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力”的翻译,徐宏亮 阜阳师范学院,提纲,1、导言 2、“给力”的历时互文性与词义引申 3、“给力”的共时互文性及英译 4、结语,1、导言,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总结2010年度热词,第一个提到的就是“给力” 咬文嚼字杂志于2010 年12 月27 日公布了2010 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给力”一词也荣登榜首,2010年世界杯期间,球迷们用“给力”来描述比赛过程中的精彩场面,宣泄自己的情绪,自此“给力”一词开始走红2010 年5 月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生上传网络的一段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版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用“不给力”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
2、给力”进入全民词汇的趋势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引起网友和媒体的广泛热议, 不到一天的时间, 网友们对于如此严肃严谨的媒体用“给力”这一网络用语的评论就超过千条, 这一方面暗示了主流媒体对这一网络语言的认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网络语言的巨大影响力。,2010年11月18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介绍“给力”。文章说,在中国网络中象征着“酷”“真棒”“爽”的名词“给力”如今获得了官方的认可。笔者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到 “给力” 一词相关语料达100,000,000 条(2011-7-12,23: 14), 而在 Google 上搜索到相关语料多达 207,000
3、,000 条(2011-7-12,23: 14)。,互文性概念是克里斯蒂娃(Kristeva)于1969年率先提出。它既受到符号学理论的影响,也吸收心理分析及主体理论的精髓,指当前文本与先前文本的相互关系不再是结构主义者眼中静态、抽象、狭隘的概念,而是动态、多元、互文的意指过程(Kristeva 1977),她认为任何当前文本都以先前话语存在为条件。,2、给力的历时互文性与词义引申,巴赫金(Bakhtin)发展了互文性概念,他认为,“我们的话语中充斥着他人的言语”。这些引文具有不同程度的“异质感”,并且在作者的“为我所用”方面、辨认难易方面以及与源语语篇偏离程度上都各有不同,它们有自己独特的表
4、达方式和评论强调,而我们则对其进行同化,改写、重新定调以组织我们的语言(Bakhtin,1986:89)。,根据互文性理论,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在它以前的文本的遗迹或记忆的基础上产生的,或者是在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中形成的。,严格意义上讲,“给力”并非新词 四库全书里记载,“给力”作为独立的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明成化丙戌年间,秀才罗伦的一峰文集卷七吴孝子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宣德丁未佣里人孙住,给力其家” 这里的“给力”当做给别人当短工、做佣人讲,“给力其家”就是去他们家做佣人。,其后,明人胡直作于嘉靖年间的衡庐精舍藏稿中也使用了“给力”这个词语,据其卷八送太守范君之任淮安序中记载“淮治左海儿右河,
5、河又挟沂、泗、沭、涟、汜、濉之流以合淮而入于海,近代又疏邘沟洩湖水以达之,河为运道,故淮之隶地畎亩,半为巨浸,民岁食或不能半菽,而况公租不可后,又况公租之外必给力以奉文武大吏” 这里的“给力”当以特别卖力来讲,意思是淮安之地的百姓,受到淮水泛滥影响,除了要按时缴纳公租以外,还要特别卖力劳作,来奉养当地的文武大臣官老爷。,式古堂书画汇考由清代卞永誉著录,其卷二十七收录的是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书写的一些札记,其王凤洲与白川札中也出现了“给力”这个词,这篇札记是王世贞被贬之后写给友人白川的,信中说他想要出关去大同,但是路途遥远恐“不能自达”,所以“求吾丈为给力出关,仍得导骑获至彼地”这里的“给力
6、”当为帮忙讲(郭凤军,2011:67)。,由此可见,“给力”一词的主要用于明清两代。其源域为“打短工、做佣人”,后基于不同语境逐渐演化为“卖力劳作”、“费力帮忙”。之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这并不意味着意义主体的消亡。 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传统传播主体的权威日渐瓦解,无数个体化的传播主体你放唱罢我登场。新的传播蕴含着比传统传播更为丰富而多向度的文化内涵。网络主体除了角色代码和纯文本之外,没有可视性身份特征,通过想像创造着自我身份。分散、多元、矛盾的主体去除了传统媒体单质化的负面效果,带来了网络传播自由、多元和开放的优势,使网络传播呈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色彩。 正是在网络这一大环境下,“给力”这一旧
7、词悄然重返,以其多样化的词义引申,在传播主体的推波助澜下焕发出勃勃生机。,3、给力的共时互文性及英译,3.1语言互文性 “给力”一词是动词“给”加上名词“力”形成动宾格,在国内网络环境下仅以两个字展现丰富的词汇内涵,达到高度的情感认同,满足交际群体的个性诉求。 但对于翻译而言,意义建构却远非简单的词义相加。就这一词汇的词类和用法来看,可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参照具体互文语境可理解为“给予力量”、“有帮助”、“有作用”、“精彩”、“雷人”等等。,给力as a verb, 动词:推动事情朝某方面深入发展,相当于给予力量(这个义项更接近古文献中的“帮忙”义)。,例1: 中国航空产业基金“给力”中
8、航工业 这是来源于2010年12月9日中国证券网的一则新闻的标题,解读其下新闻内容,得知是中国航空产业基金为旗下企业提供较好的资本来源渠道和桥梁,从而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基础、积蓄力量。整则新闻上下文语境确定“给力”此处做动词,意为提供资金支持,但作为新闻标题,英译则需转化为名词以迎合英语语言规范。整个标题可译为: Financial support of industrial funds for 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作动词的另外一个义项则表示努力做事,由古义中的“特别卖力”引申而来,再引申为在某方面表现好,让人感到满意。 例2: 国产纪
9、录片的春天来了吗?纪录片如何“给力”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12月3日) 此例是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12月3日的一则报导,讨论的是中国国产纪录片何去何从这一严肃话题,心之切,意之深溢于言表。通过上下文可以理解“给力”的潜台词是希望纪录片市场不再处于低迷状态,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真正发挥国产纪录片在弘扬中华文化方面的主力军作用。此例句中的“给力”既有加油、努力之意又含绝不能忽视的极具深意的潜台词,而“给力”承担了这一潜台词的功能,旨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并提出质疑,引发大众思考。鉴于此,笔者以为当翻成“contribute to”。 译:Is this the spring
10、of the domestically produced Chinese documentary? How can a domestic documentary contribute to strengthening nations cultural soft power?,给力as an adjective,例3: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上的不“给力”使得他这样真正需要保障房的低收入家庭不能享受政策的优惠。(人民政协报2010年11月30日) 此处“不给力”笔者本考虑用“inability”一词 ,表示“缺少能力”或“缺乏手段”(lack of power or means),但仔细一推敲,不难
11、发现此处地方政府并不是本身缺乏执行上级政策的能力 (例:the foreigners inability of speaking Chinese) ,而是暗指地方政府在保障房的建设中缺乏积极性和实施力度,在各地的执行中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众多的保障房被“腾挪”或被投机商控制,从而造成保障房建设“步履维艰”,老百姓得不到实惠。由此选取“failure”一词对地方政府进行针砭,关注民生,可谓一语中的。 译:The failure of local governments to construct affordable housing makes low-income families who g
12、reatly need affordable housings unable to enjoy favorable policies.,给力 as an adjective, 形容词: 由动词引申而来,形容某事符合某人的预期甚至超过预期,使人感到满意和震撼,例如:类似于“牛”、“很带劲”、“酷”等词,“棒”、“很精彩”、“很有意思”等等。 其一表示某件事情的新颖程度; 其二表示某种现象的超常表现; 其三表示某种个人的超常行为。,其一表示某件事情的新颖程度: 例4:很雷人很给力,你知道盲人足球吗? 此处“给力”相当于感叹词的用法,传达说话者对发生事件的惊讶之情,并期望在读者群引起同感。 译:Oh
13、, my God!Have you heard that a blind man can play football?,其二表示某种现象的超常表现: 例5:杭州下雪了! 这个真给力! 译:It was really unbelievable that it snowed in Hangzhou.,其三表示某种个人的超常行为: 例6:给力! “80后”大学生骑车去伦敦。 shocking/astonishing /breaking news能表示令人震惊的消息,也就是网络语言常用的“猛料,劲爆消息,最新消息”等等。 译:Breaking news! A college student of Ge
14、neration Y rode a bicycle to London.,3.2 文化互文性 欧海根和艾诗沃尔茨(Minako OHagan & David Ashworth)在全球数字化语境下以翻译为媒介的传播一书中指出互联网为媒介的全球化语境改变了人类的思维与生活方式,构建了全新的翻译环境(包括创造环境和接受环境),对以翻译为媒介的交际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使翻译的主体、客体、程序、模式、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内容(OHagan & Ashworth, 2002)。 当我们谈论到某个被社会视为禁忌的话题时,我们就必须选择一个恰当的交际方式来顺应社会规约,实现交际意图。,例7:
15、泰国的芭堤雅全球闻名,是因为当地的色情产业。泰国政府的政策是“禁赌不禁黄”,色情业是合法的。 在如此给力的政策推动下,芭提雅的旅游业迅速发展。译:Pattaya beach is world-renowned for its local sex industry which is legal in Thailand, because the governments policy is to forbid Casino, but not sex for money. Therefore,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greatly expanded with the prom
16、otion of such a strong and steady policy.,这是广播电台一档介绍泰国芭提雅旅游的节目。我们知道色情产业在泰国是合法化的,也是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但在中国属于非法行业。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色情属于敏感和禁忌类的话题,与中国文化规约背道而驰。任何一个社会文化语境中都有被认为是符合常规的、绝大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和思想方式,受到本土化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社会规约的约束。 选择一种语言即选择了一种社会规约,如果遵守这些规约,就会被社会所接受;反之,则会被排斥(韩璐,2010:151)。电台DJ既不能对泰国政府的政策妄加评判,又要按照中国的社会文化规约进行词汇
17、选择。 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电台 DJ用了“给力”一词,既表达出泰国政府的政策对当地旅游业的扶持,也避免了与中国的社会传统产生正面冲突。而国际语境下则不存在这一文化规约,因此英译时译者可回归隐含之意,顺应全球多样化这一文化语境,顺利实现交际意图。,3.3 媒体互文性 作为媒体语言,网络传播具有谁也无法占主导地位的去中心化的结构,观点获得注目的途径发生了转折。以往引人注意可以依靠权威性,而在网上想提高关注率,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息本身的力量绝对吸引眼球可以是观点独特、个性鲜明,甚至另类怪异,也可以是阐述深刻、逻辑性强。请看下面两例: 例8:给力!房地产业毛利润高达55.72。 Happily,
18、gross profit in real estate bloats up to 55.72. 例9:超给力!87岁老人每日捡垃圾充饥,两千退休金被儿媳掌控。 Can you believe it? An eight-seven year old woman has to pick up trash to satisfy her hunger each day, just because her two-thousand Yuan pension per month is being stolen by her daughter-in-law.,这两例分别来自新浪网和华商网。此处“给力”一词的
19、使用体现出强烈的去中心化的意识,是当代以人为本的创新民主化进程的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人文指向”(李振,2001:63)。 “给力”一词的丰富内涵在读者理解中折射出多重镜像,正如巴特指出,文化内涵和认知体系构成互文语境,而译者的任务则是去伪存真,在译语读者中重塑原貌。 网络热词“给力”具有很雷人、很牛的含义,但在感情色彩上兼有褒义和贬义两种。此处是明显是为反话正说,突出了讽刺意味,是一种游戏调侃和反讽,网友深度的社会责任感都通过“给力”一词渗透出来,表达人们对不合理和不合法现象的吃惊、无奈、不满、甚至愤慨、斥责。强烈的否定和批判籍此网络热词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激发人们的道德意识,使得人与人之间
20、的关系更加和善,社会更加安定公平。 这两个例子译文分别用英语里常用的反语形式“happily”和问句形式引发读者深思,中英文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做到最大化(曾景婷,2009:292)。,4、结语,随着互联网普及和网络语言日益成熟,“给力”一词应运而生,焕发出蓬勃生机。 “给力”具有时代性、新颖性的特点,符合人们求新、求奇及省力的语言表达心理,但究其翻译则是个复杂过程,并不存在固定的同一意义,而是为差异提供延伸边界,因为社会文化概念一旦加入社会语篇实践中,就会呈现出变化与活力。,参考文献,1 Bakhtin, M. Speech Genres and Other Late Essa
21、ys, (ed.) C. Emerson and M. Holquist (trans.) V. McGee,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86:89. 2 Hatim, B and Mason, I.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M.London and NewYork: Longman, 1990:129. 3 Hatim,B and Mason,I.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2、, 2001 :131-132. 4 Kristeva, J. Desire in Language M. trans. Thomas Gora, Alice Jardine and Leon S. Roudiez and ed. Leon S. Roudiez.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7. 5 OHagan, M & Ashworth, D. Translation-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a Digital World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2. 6 郭
23、凤军. 旧词新用说“给力”J. 高等函授学报(哲社版),2011,(1) :67. 7 韩璐.从顺应论角度探讨网络新词“给力”在媒体中的广泛使用J.文学界,2010,(12) :151. 8. 李振.网络化:现代性的聚合与解构A.鲍宗豪.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63. 9 谢天振.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64. 10曾景婷英译中的诠释多元走向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9,(2):292.,发展到2010年年末,“给力”一词的意义及其用法与使用之初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从互文性参照体系中观察这些差异,正确翻译网络语言,切忌生拉
24、硬套。 脱离了网络环境的网络词汇是不合规范的,只有正确对待网络词汇、合理翻译,才能使其更好地为民所用,促进本地化语言和全球化语境的共生与共荣。,A survey shows that about 30 percent of Chinese youth are NEETs - people currently “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and are supported by their parents, the Guangzhou Daily reported.,广州日报报道,调查显示,我国约30%的青年人是啃老族,他们不上学、不上班,也不接受培训,主要靠父母供养。,