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南中学 2018 年秋季高二年 9 月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人:陈德育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2018.9.19第 I 卷(选择题 6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小题,共计 60 分)( )1孔子主张“为仁由己”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在孔子的教导下,弟子曾参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反映出孔子A.强调道德修养 B.主张“仁者爱人” C.提倡以德治民 D.注意以身作则( )21988 年,世界诺贝尔奖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 2540 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此中“智慧
2、”是指: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已复礼” D.“有教无类”( )3下列古迹与儒家思想的形成有关的是:A.登封少林寺 B.曲阜杏坛 C.洛阳白马寺 D.成都武侯祠( )4 汉书艺文志载:“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这一观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学术文化异常混乱 B.社会矛盾不断激化C.不同学派的知识分子争芳斗艳 D.思想文化趋向统一 ( )5老子的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思想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辩证法思想( )6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
3、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7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8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四处游说.讲学,他们的共同点是:A.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B.维护社会新秩序,倡导个性解放C.追求社会安定,要求与民休息 D.主张实行法治
4、,要求建立理性社会( )9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是因为: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变革时期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冲破宗族纽带的束缚,四处游说讲学,十分活跃各国君主或卿大夫谋求富国强兵之策,礼贤下士,延揽人才私学兴起,学术下移A. B. C. D.( )10孟子说, “不仁而得国(城市)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只要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政治就好了。这表明孟子主张A.礼法并用 B.施行仁政 C.轻徭薄赋 D.民贵君轻( )11下列言论体现墨家思想主张的是:A.道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救D.有人
5、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12有学者说,韩非子的思想“只适用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并只能暂时地起作用,稍有不慎,常常会留下难以自愈的后遗症” 。在该学者看来,韩非子的思想A.与现实政治矛盾 B.违背了历史潮流 C.具有特殊的时代性 D.维护贵州阶层利益( )13 汉书.刑法志载,秦始皇“专任刑罚” “天下愁怨而叛之” ,西汉初, “萧、曹为相,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 。这一记载旨在表明A黄老之学适应汉初需要 B当以儒家思想治国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法家残暴不可推行( )14关于董仲舒的评述,正确的是:A、 他的新儒学是以“大一统”为基础
6、 B.既主张“兼爱” ,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C其新儒学从汉宣帝后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D主张“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15汉武帝赏识董仲舒的根本原因是:A汉武帝“举贤良”的用人政策 B董仲舒备受各级官员推荐C董仲舒对汉武帝忠心耿耿 D董仲舒的思想适应时代的需要( )16.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 春秋 B 论语 C 孟子 D 易经( )17下图是三教图 (局部) 。图中,左为孔子,中为释迦牟尼,右为老子,对图中反映的历史现象评述正确的是: 魏晋南北经费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影响儒学的统治地位 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
7、生活各个领域 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 唐宋时期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A、 B C D( )18下列哪一人物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A程颢 B程颐 C陆九渊 D王守仁( )19.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 “心外无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C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20 焚书答耿中丞说道:“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此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将孔子奉为偶像 B否认孔孟学说C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D维护传统的礼教( )21黄宗羲提出“自三代以后,乱天下者无如
8、夷狄矣” ,而“夷狄”所以能够“乱天下” ,又在于秦以后“废封建之罪” 。据此判断,黄宗羲意在A说明统一国家建立的不易 B批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揭示政治腐败的历史根源 D肯定秦朝封建政权的意义( )22.顾炎武认为,君与臣都是为民而立的,他们取得俸禄都是因为有管理之责,行代耕之义,因此,君与臣“一也” 。由此可知,顾炎武A猛烈抨击君主专制 B提出主权在民的政治主张 B突破了“君贵民轻”的传统观念 D提出民贵君轻( )23.唐文宗太和年间,四川和江淮一带民间已经每岁“以板印历日”,在市场出售,以致不等朝廷颁布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 。据此可知,唐代A天文历法取得重大突破 B雕版印刷业已经相
9、当发达 B政府鼓励民间技术创新 D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 )24.南宋时,我国出现了将指南针安装在刻有度数和方位的圆盘上的罗盘针,使海船上的舟师无论昼夜均能借此辨认方向,以确保海船安全正确地航行。罗盘针的出现A.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的局面 B提高人类航海的能力 C开启了我国方向测定领域的探索 D确立中国科技领先的地位( )25.汉文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具有生命力的象形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A甲骨文 B 金文 C籀文 D刻画符号( )26.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27.反映民间风情的
10、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 B统治者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28.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现的时代是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29.同属于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的作品反映的内容却大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两人.A经济条件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性格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30.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
11、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惠南中学 2018 年秋季高二年 9 月月考历史试卷答题卡 二一31 32 33总分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二、非选择题(11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与董仲舒的伦理思想是对他们生活时代所提出的挑战的回应。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以及血缘关系的淡化,贵族间攻伐、僭越之事屡有发生,出现了孔子所谓“礼崩乐坏”的天下大乱的局面。董仲舒生活在西汉鼎盛的汉武时期,虽然那些“自为法令、拟于天子”的势力迭遭打击,但尚未彻底铲除而继续威胁着皇权的巩固。另一方面,小农也面临着被兼并而破产的境地。某些封建官僚贵族“多其牛羊、广其
12、田宅、博其产业、蓄其积委” ,使劳动人民“日削月胺、寝以大穷” 。马国华孔子与董仲舒伦理思想比较研究材料二 “为仁由己。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材料三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8 30答案班级 座号 姓名 准考证号 流水号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
13、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孔子与董仲舒的“生活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 (3分)并以此说明两位思想家作出“回应”的各自的目的。(2分)(2)据材料二,孔子认为实现“仁”的途径有哪些?(2分)(3)据材料三,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目的。(4分)(14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 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 (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2分)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14、“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2) 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分)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 ,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3) 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 (2分)
15、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分)(4) 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1分)(15分)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4 分)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
16、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3 分)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 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2 分)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务行。(4)根据材料
17、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3 分)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1分)惠南中学 2018 年秋季第一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小题,计 60 分)1-5 ABBCD 6-10 CBAAB 11-15 DCADD16-20 AADAC 21-25 BCBBA 26-30 DACDA二、非选择题31 (1)挑战:春秋时代: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或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1 分)汉武时期:皇权受到威胁;(1 分)小农破产(1 分)目的:孔子:恢复礼乐制度(
18、1 分)董种舒:维护皇权和小农经济(1 分)(2)通过自身努力待人要宽容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任写两点 2 分)(3)思想主张:“天人感应” (2 分)目的:用上天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 (2 分)32 (1)主张:“仁政” “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3 分)背景: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1 分)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1 分)(2)特征:强调“大一统” (1 分) ;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1 分)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 分)但影响了其它学派的发展。 (1分)(3)特点:多元性(兼容并蓄) (2 分)原因: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19、对外交往频繁(任写两点 2 分)(4)认识: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1 分)33 (1)孟子: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民、重民,主张民贵君轻。 (2 分)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 (2 分)(2)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1 分)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1 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 (1 分)(3)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1 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 (1 分)二者没有本质差别。 (1 分)二者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理” ,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1 分)(4)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 (3分) “新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萌芽(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