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限时规范训练 练思维 练规范 练就考场满分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B碳主要以 CO2 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C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D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也可以来自化能自养生物的化学能,A 错误;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B 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C错误;防治稻田害虫不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能使能量较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 错误。答案:B2(2018湖北武汉调
2、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解析:物质循环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A 错误;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B 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短时间内二氧化碳大量释放,导致温室效应,C 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D 正确。答案:A3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其根本原因在于( )A受到较多的人为干扰B生物种类比
3、较单一C土地中积累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D非生物因素常常不稳定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数,一般来说,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稳定性就高,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单一,其稳定性低,B 正确。答案:B4(2017高考江苏卷)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 “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生态工程建设能够显著提高物种的多样性,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生态
4、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化。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D 符合题意。答案:D5切叶蚁切割收集的植物叶片,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然后以真菌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分解者,能促进碳、氮循环B探路的切叶蚁发现合适植物后会留下“气味” ,这属于化学信息C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D切叶蚁与其培养的真菌之间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解析:由切叶蚁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可知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分解者,能促进碳、氮循环,A 正确;探路的切叶蚁发现合适植物后留下的“气味” ,可在同种的不同个体间传递信息,
5、属于化学信息,B 正确;互利共生为种间关系,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属于同一种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种内互助关系,C 错误;切叶蚁与其培养的真菌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D 正确。答案:C62017 年 4 月,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脊热液区新发现 27处“海底黑烟囱” 。 “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 。曾经认为是生命禁区的地方却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奇异生物,包括海葵、海蟹、管虫、蠕虫及类似硝化细菌的硫化细菌、嗜热古细菌等许多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海底黑烟囱”对于人类研究生命的起源有重要参考价值B “海底黑烟囱”处生存的生物
6、 (AT)/(GC)较陆地上多数生物要小C “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固定的热能D从“海底黑烟囱”的微生物中可分离出耐高温的酶解析:“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 。曾经认为是生命禁区的地方却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奇异生物,所以“海底黑烟囱”对于人类研究生命起源有重要参考价值,A 正确;“ 海底黑烟囱”处生存的生物热稳定性较高,所以其 DNA 中 G 与 C 的碱基对的比值较大, B 正确;“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固定的化学能,C 错误; “海底黑烟囱”的微生物耐高温,因而其体内可分离出耐高温的酶,D
7、正确。答案:C7下图表示三种可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生物(营养级不同) 在某河流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能是物种甲 物种乙物种丙B若物种甲表示绿藻,它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温度的原因C物种乙的数量突然增加,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D若物种丙表示肉食性鱼,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解析: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低的生物个体数量越多,根据图示分析可知,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能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A 正确;绿藻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光照的原因,B 错误;物种乙的数量突然增加,即丙的食物增多,所以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C 正确
8、;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所含能量越少,D 正确。答案:B8某环保部门在凌晨 2 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地点 3 附近好氧型微生物活动旺盛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 2 附近开始C地点 3 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D地点 4 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解析:地点 3 溶氧量最少,说明好氧型微生物活动旺盛,A 正确;水中溶氧量从地点2 减少,说明污染最可能从地点 2 附近开始,故 B 正确;地点 3 溶解氧减少主要是由于水中有机物较多,好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增多引起的,
9、C 错误;地点 4 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 正确。答案:C9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相邻类型的不同生态系统,在遭受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其稳定性发生明显波动后,再恢复到原有的结构状态所需时间的图像。关于这两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乙强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较甲强C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甲为森林生态系统,乙为草原生态系统解析: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之
10、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据此分析坐标图,可找出随时间(横轴) 推移,甲、乙两条曲线的变化情况,甲偏离稳态的幅度大,表明抵抗力稳定性差,乙恢复稳态所需时间长,表明恢复力稳定性弱,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应强于草原生态系统,故只有 C 选项正确。答案:C10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W1 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A1B 1C 1A 2B 2C 2D 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1/W1100%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 2B 2C 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从图示看出 W
11、1为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D 1为流入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 1B 1C 1A 2B 2 C2D 2),A 正确;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1/W1100%,B 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为(A2B 2C 2D 2),C 错误;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 正确。答案:C1120 世纪 80 年代初,生活污水被排放到大多数河流后,河水仍能保持清澈,但随着污水排放增多,河流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学生科技实践小组在某河流上设置了 3 个监测点,相关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保持清澈属
12、于抵抗力稳定性B发生水华现象最严重的是 2 号监测点C测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D可以利用捕食关系治理河流水华现象解析:河流受到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后仍能保持清澈,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 正确;分析图中物质含量相对值可知, 2 号监测点的水华现象最严重,依据是该监测点氨氮量最高,藻类叶绿素 a 浓度最大,溶氧量最低,B 正确;研究藻类的种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C 错误;可以通过在水体投放适量植食性鱼类来治理水华现象,植食性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间存在捕食关系,D 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2我国 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水体中的 N、P 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
13、的。在这里人们时常采用生态浮床法,以漂浮材料为载体,将高等水生植物栽植到载体中,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质。回答下列问题:(1)水中 N、P 元素含量过高,可能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藻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藻类大量繁殖后,最终会导致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该变化过程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演替。(2)水中 N、P 元素含量过高,通过水体自身的净化作用难以消除 N、P 的影响,表明此时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遭到破坏,而难以自动修复。(3)在水域生态系统中,N、P 等元素在_之间进行循环流动。在利用生态浮床治理时,为防止浮床植物中富集的 N、P 重
14、新进入水体,可采取的措施是_。解析:(1)藻类是自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藻类大量繁殖后,最终会导致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该变化过程属于群落演替。(2)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恢复力稳定性。水中 N、P 元素含量过高,通过水体自身的净化作用难以消除 N、P 的影响,表明此时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已经遭到破坏。(3)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N、P 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流动。定期收割浮床上的植物,可防止浮床植物中富集的 N、P 重新进入水体。答案:(1)生产者 属于 (2)恢复力 (3)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定期收割浮床上的植物(其他合理答案也
15、可)13消费者的同化量主要用于三种生命活动: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用于避免被捕食;用于繁殖后代。假设E,下图表示消费者的能量 E 的三种分配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消费者的摄入量扣除_即为同化量。从图中可看出,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避免被捕食的过程越激烈,则其用于_的能量所占的百分比相对就越少。(2)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种群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能量 E 分配情况最可能是图中的_类型。欧洲野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_。(3)某农田鼠害严重,鼠群的能量 E 分配属于 A 类型。在生产中可采取_措施使鼠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使其能量 E 分配转为_类型,进而控制鼠害,防止粮食减产
16、。解析:(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即消费者的摄入量扣除粪便量即为同化量。从图中可看出,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避免被捕食的过程越激烈,浪费的能量就越多,则其用于繁殖后代的能量所占的百分比相对就越少。(2)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种群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说明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充足、没有天敌,动物同化的能量更多用于繁殖后代,而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和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的能量较少,因此其能量 E 分配情况最可能是图中的 A 类型。(3) 从题图分析,为防治农田鼠害,可考虑引入捕食、寄生等关系的动物,以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使其能量 E 分配转为 C(高捕食影
17、响)类型,进而控制鼠害,防止粮食减产。答案:(1)粪便量 繁殖后代(2)A 空间、资源充足,没有天敌,动物同化的能量更多用于繁殖后代(3)引入天敌 C14请据图回答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1)图 1 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D 指向 A 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2)在图 2 的食物链中,属于_( 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3)图 2 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_和_。(4)在图 2 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些信息的作用是_,以
18、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图 2 所示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短期内发生变化后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_能力。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_(“抵抗力”或“恢复力 ”)稳定性更高。(6)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 含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 2a)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
19、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解析:(1)图 1 中 A 表示生产者、 D 表示大气中的 CO2库,则 D 指向 A 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2)在图 2 的食物链中, 是草被兔摄入但未被兔同化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的一部分。(3)图 2 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4)图 2 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如图 2
20、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短期内发生变化后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物种数目少,所以恢复力稳定性更高。(6)根据表格中的同化量来看:A 是第一营养级, C 是第二营养级,B 是第三营养级,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的同化量,即 2.481011J/(hm2a),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B 的同化量C 的同化量100% 3.2%。答案:(1)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草(3)自身的呼吸作用 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5)自我调节 恢复力(6)2.481011J/(hm2a)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