞扬的文采却成为帝王妃子的鹦歌燕舞的唱和,壮志难酬,纵然万千华贵又如何?于是他笑对人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载一叶轻舟,邀明月剑气美酒相伴,攒得一江秋水,月朗风清。在不得志的仕途面前,他没有垂头丧气,颓唐消沉,而是豁达地看到了不幸的另一面坚持一份傲骨,一颗炽热而又旷达之心,永存于世,活出另一种洒脱的人生。在他的口中吐出了半个盛唐.柳宗元“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永贞革新”却使她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轮碾碎了他峨冠博带的梦。然而
24、,岭南的瘴疫也未能将他击倒。他化身那绵绵的细雨,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他打了井,放了奴婢,筑了愚溪,在这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会有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她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卫国家的重担。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见难。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她仍能笑对人生,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似乎玉般的身影投向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昭君,在人生的苦难面前,昂首挺胸,也以一身傲骨谱写了一曲永垂不朽的赞歌。她,将“韶华易逝”,化为飘零的花瓣,散落于大漠沙尘中,以宽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只求一个无愧于心的灵魂。在她身后,是一
25、片手足和睦,国泰民安。举典型事例进行阐述人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不幸和苦难,然而,只要你鼓足勇气,坦然微笑着把这一切接受下来,就会发现,人生原来也会有另一种美丽。不要叹气,不要苦闷,不要绝望,当你骄傲地站在胜利之颠,你又会收获另一种财富。其实乐观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联系现实愿生命的大河生生不息,愿我们都能笑对人生,让灿烂的人生之花永开不败。总结全文,今天的年轻人尤其要理解这一点。 当-的时候,要- 当-的时候,要- 当-的时候,要-,点 正 反 深 联 总“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 略写 (简洁,醒目,4行,可用两段开头法) “正正面举例论述; 较详 (排比列举事例,段的
26、首尾要勾联论点) “反反面举例论述; 较略 (举例有三种形式:举实例,概括举例,假设举例) “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最详 (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用驳论等) “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较略 (一般联系青年与改革)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略写 (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对比式结构,正点 深 联 总反,【摆现象-析本质 指危害-找原因】,把握机遇,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并不一定都能创造机遇,但当机遇来临时,我们都可要尽自己所能去把握机遇。亮出观点纵观历史的长河,有不少人因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而造就了辉煌的一生。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因一个掉落到他头上
27、的苹果,终于,发现影响深远的万有引力定律,引起了物理学界的革命,或许在牛顿以前,也有人被掉落的苹果砸到,但只会抱怨,没有抓住深入思考的机遇。而善于思考的牛顿却抓住了这个降落到自己头上的“机遇”,为力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机遇是公平的,当机遇摆在人面前时,有人抓住了,有人却失之交臂。同样是物理学家,科拉顿却不如牛顿那般的幸运,在研究磁生电的实验中,他因为“跑”而失去了发现“磁生电”的机遇。,是的,上面的事例令人深思,其实机遇存在上的每个角落,所不同的是,有人抓住了它,而人却遗憾地放走了它。抓住了机遇的人,也因此抓住了人生;放走机遇的人,也因此只能平平庸庸地过完一生。正反对照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
28、个国家更是如此,中国于二千年加入世贸组织,这可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一大机遇,中国抓住了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开展国际贸易,因此近几年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农业、工业以及教育科研事业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就在于能够把握机遇,利用机遇来发展本国经济。世博会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呈现于我们面前,我们一定要世界惊诧和见证中国的快速发展。联系现实其实,不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应该善于把握机遇,只有把握机遇,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一个会把握机遇的人,注定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会把握机遇的国家,注定是一个有希望的国家。呼应开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9、,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总结全文 呼应开头,摆事实,讲道理,小结,讲道理,讲道理,小结,小结,摆事实,摆事实,并列式结构,【几个分论点可在时间、空间、原因、条件、结果等方面并列】,细节的魅力,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
30、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个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不会有强大战斗力。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细节可知兴衰。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者。细节可见风节。明朱棣发动
31、靖难之役时,解缙与胡广、吴溥、周是修、王艮、胡靖、方孝孺等七位名士相约要为建文皇帝守节,以标千古风节。退下来后,解缙便悄悄支使家人“你去瞧瞧胡广是什么动静”。家人回来说:“没什么动静,只听见胡大人问猪喂了没有?”解缙听了,心里说“一猪尚不肯舍,况肯舍生命乎?”于是心安理得地活了下来。最后,只有方孝孺壮烈而死,周是修被杀,王艮服毒自尽,而胡广等四位,老老实实做了“贰臣”。,细节可见操守。鲁迅先生在参加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杨杏佛追悼会前,曾接到装着子弹的恫吓信,大家都劝先生不要与会了,但先生义无反顾,执意要去。先生临行前并无什么“风萧萧兮易水寒”之类的豪言壮语,只是顺手把房门银匙扔了。先生的视死如归
32、,大义凛然,就体现在这个小小的细节上了。而明末的洪承畴,兵败被俘后,不吃不喝不言不动,好像真地要宁死不屈一样。旧友范文程去看他回来后对多尔衮说:“他肯定不是一个死节之臣,我和他闲聊时,房梁上掉下一点灰絮落在衣服上,他赶忙弹掉了。一件衣服都舍不得,他肯舍掉性命吗?”果不其然,找了个美人去劝,洪大人也就顺坡下驴,当了大清朝的“开国元勋”。,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焦裕禄,会想起他用来顶住肝部剧痛的那把旧藤椅;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还会想起井冈山上,朱德的挑粮扁担;长征路上,贺龙的金色鱼钩;西华厅里,周总理办公
33、室的灯光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楚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心。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宏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作文训练(一),以“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急,二、为什么急不得,躁难行?,四、我们这样做了, 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有一种“急”叫灾难。 (摆事实A、做分析),有一种“急”叫失败。 (摆事实B、做分析),有一种急叫死亡。 (联系生活、做分析),
34、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好事只能慢出来,(呼应开头),一、世上重重叠叠山,人生弯弯曲曲水。穿越短暂的人生旅程,就是在万千山水中努力跋涉。急不得,躁难行。,三、既然“急不得”, 那么生活中我们怎么办?,首先,不急于求成。,其次,心态要正,如果我们真正远离了急躁,那我们在人生之旅上跋涉的时候,一定能在慢行中 阅尽无限风光。我们能学有所成,我们的事业能兴旺发达,我们的研究必硕果累累, 我们的政策就不会出现失误和偏差,我们的党和国家就能蒸蒸日上。,点,正,反,深,联,总,急,已成为社会的主旋律。活在当今,需要“急”,急,能够挖潜 (举例),缓,可以生堕 (举例),“急”的本质-,“急”的好处及原因-,“缓”
35、的危害及表现-,“缓”的本质-,当今国际国内重大现实问题、当代青年特别是高中 学生学习生活,热豆腐冷久了,失去鲜味;好事磨多了,徒增痛苦。占鳌头, 需急流勇进;建功业,必快马加鞭。效疾风扫落叶,用快刀 斩乱麻。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劲舞的青春,将魅力四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拒绝急躁,急躁使许多朝 代如过眼云烟。,急躁使许多天才 如流星划过。,急躁使许多企业 如昙花一现。,摆事实,讲道理,小结,讲道理,讲道理,小结,小结,摆事实,摆事实,急,要拒绝急躁之心,需四般法宝在手,即坚定明确的目标,超然物外的旷达,固守寂寞的勇气,开拓进取的恒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拒绝急
36、躁,在学校,急躁是我们求学道路上的绊脚石,在家庭,急躁是我们幸福轨迹里的腐蚀剂,在社会,急躁是 我们和谐进程中 的拦路虎,摆事实,讲道理,小结,讲道理,讲道理,小结,小结,摆事实,摆事实,急,庄子以“持竿不顾”的淡薄拒绝急躁;陶潜以“种豆南山”的理想排斥急躁;牛玉儒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战胜急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拒绝急躁,干事创业需要 拒绝急躁,做学问、搞研究需要拒绝急躁,为官更需要 拒绝急躁,摆事实,讲道理,小结,讲道理,讲道理,小结,小结,摆事实,摆事实,急,勇敢者以勇气对抗急躁;执著者以毅力战胜急躁;睿智者以智慧进化急躁。,急社会上流行一种急躁病:学生学习急躁,不想通
37、过勤奋努力得到收获;人们总想一举成名,一夜暴富;工作应付,敷衍塞责,总想走捷径,找窍门;游戏人生,放荡自我,贪图享乐,追求刺激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急躁病害莫大焉!必须拒绝急躁。有目共睹的是:由于急躁,我们在学业上一无所获;由于急躁,干事创业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我们在事业上无所建树;由于急躁,做学问、搞研究,忍受不住寂寞,只想出名,最终无所作为;由于急躁,不深入基层,不搞调查研究,只想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地瞎指挥,搞一些劳命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致怨声载道。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急躁,会使我们丢掉实干和创新精神,白白丢掉难得的历史机遇急躁实在是社会的大敌,民族的大敌,国家的大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
38、们,任何事物的质变都有一个量的积累,当量的积累未达到一定程度时,是不可能发生质变的。而有急躁心态的人,一心只想着功成名就,不愿静下心来,埋头苦干。最后除了拔苗助长,事与愿违以外,不会有别的结果。因为它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失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干事创业需要拒绝急躁。任何事业的成功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都需要我们附下身子,真抓实干。妄想不经过艰苦的奋斗而取得事业的辉煌,那是痴人说梦。一些人只想着“一举成名,一夜暴富”,看不到别人为此付出的辛劳,于是干起了偷,抢,贪,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的勾当,结果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落得深陷牢狱,悔恨终生的下场。,做学问、搞研究需要拒绝急躁。一项科研成果,一个
39、发明创造,一项技术革新,一个理论的诞生,都是研究人员,科技工作者血汗的结晶,他们为此付出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心血。许多科学家默默奋斗了一辈子,直到白发苍苍才有所收获。而一些人,却不想为此付出努力,看到别人成功便眼红心跳,也急于功成名就,于是采取抄袭、剽窃等卑鄙的手段,把别人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最后,事情败露,他也弄得个声名狼藉。震惊世界的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科学造假事件,不就是一个明证吗?事实证明,做学问、搞研究,急躁不除,就难有收获。为官更需要拒绝急躁。为官者干的是为人民服务之事,因此要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从人民的需要出发。为官急躁,就会工作应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40、,不深入基层,不调查研究,不从实际出发,急功近利,盲目决策,乱搞一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就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真正的为官者,应附下身子,深入实际,科学决策,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其实,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拒绝急躁。因为只有拒绝急躁,我们才能学有所成,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我们的研究才能硕果累累,我们的政策才能不出现失误和偏差,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蒸蒸日上。如果我们真正远离了急躁,那真是社会幸甚,国家幸甚,民族幸甚!拒绝急躁!,三、论据运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巧,有些同学为写议论文没有论据而苦恼,有没有简便的方
41、法、可靠的途径解决这个问题?,训练题: A、我们熟悉的事例:中考高考这个事例可以论证什么观点(或表现什么样的主题):,1、转折;(这场考试的结果如何,就是自己的一个重大的转折。),2、选择;(能参加高考,是三年前“读普高还是读职高”选择的结果。),3、诚信;(考试是否作弊、高考移民等都体现出了我们的诚信度。),4、知识改变命运。,B、我们熟悉的事例:老师训斥学生过于刻薄 这个事例可以论证什么观点(或表现什么样的主题):,1、转折;(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成为学生学业成绩、性格爱好的转折。),2、选择;(面对学生的出格,老师可以有引导、宽容、温和批评、刻薄等等的不同选择。),3、假如记忆
42、可以移植;(给老师和学生都移植注入宽容、大器的记忆。),从以上两例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便可用于不同的作文题;同一主题,由于各人的感悟不一,可通过不同的事例来展现!,普通的事例尚且可以这样使用,那么,经典的材料能不能做到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地使用呢?,为什么要用“经典材料”?1、运用“经典材料”的优势:有利于你写出有文化内涵的、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有一定文采的考场作文。具体地说有以下优势:,A、任何程度的学生,均有了解和掌握;B、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深刻内涵和 文化意义;C、有典范的甚至诗意化的表述可资借鉴,易于操作;D、经典材料的叙述容易书面化,能有效避免语言口
43、水化;E、经典材料的阐释空间较大,因而具有“百变通”的可能,方便你在作文中普遍运用。,“经典材料”能否“百变通”,做到以一当十?,回答是肯定的。只要稍微圆通一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运用于不同的话题、不同的观点的作文之中。这是因为:经典材料,无论是历史文化名人,还是经典思想,还是形象化的经典意象或经典场景,都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尤其是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人生具有丰富的内涵,从他们的性格和生平中,能够提炼出丰富的思想,几乎能够对应所有的考场作文。,如何使用“经典材料”?A、首先分析这材料的用途;B、其次要学会变换角度进行发散思维,头脑变得圆通一点。,经典材料通用示范:以“陶渊明”的材料,来应对一些高
44、考作文题目的写作。,(1)2006年全国高考卷1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45、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陶渊明尽管有“猛志逸四海”,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在那样的时代,他的才能还不足以在那条路上走通,所以就归隐田园,做他的诗,采他的菊,喝他的酒去了。陶渊明没有像这个题目中的乌鸦那样,行也要行,不行也要行他没有因为渴望政治上的成就,就像屈原那样上路走到天黑,投汨罗江而死;也没有像杜甫那样,明明只有诗才,却偏偏自诩有能力“致君尧舜上”。这就是陶渊明明智、通达、可爱的地方。,陶渊明不善于写那种字句华丽的诗,与他那个时代崇尚藻饰的诗歌风格格格不入。他没有铺陈华藻的才能,但他却善于开掘题材,开创了在中国文学史上
46、影响深远的田园诗风。他的诗风质朴醇厚,这是另一种才能。陶渊明很明智,他没有忘记自我而去盲目模仿别人,因了不求其同,反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如果天空上飞翔的都是捕捉小羊的鹰群,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具有相同能力的一种生物,这个单一的世界将会非常可怕。,(2)08天津卷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主确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800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名利,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都是人之常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也曾出仕为官,幻想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抱负,这是人之常情,试想哪个读书人不想“学而优则仕”呢?哪一个有志之士不想为“帝王师”
47、呢?名与利,功与禄,取之有方,用之无愧。人之常情,实不为过。但当他的人格尊严收到侮辱之时,他能坚守理想、信仰,当官场污秽不堪之时,他能毅然“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的可贵在于他突破了人之常情,面对浊世,多数人选择的是同流合污,这是人之常情嘛。而陶渊明一身傲骨,不低头,不苟且,做不合常情之举,做不违心之事,这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洒脱。,(3)2006四川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思”与“恋”,“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反省,不都是陶渊明反躬自问而求得的领悟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为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不明明就是扣住了话题中的两个“问”吗?陶渊明的归隐,就是自问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答案,官可以不做,人格必须得到保全。至于他梦想的“桃花源”,就算比不上屈原玄奥的“天问”,也可算得上是一种对理想生存境界的求索和追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