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测试卷( 2018.11)选 修考试总分:12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6 分)读某地区示意图,完成 12 题。1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 边界有实有虚C 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D 相互间区域环境差异大2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B 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 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季节变化小D 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读下图,完成 34 题。3若甲、乙分别是云贵高原与珠江三角洲地区,M、N 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
2、是 ( )A M 为资金,N 为劳动力 B M 为能源,N 为技术C M 为技术,N 为资金 D M 为信息,N 为零部件4若 M 为钢铁厂,其转移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 )A 甲地就业机会增多 B 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C 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D 带动乙地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迅速发展读下面某城市近 30 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 56 题。5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 a、b、c 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 abc B cab C cba D bac6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a 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 b 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 c 时
3、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D bc 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下图为黄河金三角区域示意图(图中阴影区域) ,读图完成 78 题。7黄河金三角区域是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其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A 有丰富的煤炭、铝矿和水能资源,能源和原料充足B 位置适中,有多条铁路线经过,交通比较便利C 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能源消费市场D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工资水平较低8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下列措施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是A 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B 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C 营造防护林带,开展复垦绿化
4、造林,改善生态环境D 提高煤炭开采量,发展公路运输,提高煤炭外运能力2015 年 12 月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六周年。江西省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建设成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系统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完成 910 题。9下列农作物属于该农业生产基地的是( )A 冬小麦和高粱 B 春小麦和玉米 C 水稻和油菜 D 谷子和大豆10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地开挖鱼塘,发展水产养殖业 B 地修建水平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 地发展立体农业 D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湿润的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
5、现象。图 4 为我国南方某县 20世纪 80 年代红色荒漠化土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1-12 题。11该地区形成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流水侵蚀 B植被稀少C土质疏松 D地壳活动频繁12该县治理荒漠化可采取的措施是A减少草场载畜量 B合理利用水资源 C营造防风固沙防护林 D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结合材料,完成 1314 题。材料一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 “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13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B 乙地夏季
6、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C 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D 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14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 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 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 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下图中的乙图为甲图 M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 ,完成 1516 题。15M 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A 洪涝灾害频率减轻 B 气候由暖干变为冷湿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16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是A 扩大开垦,提高湿地生产能力 B
7、 退耕还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C 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 D 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 年中央政府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将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图 9 为雄安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 17-18 题。17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相比,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完善人口密度较大土地价格较低 发展潜力较大A B C D18雄安新区的发展将会使北京A第二产业比重增大 B城市用地规模减少C生态环境压力减轻 D城市化的水平下降二、双选题:(每题 3 分,共 24 分)读“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 , 完成 1920 题。
8、19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A 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小,易形成水灾B 上中游地区植被近年来破坏严重,河道淤塞C 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分洪能力减小D 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20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A 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 B 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C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D 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 11 所示,完成 2122 题。图 1121 “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
9、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22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图(图 12) ”, 完成 2324 题。图 1223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长江的“黄金水道”条件 B劳动力价格较低C土地价格较低 D经济基础雄厚24产业转移对“长三角”的影响是A利于产业升级换代 B利于增加就业机会C利于环境质量改善 D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图 13 为人类社会不同发展
10、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 25-26 题。25 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科技进步。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土地B.乙劳动力C.丙资本D.丁科技26.有关各社会发展阶段叙述正确的有 A.原始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B.农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取决于土地区位和用途C.工业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要素一直是科技D.环境文明阶段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第 II 卷(非选择题)三、综合题(共 60 分)27读材料,回答问题。 (14 分)材料一: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 1/3,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以及北方石山区。材料二:图 14 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11、,图中黑色柱状部分代表黄土高原不同省份土壤侵蚀强度大于 500 吨/平方千米的侵蚀面积。材料三:图 15 为“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系统示意图” 。(1)图 15 中,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三个省级行政单位是_、_、_(3 分)(2)试简述黄土高原与南方丘陵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4 分)_(3)图 15 中甲、乙两地生态环境的治理,都必须首先解决当地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如果开发可再生能源,则甲地应开发_和_;乙地应开发_和沼气。 (3 分)(4)结合图 16 分析,南方发展沼气优势条件主要有_;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主要有_。 (4 分)28我国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基础较
12、弱,发展较晚,近年来大量承接广东省的产业转移,经济快速增长。图 16 为辽中南工业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简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1)从地理位置、交通和资源的角度,比较辽中南工业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条件的异同点。(4 分)比较区域项目 辽中南工业区 北部湾经济区海陆位置 交通 相同点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比较高 不同点资源 煤炭、铁矿丰富 水资源、 矿产丰富(2)分析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广东省产业转移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 分)(3)辽中南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北部湾经济区借鉴辽中南工业区的经验教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 (3 分)(4
13、)承接广东产业转移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利与弊。 (3 分)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1 分) 材料一: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2014 年 12 月 12 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词中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材料二:图 17 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图 18 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利用 的河道调水,体现了人类活动对 (水循环环节)施加影响。 (2 分)(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
14、积极意义。 (3 分)(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比较,单位调水量能耗较大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2 分)(4)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4 分)30图 19 为“东北部分地区简图” ,图 20 为“黑龙江某地农业复合生态模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分)图 19 图 20(1 )嫩江干流东西两侧支流水系特征差异较大,西侧支流的数量较 、流程较 、流域面积较 。 (3 分)(2 )黑龙江省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决定性因素是 和科技 。东北大米以其质优而闻名,试评价东北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
15、的自然条件。 (5 分)(3 )目前国家决定终止在 P 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该地探索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如图 18 所示) ,分析该生产模式的优点。 。 (4 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材料一:图 21 为世界两区域简图。材料二:莱茵河流经瑞士、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全长 1300 千米左右。通航里程886 公里,仅为密西西比河四分之一,但运输效率却达密西西比河四倍。它是打通鲁尔工业区的经济动脉,它创造了“欧洲门户”鹿特丹港。(1)读图可知,甲区域 a 河上游开发水电的有利条件_、_;(2 分)(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
16、 a 河下游地区曾经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3 分)(3)结合材料,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有_。(2 分)(4)两区域开发治理的共同措施有_、_。(2 分)(5)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体现了地理科学重要的思想是_。(1 分)高二地理(选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答 案 D D B C A D A A C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C A D B D C B B C(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共
17、24 分。题 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答 案 BC CD AC BD BC AC CD A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27. 共 14 分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 3 分 山西(1 分) 陕西(1 分) 甘肃(1 分)(2) 4 分 土壤易受侵蚀(1 分);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1 分);开发历史悠久,人地关系紧张;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开矿后未及时复垦;植被破坏。(任答两点,2 分)(3) 3 分 太阳能(1 分) 风能(1 分) 水能(1 分)(4) 4 分 制造沼气的原料丰富(1 分);南方纬度低,沼气利用时间长(1 分) 减少对山区
18、植被的破坏(1 分);实现有机质还田,提高土壤肥力(1 分)。28共 13 分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 4 分省区项目辽中南工业区北部湾经济区海陆位置 濒临海洋交通 铁路和海运交通发达(水陆交通发达)相同点资源 /纬度位置 / 纬度位置比较低不同点 资源/ 有色金属(钨、锡、铝 土)矿产丰富(2) 3 分 劳动力价格较低;(1 分)地价较低;(1 分)资源丰富;(1 分)(3) 3 分延长产业链,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任答 3 点,3 分)(4) 3 分 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19、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任答 2 点,2 分)弊:可能加剧环境污染;社会治安、交通、居住等压力增大(任答 1 点,1 分)29共 11 分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 2 分 京杭运河(1 分) 地表径流(1 分)(2) 3 分 满足生活用水,促进社会发展) (1 分);满足生产用水,促进工农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1 分);改善生态环境(1 分)(3) 2 分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1 分)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1 分)(4) 4 分 修建水库;治理水污染;海水淡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任答
20、4 点,4 分)30共 12 分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 3 分 多(1 分) 长(1 分) 大(1 分)(2) 5 分商品谷物农业(1 分) 市场(1 分)有利: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阔(任答 2 点,2分)不利:热量不足;旱涝灾害;低温冻害(任答 1 点, 1 分)(3) 4 分湿地(或沼泽)(1 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长生产链,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样化;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污染;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任答 3 点,3 分)31、共 10 分(1)落差大,径流量大(2)上游坡度大;径流量大;下游地势低平(3)自然原因:径流量丰富;水位稳定;无结冰期社会经济原因:流经鲁尔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有众多运河与其他大河沟通,航道发达(4)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治理环境污染(5)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